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營養好不要油炒 高溫致胡蘿蔔素損失

胡蘿蔔必須用油炒,這話恐怕很多人不僅是聽過,而且聽了很多遍,甚至當成金科玉律了。這說法也有很多變種,比如胡蘿蔔要和肉一起燉,胡蘿蔔要用葷油炒,胡蘿蔔最好油炸吃,炒胡蘿蔔要多放點油……這話是真理嗎?烹調胡蘿蔔不放油行不行?

要想知道一個說法對不對,首先要知道其中科學道理是什麼。道理是這樣的:胡蘿蔔中富含胡蘿蔔素,它能夠在人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對皮膚、視力和正常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而這種維生素是中國人容易發生不足的。胡蘿蔔素是一種只溶於脂肪、不溶於水的物質,沒有脂肪幫忙,它就很難被人體吸收。

到此為止,說的都是科學道理,一點沒錯。不過,這並不能說明,胡蘿蔔就必須用油炒,甚至需要油炸。因為,吸收胡蘿蔔素,是在小腸裡面發生的事情,和鍋里有沒有油,是葷油還是素油,完全沒什麼關係。只要進入小腸的食糜裡面有脂肪,就足夠幫助胡蘿蔔素吸收了。

比如說,把胡蘿蔔蒸熟,直接嚼了咽下去;然後再喝一杯牛奶,或者吃個雞蛋,或者吃些魚肉,或者配合一點用油炒的其他菜餚,其中都含有脂肪,就足夠幫助胡蘿蔔素吸收了。這些食物當中的脂肪,在胃腸里和胡蘿蔔素相遇,把胡蘿蔔素溶解在脂肪里,然後在膽汁的作用下,形成乳化微團,就可以被吸收進入人體。理解這一點很簡單,不妨做個實驗:把胡蘿蔔打成泥,然後在1勺胡蘿蔔泥里加入1勺油脂,攪拌幾分鐘,你會發現,油脂的顏色慢慢變成黃色,因為它溶解了胡蘿蔔素。無需加熱,更無需油炸。

很多人沒有稍微開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很多國家根本不擅長炒菜,也並不頓頓吃油炸食品,他們又是怎麼吸收胡蘿蔔素的?在菲律賓農村小學生中所做的研究發現,孩子們平日吃的非常缺乏葷食,烹調也沒什麼油水,但只要兩餐之間給點含油脂的小點心,已經足夠保證膳食中胡蘿蔔素的吸收。甚至還有研究發現,即便一餐當中只吃涼拌和蒸煮,完全不放油,胡蘿蔔素當時難以吸收,但只要下一餐吃些含有油脂的食物,胡蘿蔔素能「等待」到下一餐食物中的脂肪,最終還是大部分被吸收利用。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怎麼吃胡蘿蔔,其中的胡蘿蔔素都能很好地被吸收。因為胡蘿蔔素存在於植物細胞當中的「有色體」當中,說得上是「被鎖深宮」,細胞壁是它跑出來的極大障礙。如果經過加熱,讓細胞變軟,細胞透性上升,嚼爛之後,胡蘿蔔素就比較容易被吸收利用。否則,如果生啃胡蘿蔔,細胞壁太堅硬完整,吸收利用率就比較低,而且需要更多的油脂幫忙。所以,胡蘿蔔蒸軟燉軟是有幫助的,油炒油炸則是不必要的。

胡蘿蔔素不怕煮也不怕蒸,但相反,用大量油來炒胡蘿蔔,倒是反而會帶來胡蘿蔔素的明顯損失。因為它怕油炸的溫度,還怕在熱油條件下接觸氧氣。 再說了,正因為胡蘿蔔素易溶於油脂,那些已經變黃含有胡蘿蔔素的炒菜油,粘在鍋壁上、盤子上,豈不是最夠都送進了下水道浪費掉?多麼可惜啊!

所以,要想充分利用胡蘿蔔當中的胡蘿蔔素,油炸是最糟糕的的烹調方法,油炒了之後再燉其次糟糕。當然,炒胡蘿蔔確實挺好吃,咱們也該充分享受它的美味。如果要炒胡蘿蔔的話,不妨少放一點油,再降低一點油溫,別用油炸方法,也別讓很多黃色的油粘在盤子上被丟掉,就可以兼顧美味和營養了。

如果把烹調胡蘿蔔的方法部分地換成蒸煮,比如說,蒸飯煮粥的時候撒點胡蘿蔔丁,或者直接把味道比較甜的胡蘿蔔切條蒸熟當成甜食吃,一方面胡蘿蔔素損失更小,另一方面,還能少吃進去許多烹調油避免發胖,豈不更是一舉兩得?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微量元素補還是不補?中醫解讀微量元素

如今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熱衷於給孩子吃一些鈣、鐵、鋅等微量元素補充劑。一些商家,也抓住了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順勢推出各類名目繁雜的微量元素補充劑產品。生活中,孩子的身體真的需要補充微量元素嗎?

