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中西合璧 警惕甘草入藥的隱患

  甘草入藥是我們必然的,但是在甘草入藥的有哪些禁忌呢?還是讓小編來說一下吧。

  甘草入藥抗菌藥:甘草及其製劑中含糖皮質激素類物質,大劑量的甘草與四環素族、紅黴素、氯黴素等抗菌藥聯用,可降低這些藥物的吸收率,如長期配伍聯用還可引起二重感染。甘草還忌與異胭肼、兩性黴素B長期配伍,以避免藥物毒副作用增大。黃連素與甘草同用抑菌作用呈降低趨勢。另外臨床中還有將抗菌消炎的頭孢氨苄片與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的甘草合劑同用,結果導致頭孢氨苄片抗菌作用降低的報道。

  水楊酸類及非甾體抗炎、解熱、鎮痛藥:甘草所含的甘草酸經酶的作用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和葡萄醛酸。甘草次酸的結構與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相似,若與水楊酸衍生物合用,能使消化道的潰瘍率增加。曾有報稱,將複方甘草片與阿司匹林合用,使患者原有十二指腸潰瘍面積增大,導致上腹部疼痛加劇,上消化道出血。這是由於阿司匹林對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對原有潰瘍者尤應慎用。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與阿司匹林合用,可加重對消化道的刺激,故在用藥上不宜聯合應用。

  甘草入藥降糖藥:口服降糖藥甲苯磺丁脲、降糖靈、優降糖,胰島素等若與甘草配伍同服可降低降糖藥的效果。因糖皮質激素能使胺基酸、蛋白質從骨骼肌中轉移到肝臟,在相關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和糖原的產生增加,故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所以與降糖藥在藥理上是拮抗的。有報道稱降糖靈與甘草甜素片同服使患者血糖升高,病情加重。這是由於甘草甜素可影響降糖靈的降糖效果。此外,甘草的糖皮質激素樣作用,還可增加肝糖原,升高血糖。

  甘草入藥強心甙類藥物:甘草具有去氧皮質酮樣作用,可瀦鈉排鉀,使體內鉀離子減少,導致心臟對強心甙敏感性增加,從而發生中毒。臨床上有炙甘草與洋地黃毒甙片同服,患者出現室早、二聯律、一聯律的報道。這是由於甘草能導致低血鉀,與洋地黃毒甙片同服極易誘發洋地黃中毒反應發生。應避免二者聯用或聯用時適當補充鉀鹽。

  甘草入藥利尿藥:甘草的糖皮質激素樣作用,能保鈉排鉀。若與排鉀性利尿藥如氫氯噻嗪、利尿酸、速尿、氯噻酮、乙醯唑胺等合用,能使血清鉀離子濃度降低,易加重發生低血鉀的危險,增加不良反應,如水腫、壓升高、全身無力,甚至可發生嚴重低鉀性癱瘓。臨床上出現過複方甘草片與雙氫克尿噻片同服,導致患者浮腫加劇並出現尿瀦留。原因是甘草次酸有排鉀作用,能引起低血鉀,雙氫克尿噻片也能加速鉀離子的排泄,故二者合用可引起低鉀性水腫、尿瀦留。應避免二者配伍使用或合用時加強補鉀。

  甘草入藥的禁忌還是有很多的,大家在平時用藥的時候要記住不要和這幾種西藥同時吃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選藥莫嫌貧愛富 選藥易犯誤區

  用藥不能以新老排名次,以價格論優劣,謹遵醫囑,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

  莫「舍土求洋」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患者到藥店買藥,總是問店員:「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如果有進口藥就不要國產藥。更有甚者,國內沒有上市的洋藥,經人介紹,就托親朋好友從國外帶回自行服用。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洋藥會更多進入中國市場,「舍土求洋」者可能會越來越多。這些患者看病心切,不惜花費錢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是不管什麼病,進口藥的療效都一定優於國產藥呢?非也。

  藥物所使用的劑量都是經過一定的受試人群,經過嚴格的醫學實驗確定的。進口藥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是外國人,由於種族不同,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會造成肝臟代謝、酶含量與活性的差異,腎臟的排泄能力也不同,還有個體差異等。例如鎮靜安眠藥,雖使用同樣劑量中,國人到次晨就難以喚醒;降血壓藥普萘洛爾和美托洛爾,中國人的用量比外國人的用量明顯減少。因此,若不加選擇,濫用洋藥,不僅會造成浪費,還可能因服用不當而影響藥效,嚴重者甚至還可能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若國家尚未對某進口藥進行全面審核,僅憑國外臨床資料來確定用藥劑量,也容易出問題,甚至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一味求「洋」,可能會「得不償失」。

  當然,也有某些進口藥由於原料處理精細,製劑工藝先進,療效較國產藥好。但同樣由於劑量標準不同,故患者在使用時一定要慎重,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近些年來,我國的醫藥事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品種的數量和質量並不比洋藥遜色,而且價格便宜,可放心使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患者更不必每種藥物都「舍土求洋」。

