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個好胃很重要。中醫上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60歲左右的人胃病發病率較高,必須重視養胃。專家認為,養胃的關鍵主要有二,一是飲食,二是情緒。在飲食上,不要吃太硬、太涼、太油膩、太刺激的食物。情緒上要保持達觀開朗,心情好了,胃病也就自然不會找上門了。
動脈硬化能延緩。隨著年齡增加,動脈硬化程度會加重,人過60後更加明顯。但適當預防可以使動脈硬化程度相對減緩。專家推薦,玉米是最好的預防動脈硬化的主食,此外,燕麥、蕎麥、薏仁和豆類都對保護動脈有好處。吃主食還要注意粗細糧結合,只吃粗糧不吃精米白面也不明智。
骨質疏鬆可以晚來。雖然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骨質疏鬆的情況,但良好的營養狀況和個人生活習慣等可以延緩骨質疏鬆的進程。平日飲食要多攝入含鈣高的食物,最好每天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建議60歲以上的人,每半年去醫院檢測一次骨密度。
鍛煉不能只爬樓梯。很多人都把爬樓梯作為一項日常運動,但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就要因人而異了。這是因為老年人本身就心氣較虛,心臟機能開始變弱,經常爬山爬樓梯,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損傷膝關節。專家推薦,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是散步和打太極,這些有氧鍛煉可以使人體充分吸收氧氣,排出濁氣,又比較安全。
防痴呆60歲前就開始。有研究顯示,60歲以後,每過5年痴呆發病率倍增,80歲以上的老人發病率高達15%—25%。儘早通過飲食和運動養腦健腦,完全可以預防和推遲老年痴呆的發生。專家建議,在飲食上,要多吃核桃、桂圓、雞蛋等可以補充大腦營養的食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患有疾病老人散步正確姿勢
患有疾病老人散步正確姿勢
1、體質虛弱者散步時,應適當將兩隻手臂甩開,步伐邁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這樣可以儘量將全身活動開,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參與到運動中,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時左右。
2、肥胖者散步時,可適當將散步的時間、距離拉長,並將運動量加大些。最好堅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散步時可適當走快些,使體內多餘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3、高血壓患者散步時,可儘量使腳掌著地、胸脯挺起,不要過分彎腰駝背,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步伐應以中慢速為宜,不要太快,否則容易使血壓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而應選擇晚飯後。因為一般來說,早晨人體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
4、冠心病患者散步時,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誘發心絞痛。散步最好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每天兩三次,每次半小時。
5、糖尿病患者散步時,要特別注意先吃點東西,不能餓著肚子,否則很容易使大腦供血不足,出現低血糖,嚴重時還會因頭暈導致摔跤。餐後散步時,步幅可以適當加大,挺起胸脯,甩開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醫師強調,由於每個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樣,所以散步時要量力而行。根據各自身體的承受能力,加快或減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情況,就應該停下來歇一歇。
每天散步半小時更長壽
研究顯示,每天慢走半小時,有益心臟,能讓我們的平均壽命增加3年。每天運動的人,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極少患上心臟病,而每次走30分鐘,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臟功能更棒。研究人員說,運動量適度,自我感覺愉快,這樣的散步效果也非常顯著。
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增加關節靈活性,鍛煉肌肉力量,消除緊張,控制體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鐘以上的大步走運動,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預防老年痴呆。步行還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走路時抬頭挺胸、雙肩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能自然拉直背肌與肩胛肌,改善腰、肩、頭部疼痛。此外,經常溜達還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消除壓力,改善睡眠,增進自信,讓人更樂觀。
很多人的鍛煉是隨機的,早晨有時間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沒事兒就去散散步。這種沒有規律的不定時鍛煉,很難讓身體對它產生記憶。最佳的鍛煉時間應是下午3時到晚上9時。所以最好在此期間選一個固定的時間,出去走走。
其次,要定量。所謂定量就是要確定一個運動量,每天用固定的距離或時間散步,不能今天走1公里,明天走4公里,這樣很難給身體帶來準確的鍛煉刺激。再次,要有一定的頻率節奏。
體質不同,散步姿勢有學問
提起散步,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走走路嗎?其實不然,散步也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對有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散步更是有「講究」。
老年人散步的三個原則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都有散步的習慣,散步是老年人運動中的一種方式,散步不僅可以增強老年人的體質而且還可以愉悅老年人的身心,但是老年人散步也需要講究正確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老年人散步的原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