通常情況下,人在不同的生理階段和不同的身體狀態下,其體內的各種物質含量也會有變化。尤其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補充的。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是足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因此如何把食物中的有效成分轉化成人體所需的各種物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轉化的基礎則是建立在脾胃的運化功能之上。脾胃好了,吸收好了,微量元素自然而然可以從食物中得到補充。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把人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以維持人正常的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嬰幼兒出生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這時脾胃就開始工作了。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而嬰幼兒時期脾胃養護,則會直接影響其一生的健康狀況。

嬰幼兒如何養好脾胃

0-3歲更是嬰幼兒養脾胃的關鍵時期。怎麼吃,怎麼養脾胃,這直接影響了嬰幼兒今後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其對營養的吸收。我們一般建議,嬰幼兒6個月的時候再添加輔食,初時可將大米、小米炒制微黃,用來煮粥;(這等同於中醫的炒谷芽、炒稻芽有醒脾開胃之效);7個月開始可用普通大米和小米煮粥;到了8個月的時候再添加麵條和蔬菜(燉爛);10個月的時候可添加少油少鹽的炒菜(炒蘿蔔可多食,有消積導滯的作用)。一周歲以後可以添加肉類和水果,肉類一周一至兩次為宜,水果每天一小片即可,但這些食物應儘量在中午食用,晚上則不宜。最後提醒家長,給嬰幼兒添加任何輔食好吸收和好消化是基本原則。

冬季脾胃不好吃什麼?12種水果健脾益胃

很多朋友冬季不喜歡吃水果,有的是想不起來,有的是怕冷不願意吃。實際上,冬季多吃水果更是有益健康,它們能在你不經意間幫你化解健康預警。所以,冬季健脾胃的朋友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脾虛者吃什麼水果好?

脾胃不好的人常常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便秘等,那麼脾胃不好吃什麼水果健脾胃?

1、蘋果

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秘等。

2、香蕉

味甘,性寒。有清熱潤腸之功。用於實證便秘。

3、石榴

味甘、微酸、澀,性溫。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甜石榴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干,小兒疳積;酸石榴可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石榴皮殺蟲、驅蟲,治蟲積腹痛。

4、橙子

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秘等。

5、山楂

味酸甘,性微溫。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內停。

6、木瓜

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於胃痛,消化不良等。

7、花生

又名長生果。能補脾開胃。適用於脾胃不和,胃腹脹滿,不思飲食者。

8、栗子

又名板栗。味甘,性溫。有健胃養脾、補腎強骨的作用,板栗還有補胃之王的美譽。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

9、檸檬

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熱,除煩渴,增進食慾,止嘔惡,下氣和胃。用於治療胃脘不適。

10、椰子

味甘,性溫。椰子肉補虛,強壯身體,用於治療小兒疳積黃瘦;還可驅蟲,對絛蟲、薑片蟲有效。

11、無花果

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之功。用於食欲不振,便秘,瀉痢等症。

12、大棗

味甘,性溫平。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兒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過多,食入過多則助濕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吃水果不僅要吃對,還要掌握正確的吃水果方法:

冬季水果蒸著吃

水果雖然營養豐富,但寒涼的特性並不適合所有人。有些脾胃虛寒、體質較弱的人吃了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還可能腹瀉。將水果蒸著吃,不但寒性能減弱,還能使食療效果加倍。

蘋果蒸著吃:止瀉易消化

蘋果蒸著吃其中的果膠煮過以後不僅能吸收細菌和毒素,而且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並且更易消化。將蘋果帶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鐘即可稍稍冷卻後即可食用。

山楂蒸熟吃:開胃促消化

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等生吃會對胃有一定的刺激而且還會有「倒牙」的狀況。蒸熟的山楂也有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食療功效。

做法:將山楂除去核放在碗裡加入冰糖,放到蒸鍋上蒸15分鐘即可。蒸出來的山楂色澤鮮明,酸酸甜甜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水果秘籍 冬季咳嗽吃這些水果

寒冬來臨,氣溫低下,日短夜長,人體免疫力相對減少,氣喘、喉嚨痛、多痰……突如其來的咳嗽症狀常常讓人「措手不及」,其實,除了對症吃藥外,水果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能幫你減緩咳嗽的症狀。另外,水果飲食療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蘑菇能解毒!美國公布蘑菇7大神奇功效

近年來,蘑菇的營養價值逐漸得到各國營養專家的重視,世界範圍內持續掀起一陣陣吃蘑菇的熱潮。美國人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認為蘑菇位於「植物食品的頂峰」;聯合國糧農組織更是將蘑菇納入人類最佳飲食結構——「一葷一素一菇」。如今正是蘑菇大量上市的時節,為此,《生命時報》記者邀請到權威專家,教您科學地吃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