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體內濕氣重 專家支招如何「吃」走濕氣

我們每天即使和很多的水也總是覺得口渴而且常常會出現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髮容易髒、舌苔膩等症狀……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就要警惕是否是體內濕熱在作怪,下面中醫帶你如何調理體內濕熱。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熱

頭部:《內經》裡講「因於濕,首如裹。」當濕邪最初侵襲人體時,可出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好像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關節: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功能:濕邪困擾脾臟,影響其正常運化功能,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減少、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導致「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小便及婦女帶下:濕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趨下」,容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都比較典型。

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典型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疾病狀態時就有所提示。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大便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中醫專家支招「吃」走體內濕氣

俗話說,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食養、食補、食療的觀念都非常科學。現代人因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所以在養生上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做法:首先,將紅豆、薏米、燕麥、蕎麥和赤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泡好後就幵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在煮好前20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注意:不用泡豆子,洗乾淨放高壓鍋里,上汽後煮20分鐘就好了,湯當水喝,穀物當主食配菜吃。這分量是一個人一天能吃完的量。

通過介紹,我們知道了人體有濕氣的症狀,中醫認為濕氣可以讓整個人的精神不好,容易疲勞,所以希望大家通過上面的方法自測自己是不是體內有濕氣,然後通過介紹的方法來趕走體內的濕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寒露四大部位不可露 防寒保暖不留病根

「春捂秋凍」,但是到了10月8日的寒露時節已經轉寒,就不再適合秋凍了。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要做好保暖工作,否則很容易著涼。那麼寒露節氣,人體哪些部位受冷會尤為容易得病?有哪些保暖養生措施?

寒露養生 四大部位不可露

一、足部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熱水泡腳 溫腎散寒

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秋季泡腳不僅溫腎散寒,還可以防秋燥,熱水中加入一些藥材來泡腳保健功效更佳。

1、溫腎散寒方

威靈仙、伸筋草各20克,當歸15克,大青鹽(食鹽)25克。上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煮沸後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邊洗邊搓,直至水加至踝關節以上,雙足暖和,皮膚發紅為止。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使用1~2個月。可溫腎散寒,消除疲勞或使寒冷頓時消除,溫暖和活力沿雙足布散全身。

2、治痛經配方

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當歸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上藥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鐘後離火,先以藥液蒸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後將雙腳浸泡於藥液中。每次浸泡15- 20分鐘,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劑藥重複使用兩天。於經前 3天左右開始用藥,連用3- 5劑 ,連續用3個月經周期。

3、治感冒或感冒頭痛配方

在熱水中加食鹽約50克左右,50-70克生薑。泡腳時,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後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涼時可續加熱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溫時及時擦乾腳部蓋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覺就好了。

二、脾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

適當添衣+艾灸

1、身心防寒: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2、艾灸: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艾灸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這樣正好把肚臍(神闕穴)、上脘穴(臍上5橫指)、中脘穴(臍上4橫指)、下脘(臍上2橫指)全覆蓋,用艾的藥力和熱力健脾益胃。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

三、頸部

脖子本身就很嬌貴,再加上有人有慢性勞損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血管的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神經水腫,誘發頸椎病或讓原有的頸椎病雪上加霜。

擴胸仰頭抻筋骨

讓脖子不受寒,最簡單的就是戴圍巾或穿高領衫,讓脖頸不露在外面。還可以擴胸仰頭抻筋骨,即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頸與手臂形成「抵抗」之勢,鍛煉頭頸部肌肉。

四、腰部

老年人中比較高發的寒濕性腰痛主要就是腰部受風寒侵襲引起,在陰雨天會加重。而女性腰部受寒引起的氣滯血瘀,會影響卵巢等生殖系統機能。

按摩疏解受涼不適

專家表示,除了戴腰圍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疏解不適。雙手交叉,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熱後直接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

寒露至腸胃易受傷 推薦5款暖胃養生食譜

寒露至,秋意更濃,褪去炎熱人們感覺更為舒爽,殊不知秋意濃的寒露卻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尤為敏感,在飲食上適當養胃可遠離疾病侵襲。那麼寒露要養腸胃,哪些人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有哪些膳食適合寒露進食?

寒露至胃腸易受傷 三類人群需警惕

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尤為敏感,在寒露節氣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飲食上,調理脾胃還要因人而異,寒露節氣以下三類人需注意:

第一,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第三,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寒露來碗暖胃養生粥

五行中肺屬金,金氣又屬燥,這個時節燥邪之氣容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人體容易出現咽干、喉痛、咳嗽、鼻燥、皮膚乾燥等秋燥的症狀。這段期間飲食的調養要以「滋陰潤燥」為原則。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物。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1、大棗蓮子銀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棗20枚、蓮子20克、銀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棗、銀杏、粳米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

2、百合蓮子粥

原料:大米150克,百合干25克,蓮子25克,枸杞2克,冰糖30克。

做法:百合可以購買干百合,也可以選擇新鮮的百合,干百合要提前用溫水泡軟再行烹飪。蓮子以個大、飽滿、無皺、整齊者為佳。將鮮蓮子(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粳米淘洗乾淨,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咽痛失音;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或情志不遂,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

寒露來杯保健暖飲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和腸胃受冷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以下推薦三款暖飲讓「胃」升溫。

姜蘇茶

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淨,用開不沖泡10分鐘代茶飲用。每日2劑,上下午各溫服1劑。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之功,適用於風寒胃痛腹脹等腸胃不適型感冒。此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實用簡便。

溫鹽水

不少人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而且早上來一杯溫鹽水,暖意讓腸胃提神!

蜜糖水

晚上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保護腸胃。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自行車健身有4大好處 哪種騎法最有效?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鍛煉方法,合理地進行自我保健,平時很多的人喜歡騎自行車,騎自行車比較方便,而且有助於鍛煉身體,調節肌肉的功能,平時大家需要注意自我緩解,而且,騎自行車的好處很多,騎自行車健身有哪些好處?

寒露節氣宜「養收」五大禁忌敲響健康警鐘

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寒露是從涼爽到寒冷的轉折了。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寒露養生應注重「養收」這一原則。那麼寒露養生有哪些禁忌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