  莫「嫌貧愛富」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人們從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經驗總結。但是用這句話來衡量藥品的療效就不一定準確了。對某些藥物來說,藥價的高低不一定與療效成正比。比如說,有的藥是因為藥源珍稀,所以價格昂貴,像麝香、羚羊角、犀牛角等,物以稀為貴;另如人參、西洋參、鹿茸、冬蟲夏草、靈芝、珍珠粉等,雖都可稱為貴重藥,但並非是具有特效的治療性藥物;又如,有的藥品因為合成或製造工藝較複雜,如新型抗生素、新研製的抗癌藥、血液製品、生物製品等。上述因素決定了此類藥品的價格很高,所以說藥價的貴賤並不一定是依照藥品療效的高低來定的。

  相反,不少藥療效可靠,但價格低廉。如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洋地黃藥物,如地高辛或西地蘭價格僅幾分錢一片或幾角錢一支卻能搶救病人生命。又如心絞痛發作時,一般患者只需口含價格幾分錢一片的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心絞痛症狀可立即緩解,對搶救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中成藥,如複方丹參片、冠心蘇合丸、血栓心脈寧、生脈注射液等,這些價格較低的藥品在延長冠心病病人壽命,搶救危急病人生命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所以,對某些藥物而言,便宜也有好貨。患者在買藥時大可不必一味「嫌貧愛富」。

  莫「喜新厭舊」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治療同一種病的新藥品也層出不窮。有的媒體在宣傳時,誇大了新藥療效,對其不良反應卻避而不談,以致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新藥總比舊藥好」,產生了「喜新厭舊」的心理,買藥時盡挑新藥。

  應當承認某些新藥與更新換代產品相比,效果更佳,不良反應更小,特異性更強。然而也要看到,多數新藥品只是通過了研製期的動物實驗和新藥臨床試驗的數千病例觀察,還缺乏大量群體和長期臨床實踐的檢驗,一些弊端和不良反應可能沒有充分暴露出來。同時,藥物上市後,也不像臨床試驗時那樣單一用藥,在某些聯合用藥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藥物相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如肝腎損害、皮疹、剝脫性皮炎、胃腸不適等。尤其對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如果長期習慣了一種藥物,又想要換用另外一種新藥時,切記要慎重,不能草率行事,應該在醫生的指導監督下謹慎選用。相比之下,一些老藥由於臨床使用時間長,療效確切和不良反應輕等,使用起來可更放心一些。

   編輯推薦:

  金銀花去熱痱 10種家中必備中藥

   警惕!這些藥「吃掉」維生素

   「中藥零食」的宜與忌

動而養生「小勞」好處多

  大動是吃不消的,不動是不可以的,對於一般體質和心理的你我來說,要養生,只能是「常小動」。

  養生,到底是動好,還是不動好?一種說:生命在於運動;一種說:養生貴在不動。縮頭烏龜,曳尾泥塗,不是照樣壽逾百歲。依我說,兩種觀點都偏離了儒家老祖宗的中庸之道,過猶不及。

  動,並非不能健身養生,但這要因人而異,於天賦異秉的強人則可,於常人卻未必適合。

  而不動,也未嘗不可。傳統中就有靜坐、龜息這樣的養生法。但如果說身體不動還勉強使得,那麼要做到心靜如止水,談何容易?你我凡人,名利纏繞於心,柴米油鹽醬醋茶,

  原本的開門七件事,如今又添了住房、教育、醫療……諸多煩難,即使身在坐禪,一顆凡心如野馬飛奔,哪裡安靜得下來。

  那麼芸芸眾生,要想祛病延年,又該如何?

  辦法只有一個,不妨小勞。《太平御覽》中就說:養生應當「無久行,無久坐,無久立,無久臥,無久視,無久聽……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則勿過,少則令虛。」

  大動是吃不消的,不動是不可以的,對於一般體質和心理的你我來說,要養生,只能是「常小動」,以克服氣血遲滯,以避免身心過勞。太極拳、散步、書法、繪畫乃至日常的家務勞動,都是「小動常勞」的好形式。身常小動,可避免大動勞損或不動廢頹的兩難之虞,凡人要養生,經常「小勞」,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服藥也要講姿勢?服藥錯誤三姿勢

很多人都會注意吃藥後的禁忌,如吃藥後不能吃什麼,要用溫水服藥,但是服藥也要注意姿勢卻是很多人不知道和易忽略的。

中醫腳底按摩按哪痛哪有病是錯?

足底按摩約在四千年前起源於中國,是屬於中國古代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和同樣是傳統醫學的「針灸」屬於相同原理的治療方法。雖然足底按摩起源於中國,但是卻沒有在中國普遍流傳,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天災人禍不斷,使得從黃帝時代就發明的足底按摩這份文化遺產幾乎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