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注意4點 服用中藥不傷肝

  生病了,你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呢?如今雖然西醫占主流,但是中醫依然受大家的歡迎。我們常說,中藥沒有副作用,其實情況比非如此,是藥三分毒,中藥也是如此。濫服中藥會傷肝,那麼如何服用中藥才能減少對肝臟的傷害呢?來聽聽專家的介紹。

  是藥三分毒,吃多了當然傷肝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負責幾乎所有進入人體的食物和藥物的解毒工作。帶著「三分毒」的藥品更容易直接傷害肝臟。在代謝過程中,藥物的化學成分會對肝臟細胞產生破壞作用,引起肝損傷。

  另外,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中藥中成分複雜,很多藥物成分對肝臟的傷害不可預測。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對藥物的用量、藥物成分方面產生不適。因此,服用中藥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應避免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

  煮中藥要注意的四方面事宜

  一、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二、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 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鏽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三、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 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

  四、煎藥的火候

  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為「武火」,慢火煎之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口舌糜爛是心火 春季4種火食療各不同

據報道,所謂上火,按中醫說是指內生的火熱症。主要是陰陽偏盛或偏衰的表現,其中陽盛者屬實火,可見於心、肝、肺、胃等熱證的病變;陰虛者屬虛火,多屬於肺、腎、心、肝的病變。而常見的主要是心、肝、肺、胃的實火。

女性要體寒要怎麼辦?常揉一個穴位挽救你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多女性都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業。長期的熬夜加班、日常不懂得保養,越來越多的女性臉上都有了虛寒之象,人體陽氣虛弱導致氣血到達四肢的時候已經沒有鮮活的力量了,經常手腳冰涼,這是陽虛的表現。女人,寒生百病,只有充足的熱量和陽氣才能才能煥發勃勃生機、面若桃花。那麼,女性要體寒要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大家介紹女性保健養生的一個穴位,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