愛吃甜食似乎是孩子的天性。從前父母經常擔心甜食吃多了會患齲齒和發胖,而現在更讓人擔心的則是安全問題。因為加工食品中的甜味大多不是天然成分,而是化學添加劑,這些「甜」加劑會對孩子的身體及智力發育有影響嗎?選取了4類最常見的甜味添加劑,為你逐一調查。
阿斯巴甜
代表食物:可樂、防止蛀牙的口香糖、零食等。
不宜人群:2歲以內的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病的孩子、孕婦及哺乳母親。
安全級別:★★★★
阿斯巴甜也叫甜味素或蛋白糖,是天門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兩種胺基酸結合併酯化的產物。由於甜味接近蔗糖,甜度又是蔗糖的150~200倍,因為用量少、熱量低,被廣泛地運用在食品加工中。標榜低熱量的可樂,以及防止蛀牙的口香糖,許多都是利用阿斯巴甜作為甜味劑的。阿斯巴甜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的主要降解物為苯丙氨酸,可影響苯丙酮尿病患者的發育。此外,它分解後屬於胺基酸類物質,可能會影響到嬰幼兒體內的胺基酸平衡。因此,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
阿斯巴甜是被我國政府批准使用的正規食品添加劑,在安全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阿斯巴甜有攝取量的限制。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規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許的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且孕婦及哺乳的母親最好不要食用。不過,國內食品包裝上一般都不標註添加量,消費者個人往往無法控制。
甜蜜素和安賽蜜
代表食物:多數標明「低糖」、「無糖」、「低熱量」、「減肥」的零食和飲料。
不宜人群:2歲以下的孩子。
安全級別:★★★
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和安賽蜜( 乙醯磺胺酸鉀) 都是化學合成的甜味劑,在標明或宣傳「低糖」、「無糖」、「低熱量」、「減肥」的甜味食品和飲料當中,最常見的甜味來源就是這些合成甜味劑,常常和白糖混合使用。它們既便宜又穩定,不含熱量,不升高血糖,也不會引起齲齒。目前我國使用的合成甜味劑都經過毒理學實驗和多年的使用效果驗證,在食品中的添加數量和範圍都有國家標準把關,不超標的情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可察覺的危害。違禁添加甜蜜素兒童食品「甜」過頭
但是,兒童的耐受力往往低於成人,所以仍有部分健康專家擔心,兒童食用含有合成甜味劑的食物對心理、行為發育可能造成潛在不良影響,產生多動、易怒反應。
糖精
代表食物:蜜餞、醬菜、冷飲、糕點等。
不宜人群:所有孩子。
安全級別:★
糖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從煤焦油里提煉出來。因為價格低廉,它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女性愛吃的果脯蜜餞里,大部分都添加了糖精。科學研究表明,其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因此,應避免長期大量食用。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可用於醬菜類、複合調味汁、蜜餞、配製酒、雪糕、冰激凌、冰棍、糕點、餅乾和麵包,最大用量為0.15g/kg;瓜子中最大用量為1.2g/kg;用於話梅、陳皮類為5.0g/kg。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嬰幼兒食品中不得添加糖精。
在美國,凡是添加糖精做甜味劑的食品,均要求標有「糖精能引起動物腫瘤」的警告語。
糖醇類
代表食物:糖醇口香糖、餅乾、糕點等。
不宜人群:容易腹瀉的孩子。
安全級別:★★★★★
糖醇類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和甘露糖醇,廣泛存在於果品、蔬菜、穀類、蘑菇之類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商品糖醇類是用玉米芯、甘蔗渣等農業作物,經過深加工而製得的,味道和蔗糖相似。
糖醇類的特點是熱量低,糖尿病人可以服用並且可以預防齲齒,但數量應當控制在每天20克以下,幼兒最好控制在10克以下,因為糖醇類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吃得過多會引起輕度腹瀉。但總的來說糖醇類還是一種天然健康的甜味劑。
推薦閱讀:
警惕!大人小孩切忌共用毛巾
兒童屬於皮脂分泌剛開始旺盛的青春期之前,頭屑不大容易出現,然而有統計數據表明,兒童頭皮屑的問題非常普遍,從幾個月到十幾歲的孩子都有類似困擾。
笨小孩長大後容易發胖
現在不少痴肥的小孩,父母們可有仔細注意過你的孩子小時候的情況?越是不靈活的孩子越容易發胖哦,所以從今天開始,為了你孩子的健康,請多注意孩子的身體智商狀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養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有個好的姿勢不僅看起來優雅,而且對你的身體益處良多。
工作 危害:弓背伸頭最傷身體。這會導致頸椎、肩膀前屈,誘發嚴重的腰、背、頸椎疼痛。
正確姿勢:選擇高度、後背角度可調節的座椅;坐時保持膝蓋、大腿和後背、肘關節呈90度角;將下巴向內收,使胸腔、肩膀打開,有助於呼吸順暢。
看電視 危害:癱坐影響呼吸和消化。懶洋洋坐在沙發上,不僅擠壓內臟,還易導致腰肌勞損。
正確姿勢:選稍微高一點、硬一點的沙發。如果沙發太軟,可以加個坐墊;如果座位太深,不妨在腰後放一個腰背枕,使腰背直立。
站立 危害:歪向一邊脊柱受罪,這種站姿會造成腰椎兩側受力不均,導致腰背疼痛。
正確姿勢:兩腿直立、小腿和腹部微微收緊,重心稍微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如需長期站立,每隔10分鐘用「稍息」動作交換重心。
吃藥不忌口 壞了大夫手
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藥時的飲食禁忌。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內容也廣泛存在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籍中。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雞、蛋、蔬菜、瓜果、醬、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們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產生一定影響。如清代章杏雲所著《調疾飲食辨》一書中云:「病人飲食,藉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所以,病人服中藥時有些食物應忌服。
如服用清內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服溫中類藥治療「寒證」時,應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獻中亦有大量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魚忌莧菜;雞肉忌黃鱔;蜂蜜反生蔥;天門冬忌鯉魚;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白朮忌大蒜、桃、李等。這說明服用某些藥物時,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滿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於疾病的關係,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例如,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少吃「發食」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
「忌口」也不能絕對化,要因人、因病而異,對一般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來說,若長時間「忌口」,禁食的種類又多,則不能保持人體正常所需營養的攝入,反而降低了人體的抵抗力,對恢復健康不利,因此,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食用增加營養的食物,以免營養缺乏。
推薦閱讀:
吸菸後半小時內別吃藥
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吸菸不僅會危害健康,而且會降低藥效,甚至貽誤病情。吸菸對藥效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吸菸後半小時內服藥,香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會更大。為此,提醒菸民朋友,在吸菸後30分鐘內不要服用任何藥物。
吃藥也有時間表 7種藥最佳服用時間
越來越多的醫藥專家強調,服藥時間對發揮藥效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採訪多位專家,總結出七類常用藥的最佳服藥時間。
養生亦重「黃金律」
「黃金律」就是0.618法,它被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譽為「黃金分割律」,簡稱「黃金律」或「黃金比」。有人就斷言過:宇宙萬物,凡符合黃金分割律的,總是最美的形體。
養生保健只要「數一數」
中老年人是最應該做好日常保健的群體,現在,各種各樣的養生方式充斥在我們生活周圍,其實養生並沒有這麼複雜,有時只需要「數一數」就掌握了養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