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的表現為面色淡白,少氣乏力,倦怠嗜臥,頭暈目眩,精神不振,四肢困重,語聲低怯,呼吸微弱,活動後諸症加劇,舌淡白,脈虛弱無力。
若偏心氣虛:兼心悸,心胸不適或悶痛。多見於年老體弱或過度操勞之人,現代醫學的低血壓,低血糖,心肌勞損,心腦供血不足,心率不齊等病,屬於此證範疇。
若偏肺氣虛:病人常自汗出,易患感冒,動則氣喘,咳聲無力,吐痰清稀易咯,或皮膚易現風疹。此亦多見於體弱之人及老人病後之人。現代醫學的免疫力低下,習慣性感冒,一些過敏病證的皮膚過敏,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均屬此範疇。
若偏於脾氣虛:則面色淡白或萎黃,食欲不振,腹脹,納呆懶說懶動,飯後神疲,大便先干後稀,或時溏時干,或有臟器下垂(胃、肝、腎、子宮)或脫肛,或兼有出血現象(皮膚瘀斑、鼻、齒齦出血)。此多見於久病體虛,慢性胃腸功能低弱紊亂及炎證患者,及血小板減少的病證均在本證之列。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健脾祛濕茶有哪些
健脾祛濕茶:白朮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貢菊50克,香櫞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藥)。
清熱去濕茶:銀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梔子15克 ,綿茵陳15克,扁豆30克,枳殼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適合用於腸胃濕熱證: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脹或痛,口臭,口腔潰瘍,牙肉腫痛,或有濕疹,皮膚瘙癢,大便硬或爛,小便黃,舌苔黃厚。
五花祛濕茶:金銀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雞蛋花各10g。有清熱、健脾、利濕的作用。
薏仁茶:炒薏仁10克、鮮荷葉5克、山楂5克。有健脾利濕、澀腸止瀉的作用。主治脾虛瀉,如大便時溏時瀉,稍進油膩之食加重,甚則完谷不化,伴有飲食不馨、脘腹脹悶、面色萎黃、神倦乏力、舌淡苔等。
香蘭涼茶:藿香9克、佩蘭9克、茶葉6克 製作方法藿香9克、佩蘭9克洗淨,和茶葉6克一起放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沖溶,上蓋悶5分鐘,加入冰塊冷卻待飲。解熱祛風,清暑化濕,開胃止嘔。
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朮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後飲用,可防暑降溫。
陳皮荷葉茶:干荷葉10克、干山楂20克、薏米10克、陳皮10克、冰糖少許。有理脾調胃,健脾利水的功效。
春季健脾祛濕湯怎麼做
白鯽魚煲湯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田艾煲鯽魚
材料作用
田艾30克,鯽魚250克,生薑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
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
淮山薏米蓮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乾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
健脾祛濕食療
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夏季祛濕健脾九妙招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