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熬好了,快趁熱喝了吧。」我們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其實,中藥未必都要趁熱喝。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對於服中藥,中醫有句古語,叫做「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夏季「清熱」藥溫服更好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散風寒的中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應該「熱服」。對於清熱類中成藥片劑或膠囊劑,用溫水或涼開水送服比較好,水溫太熱,會導致藥物中的揮發性成分揮發掉。而對於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因此,對於這類顆粒狀中成藥,應當用60℃~70℃的水沖開,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一般,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出熱證,會表現為周身發熱、口渴、大便乾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而「陰病」多表現為寒症證,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後,在中藥方劑中,有個小竅門就是,一般情況下,叫做「湯」(如「桂枝湯」等)的多數熱服,而叫做「飲」(如達原飲)的多數需要涼服。
推薦閱讀:
中藥一定要趁熱服用嗎?
很多人都喜歡在中藥煎出來後趁熱服下,怕放涼了失去療效,也有人認為冷服比熱服好,那麼到底是冷服好還是趁熱服好呢?應該說中藥煎劑是冷服或熱服應根據病情、藥性、季節、以及體質等多方面來決定,不應一概而論。
中藥到底是新鮮的好還是陳的好
有些人則認為吃中藥就像是吃青菜,越新鮮越好。那麼,中藥到底是新鮮的好,還是陳的好呢?專家表示,普通的藥材越新鮮越好,特殊的藥材必須要經過炮製才能使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每日十二時辰養生法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動都要與生物鐘運轉「合拍」、「同步」。我們知道,大腦皮層是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最高調節器官,它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條件反射。人們長期定時從事某項活動,便會形成良性條件反射,稱為「動力定型」。一旦形成,便有預見性和適應性,這對保證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義。例如按時工作和按時起居習慣的養成,可保證全天精力充沛,提高機體免疫力。按時進餐的習慣使消化腺到時間便會自動分泌,日久,效率就會提高,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高潮」或「記憶高潮」。
春秋時期管子指出:「起居不時,則形累而壽命損。」唐代孫思邈也提出:「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出了適應時辰變化的作息制度,今天,人們根據這一觀點創立了一日十二時辰養生法。
古代民間隱士、道家、百歲壽星及豁達的致仕者,多按時辰養生法作息養生,而當時人的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高。這說明按時作息、規律生活的確是長壽的秘訣之一。
十二時辰和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十二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條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經絡。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煉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1)卯時(上午5:00~7:00) 卯時是大腸經值班。十二時辰的養生重點是卯時起床後要空腹飲一杯水,便秘者這樣做可以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水的幫助,大便即下,能助您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素占人體所有毒素的50%。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此時在天地之象中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時機。
(2)辰時(上午7:00~9:00) 辰時是胃經值班。所以,胃在此時最容易接納食物。早餐一定要含有蛋白,要有些許肉或者雞蛋。切記:早餐營養要均衡。
起床健身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目的作用。洗臉漱口,食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清淡,宜飽。飯後,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3)巳時(上午9:00~11:00) 巳時是脾經值班。脾經主消化,這時它要吸收營養。而此時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上學、上班者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
此時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數十口。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為說話耗氣,尤其老年人素體氣弱,所以需「寡言語以養氣」。
(4)午時(上午11:00~下午13:00) 午時是心經值班。這個時候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規律,午時是陽氣最盛之時,吃完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工作,可提高效率。陽虛者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地睡一覺,最養陽氣。心臟很累者,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就可達到養心經的效果。
(5)未時(下午13:00~15:00) 未時是小腸經值班。小腸把食物中的營養吸收後,送到血液,這個時候必須空腹飲一杯水,以稀釋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中的營養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釋血液,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老年人此時應午休,或練氣功,或邀友弈棋,或瀏覽時事,或做家務。
(6)申時(下午15:00~17:00) 申時是膀胱經值班,是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個時候小腸已經把午飯的營養都送到大腦,大腦精力旺盛,應抓緊工作,提高效率。
此時或讀名人詩文,或練書法,或去田園綠地。
(7)酉時(下午17:00~19:00) 酉時是腎經值班,應再飲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素排除,還可以清洗腎和膀胱,避免患腎結石、膀胱癌、腎炎。
晚餐宜早、宜少。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漱口,滌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8)戌時(晚上19:00~21:00) 戌時是心包經值班。這是一天當中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段,這個時間你可以學習,可以散步或鍛煉身體。但是,當心包經值班時間快結束時,可能是你散步回來以後,你需要再飲些水。輕微活動後,自然入睡。
(9)亥、子時(晚上21:00~次日凌晨1:00) 子時是膽經值班。膽氣此時還很微弱,最好用睡眠來保護,所以夜半的時候就不要再進行刺激性活動,而應安睡以養元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可屈膝而臥,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不要固定於一種姿勢。
(10)丑、寅時(凌晨1:00~5:00) 此時為精氣發生之時,人以精為寶,宜節制房事。
丑時是凌晨1:00~3:00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經主生發,這個時候機體陽氣比膽經值班的時候要大一些。肝臟解毒、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半夜忌酗酒、沉迷遊戲。這個時候人體需要休息。肝病者多愛熬夜,因為半夜肝要造血、解毒,如果不給它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容易發病。
而夜裡3:00~5:00是寅時,也叫做平旦。此時天氣開始平衡,陰陽開始平衡,此時肺經值班。天剛剛亮,此時脈診是最準確的時候。
人們只有遵循十二時辰養生法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所以,要善於發現自身的規律,多建立「動力定型」,持久地順應它、「保養它」,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推薦閱讀:
中醫12時辰這樣養生最好
丑時(凌晨1點~3點)養肝經:這個時辰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肝就養不起來。不睡覺、應酬喝酒會加重肝臟疏泄毒素,影響養肝血。
十二時辰養生法則
經絡是人類的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經絡形式如網狀遍布全身,人體通過經絡聯繫成一個整體,並通過經氣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運動與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的運動,是相互對應的。遵循自然規律,科學調整臟腑器官,尋求陰陽平衡,才能達到養生目的。
夏季養生切記不要「以冷抗熱」
在炎熱的夏天,勞作和運動後人們頭部會出汗,這時血管擴張,如果用冷水沖洗,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發作時會有頭髮暈、眼發黑、嘔吐的現象,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顱內大出血。因此以冷抗熱並非良策。
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夏季養生保健方法。
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幹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夏季養生保健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中醫養生
古人云:「睡前洗腳,勝似補藥。」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一生中都要保養好自己的陽氣
人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正常而不能發揮其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也會暗弱不足。
排除陰毒 為陽氣創造旺盛空間
陰氣過重,或產生陰毒就會危害健康。所謂「陰毒」,是指人體中污濁的垃圾廢料。陰毒,也叫陰濁。它包括水毒、食毒、脂毒、痰毒、血液里的瘀毒,還有我們呼吸產生的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