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大棉被「捂汗療法」?錯!新生兒發燒立即餵退燒藥?錯!要求醫生馬上輸液?錯!中藥敷腳底治療肯定沒毒副作用?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告訴記者,臨床發現,在處理寶寶的發燒問題上,很多父母和長輩都存在認識誤區。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
誤區一: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或是乾脆喝碗薑湯蓋上大棉被。有的老人說,孩子發燒了很怕冷,千萬別再受寒;有的家長則表示,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李棟方介紹,孩子發高熱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確實可能出現頭部滾燙、手腳冰涼情況,但不能一味蓋被子或加衣服,正確做法應該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部位則要適當保暖。
「很多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著涼。其實孩子發燒了洗熱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洗身體也是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李棟方表示。
誤區二:一發燒就應立即吃退燒藥
一對年輕父母抱著剛出生十幾天的新生兒衝到兒科,焦急地告訴醫生孩子發燒了,必須馬上吃退燒藥!「聽說如果不吃退燒藥,孩子持續發燒可能會燒壞大腦!」這對父母表示。
「其實這樣做大錯特錯,新生兒不能使用退燒藥。」李棟方介紹,事實上,2個月以上的嬰兒才能「考慮」用退燒藥,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因為新生兒體質弱,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難以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一般情況下,退燒藥也是要體溫到38.5℃以上才用,低燒不用使用。」
他表示,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例如貼退熱貼、洗熱水澡等。「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以前出現過高熱驚厥,此次再次發燒,則來勢比其他孩子更為兇險,對這類孩子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之前就服用退熱藥,以求儘快降溫。」
誤區三:高燒也不吃退燒藥 怕影響醫生診斷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了,家長見到醫生還說沒有給吃退燒藥,說怕吃了退燒藥,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李棟方表示,最好隨時配備體溫計給孩子測體溫,一旦高燒超過38.5℃以上,就應該及時吃退燒藥。「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診治患兒。現在門診病人多,輪候時間長,孩子都已經高燒才抱來醫院,一等還得三四個小時才能看病、治療,然後緩解。長時間高熱不處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
誤區四:輸液一定會退燒快一些
據兒科醫生反映,常有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認為輸液孩子可以快點退燒,快點回學校上課。
「其實小兒發熱治療,原則上是不用給予輸液的,因為絕大部分孩子的發熱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李棟方介紹,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其發生、發展、消退都有一個過程,輸液並不見得使其病程縮短。
「扎針補液對很多孩子來說也是一個痛苦的經歷,存在過敏風險,而且治療時間長,會耽誤父母正常工作時間。總之,它不是醫生治療孩子發燒的首選辦法,但很多家長熱衷當『內行』,堅持要輸液治療。」李棟方表示,當長時間高熱不退、患兒精神不佳、進食差,或者不願選擇口服藥物時,除了常規的退熱手段外,一般才考慮輸液。
「其實補液不是可以幫助退熱,而是為了靜脈給藥,補充水分,預防脫水,改善電解質平衡。補了足夠的液體、糖和電解質後,患兒會感覺舒服一些。」李棟方解釋。
誤區五:中藥敷腳底退熱 沒毒副作用
記者了解得知,還有不少篤信中醫的父母或長輩,會自選中藥給孩子敷腳底,希望性涼的清熱退燒藥材能夠幫助其快速降溫,而中藥溫和,不會傷及孩子身體。
對此,李棟方表示,是藥三分毒,中藥與西藥一樣,如果有療效,則勢必也有毒副作用存在。「之所以很多市民籠統地認為中藥安全、沒毒副作用,是因為沒有人去詳細研究、標明每味中藥的毒副作用,而西藥的說明書往往描述有各種各樣的副作用,雖然看似嚇人,卻是說明該藥得到充分的臨床試驗和療效驗證。」李棟方介紹,在選藥方面,年齡越小的孩子越要要求使用安全性高、經過循證醫學檢驗過的藥,這是兒科用藥的原則。「中藥在很多慢性疾病、感冒發燒、骨傷等疾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目前西藥房裡也有很多中成藥。但是對於嬰幼兒而言,中藥口感不佳,而且分量很難把握,需要按照醫囑來使用。至於敷腳底退熱,或為物理降溫途徑之一,但效果因人而異,不一定人人奏效。」李棟方表示。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疲勞身心四大解脫法則
想要克服身心耗竭綜合徵,那些關上電腦休息5分鐘之類的建議完全不管用。你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讓自己解脫出來。
解脫法則第一條:給身體留出時間休息。舍德洛斯基建議,你需要吃一些保健食品,給自己訂一個健身計劃並堅持下去,保證每天睡7-8小時。
解脫法則第二條:給工作和生活劃分比例。工作和生活也有黃金分割比例。在你工作繁忙的時候,你可以留出70%的時間給工作,剩下30%的時間去侍弄花草、給家人做頓美食。你工作不太忙時,最好給生活留下40%-50%的時間。倘若你能做到這樣,說明你的工作和生活大致平衡。
解脫法則第三條:多花時間與外界接觸。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主任屈英表示,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與外界接觸,哪怕和家人朋友聊聊天。
解脫法則第四條:少抱怨多適應。職場上的抱怨總是不絕於耳,這些拉長著臉幹活的人,習慣怪罪於環境的不如意,妄想環境來適應自己。如果你是個沒辦法辭掉工作的年輕人,那是時候該醒醒了:"適應環境,改變自己"才是不二法寶。而對於中年朋友,努力做到"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少私寡慾,知足知止"等。
冬季想做不要做的四件事
在冬季,有些看上去合理的措施,也不要隨便去做,否則就會起反作用。
癢了想撓不能撓:
冬天因乾燥感到渾身發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搔,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瘙癢嚴重者,就要看醫生,對症塗些藥物軟膏。
受凍想烤不能烤:
手腳受凍,烤烤火加加溫好像是應該的,但不可取。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淤血。輕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所以,受凍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擦,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溫度。
${FDPageBreak} 唇乾想舔不能舔:
嘴唇乾了,不能用舌舔來增加水分。因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用來滋潤口腔和消化食物,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比較黏稠。舔在唇上就好像抹上一層糨糊一樣,風吹後水分蒸發,澱粉酶粘在嘴唇上,因而幹得更厲害,甚至造成嘴唇破裂流血,引起化膿感染。因此,嘴唇乾裂時,可用熱水洗淨,抹上一層香脂或甘油,平時多喝開水,多吃些蔬菜、水果。
天冷想「貓」不能「貓」:
我國北方有個「貓冬」習慣,冬天一到,一些無事做的人便「貓」進小屋不願意動。但是,如果居室緊閉一冬,有不少灰塵積聚,污濁的空氣也容易讓人得病。所以,冬天居室應適當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病毒,並可有效預防流腦、流感、麻疹等疾病,在冬天曬太陽,還可以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人骨質疏鬆症。因此,天氣好時人們要多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呼吸更多新鮮空氣,適應氣候的變化。
辦公室女性 勿以腳腫事小
眾多辦公室的女性一到午後,就發現自己雙腳緊繃腫脹,用手指按下去,還會有凹下去的痕跡。這是辦公室一族,特別是女性常見問題。但不要忽悠置之。
空腹喝茶有損健康
早上迷迷糊糊,喝杯茶正好提神。但要小心,空著肚子喝茶,可不是什麼好習慣,正所謂「飲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