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時間越長越好?牢記拔罐五大誤區

拔火罐對身體有著極大的好處,因此不少人很享受拔火罐的樂趣。常常一拔就是拔好幾個小時,其實拔火罐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下面一起去看看拔罐的誤區。

警惕拔火罐五大誤區

誤區1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

誤區2、同一位置反覆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覆拔,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其實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壞,比如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了。

誤區3、老新產品差別不大

拔火罐又稱「拔罐療法」、「拔管子」或「吸筒」。傳統火罐和現代拔罐器之間的功能並無太大差別,尤其是材料的差別,對於火罐的療效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針對寒症如風濕、老寒腿等,則使用傳統的需要點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誤區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為:我哪裡不舒服就拔哪裡。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誤區5、拔得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為,要拔出水疱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疱,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針灸拔罐怎麼治療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慢性蕁麻疹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

蕁麻疹發病突然,可持續數月或經久難愈,發病年齡不限,多在冬春季發病。蕁麻疹皮膚疹塊大小、疏密不一,顏色或白或紅、瘙癢異常,皮損因搔抓而擴大增多,一天中可發生數次。若風疹發於咽喉部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

蕁麻疹屬過敏性皮膚病,應尋找過敏原。大多患者為一種過敏原,少數患者為多種過敏原,多種過敏原者復發幾率較高,遠離過敏原可避免復發。易過敏者平素應避免風寒、忌食過敏食物或藥物,便秘者應保持大便通暢。

經臨床驗證,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機制,使患者對致敏物質反應性降低,從而迅速緩解症狀,避免口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且復發率低。臨床上採用針灸治療蕁麻疹時,一般採取背腧穴梅花針叩刺拔罐,針刺血海、合谷、曲池、膈腧、三陰交等穴。急性發作時,在神闕穴拔罐可迅速止癢退疹。

慢性患者重用梅花針叩刺膀胱經背腧穴拔罐,隔日治療。神闕穴、背腧穴與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關係十分密切,是臟腑經絡之氣外露的重要門戶。因此神闕穴拔罐、背腧穴叩刺拔罐具有調整臟腑、疏風通絡、祛風止癢、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作用,體現了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

中醫:拔火罐緩解治療頭痛

頭痛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中醫拔罐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同時拔火罐對於緩解頭痛有著極好的療效。

取穴印堂、太陽、曲池。實證患者宜拔罐治療,瘀血者刺絡後拔罐。

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

三棱針是一種常見的放血工具,用來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三棱針刺絡放血具有通經活絡、開竅泄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各種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

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

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配穴為: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劇痛再加四神聰;痛兼頸項強者,加雙風池;眩暈欲仆、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各穴約0.2厘米深,每穴擠血5~6滴,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棱針點刺太陽(雙)、魚腰(雙)及印堂穴,擠血適量,然後用棉球按壓針孔也可治療神經性頭痛。

拔罐也有危險 家庭拔罐五注意

拔罐是中醫療法的一種,拔罐對於很多小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自己拔個罐就能輕鬆搞定。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在家拔罐,拔罐也是有一定的威險的。下面就為大家說說在家拔罐的注意事項!

中醫針灸拔火罐可以治療蕁麻疹嗎

經臨床驗證,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機制,使患者對致敏物質反應性降低,從而迅速緩解症狀,避免口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且復發率低。臨床上採用針灸治療蕁麻疹時,一般採取背腧穴梅花針叩刺拔罐,針刺血海、合谷、曲池、膈腧、三陰交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