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感冒關鍵在於預防。美國「羅代爾」健康諮詢網最新載文,總結了幾個有趣的防感冒妙方,不妨一試。
1、洗澡時唱歌。秋冬鼻腔容易乾燥,保持其濕潤有助於防止病毒乘虛而入。蒸汽是自然解充血劑,可以使鼻黏液軟化,打通鼻腔。洗澡時,不妨唱唱歌,有助於增強深呼吸,使蒸汽更容易深入鼻腔。
2、喝點啤酒。適度喝啤酒有助於防止感冒。研究發現,每天喝4杯酒比滴酒不沾者更少感冒。這是因為,酒精可發揮抗炎作用,遏制病毒繁殖,從而抑制鼻黏液產生。
3、每周兩次性愛。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威爾克斯大學研究發現,每周性愛1—2次的人比性愛少的人免疫力更強。唾液測試發現,每周性愛兩次,人的抗體免疫球蛋白A(人體抗擊感冒的防線)會增加30%。
4、學蜜蜂呼吸。研究發現,發出嗡嗡聲能夠打開連接鼻竇和鼻腔之間的開口,使呼吸更輕鬆,有助於排出鼻腔黏液。選擇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用鼻子深吸氣,呼氣時發出嗡嗡聲。你能感覺到鼻腔、胸腔、大腦中都有振動感。嗡嗡聲能夠延長呼氣,也適用於緩解焦慮。
5、與朋友散步。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健康與運動科學教授大衛·尼曼表示,經常運動可刺激免疫細胞活力,增強抗感冒能力。研究發現,每周散步5次,每次45分鐘的成年人,比不愛散步的人感冒幾率降低一半。另外,友情是「感冒病毒殺手」,《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稱,與朋友一道散步更有助於降低感冒危險。
6、走出家門。冬季之所以更容易感冒,多是由於人們呆在室內時間過長,與感冒患者近距離接觸過多等。多出門走走、開窗通風有助於降低感冒危險。
7、練習太極拳。打太極拳可使機體抗病能力提高47%,甚至可以使流感疫苗的保護作用增強3倍。科學家表示,其關鍵是太極緩慢的動作和控制呼吸,雙管齊下殺滅病菌。練太極拳還可以緩解壓力,改善睡眠。
8、多吃辣味豆製品。冬天吃辣味豆製品既有助於暖和身體,又可防止感冒流感。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營養學家表示,辣椒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辣醬還能通鼻竅,洋蔥和大蒜等也含有可增強免疫系統的植物化學物質。豆腐、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也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
9、別阻止孩子玩泥巴。人是伴隨著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但它同時也有助於人體自然防禦系統的健康發展。科學家表示,孩子玩泥巴有助於完善、增強他們免疫系統,但要注意,玩後一定要認真洗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惕!這十大症狀預示癌症來臨
中國醫學科學院根據我國的情況,提出下列十大症狀,作為引起人們對癌症腫注意的警號:
1、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的腫塊,尤其是逐漸增大的。
2、身體任何部位,如舌頭、頰黏膜、皮膚等處沒有外傷而發和生的潰瘍,特別是經久不愈者。
3、中年以上的婦女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稱白帶增多)。
4、進食時胸骨後悶脹、灼痛、異物感或進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順。
5、久治不愈的乾咳或談中帶血。
6、長期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慾減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確原因者。
7、大便習慣改變,或有便血。
8、鼻塞、鼻衄、單側頭痛或伴有復視。
9、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潰、出血、原有的毛髮脫落。
10、無痛性血尿。
除上述八大警號和十大症狀外,還有以下一些徵兆,也要高度警惕。
1、單側持續加重的頭痛、嘔吐和視覺障礙,特別是原因不明的復視。
2、耳鳴、聽力下降、回吸性咯痰帶血、頸部腫塊。
3、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適、異物感或腔疼痛。
4、無痛性持續加重的黃疸。
5、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液體。
6、男性乳房增生長大。
7、原因不明的疲乏、貧血和發熱。
8、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骨關節疼痛。
另外,癌前病變也應視為早期徵兆。如黏膜白斑病、皮膚慢性潰瘍、瘺管、增殖性疤痕(特別是化學藥品燒傷引起的疤痕)、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直腸多發性息肉、皮膚角化症(特別是大小魚際處的手掌角化症、乳腺囊性小葉增生病、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等)可發展為癌症。
出伏天氣轉涼 秋季養生滋補需遠離八大誤區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告別了火熱的三伏天,漸漸變涼的天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秋意。不過,秋季也是降低人免疫力、滋生疾病的季節,因此,我們應當及時做好秋季保健與養生。而在進行養生保健的過程中,大家也一定要注意避免八個秋季養生的誤區。
一、不能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二、不能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根據體質可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四、不能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五、不能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六、不能重「進」輕「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不能恆「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八、不能越貴越補:「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證,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出汗沒那麼簡單 揭秘人體汗液的六大秘密
炎炎夏日,出汗是我們身體進行自我調節的方法。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總結了與出汗有關的鮮為人知的6個秘密。
秋季養生重在護肺 秋食石榴潤肺止咳
初秋。氣溫高,雨量減少,空氣乾燥。乾燥高溫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所以,此時養生重在護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