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是指入睡時汗出,醒後汗自止,除了氣陰兩虛,多見於陰虛內熱。治療以養陰清熱、使熱內消為主,可選用當歸六黃湯、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方藥。配伍多用生地、麥冬、地骨皮、桑葉等藥,如熱過重可加黃連,汗出量多加龍骨、牡蠣、生黃芪等。盜汗還可能與陰陽失調、表虛受風有關,症見汗出怕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苔白,脈緩,治療以調和營衛為法,方用桂枝湯等。也有因情志不舒、過食辛辣肥厚、素體濕熱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濕熱鬱蒸型盜汗,症見全身出熱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熱、煩燥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治療以清肝泄熱,化濕和營為法,方用龍膽瀉肝湯等加減。因此盜汗不可妄補,應辨證論治,當清則清。
此外,兒童盜汗較為常見,也多由營衛不和、陰虛內熱所致。且兒童陽氣偏盛,體內代謝產生熱量也多,更不能妄用補藥。但也要注意,小兒多汗同時伴有吵鬧、夜啼、枕部頭髮脫落等可能是缺鈣。
因此,兒童盜汗最好及時就醫,排除疾病,對症用藥調理。如無疾病,不應自行亂服補品,可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脂肪、甜食的攝入量,多食蔬菜水果,衣被適當,增加戶外運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牡蠣散治盜汗泄精
〖方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八治雜病》:治諸虛不足, 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組成〗 黃芪去苗土 [30g] 麻黃根洗 [9g] 牡蠣 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30g]
〖用法〗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9g),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方歌〗牡蠣散內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奇。
〖主治〗自汗,盜汗。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病機分析]
〖功用〗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運用:
1,本方為衛氣不固,陰液外泄的自汗、盜汗證而設。以汗出,心悸,短氣,舌淡,脈細弱為證治要點。
2,汗出屬陽虛者,可加附子以溫陽;屬氣虛者,可加人參、白朮以益氣;屬陰虛者,可加生地、白芍以養陰。自汗應重用黃芪以固表,盜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療效更佳。
3,常用於病後、手術後及產後自汗、盜汗,屬衛外不固,陰液外泄者。
盜汗煩惱單方消除
內服單方
泥鰍魚湯
泥鰍魚適量(250克左右),用溫水洗淨魚身,去頭、尾,剖腹去腸雜,用適量菜油煎至焦黃,煮湯至半碗,加少量鹽調味,喝湯吃肉。適用於小兒盜汗、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缺鈣、佝僂病等。一般連用5~6天即可見效。
碧桃干精
取碧桃干3 000克,刷毛洗淨泡4小時後水煎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混合煎液,加熱濃縮,冷藏靜置過夜。調整容積為3 000毫升,過濾備用。每晚服10~20毫升,7日為一療程。主治肺結核引起的盜汗症。
桑葉散
霜桑葉60克,焙乾研細末,每晚睡前米湯送服6克。麥棗桃湯 浮小麥6克,紅棗10個、干毛桃10個、冰糖30克,水煎服。主治體虛盜汗。
木耳湯
黑木耳、紅棗各30克,冰糖適量。加水2碗,煎至剩1碗時,分次服下,每日1劑。主治體虛盜汗。
外治單方
雙五子糊劑
五味子100克,五倍子100克,共研細末過篩,加入70%酒精適量,調成糊,裝入瓶內蓋封好備用。用時將鴿蛋大的糊劑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塑料薄膜或不透水的臘紙上,貼在肚臍正中,並以紗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五倍子粉敷臍法
五倍子適量,研粉,每用5克,清水調糊敷肚臍,外敷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主治各種盜汗症。
止汗散
鬱金粉2克,牡蠣粉1克,和勻以米湯適量調和,放在患兒左右乳中穴,用膠布或清涼膏貼好。24小時後更換1次,連續用3天即可。
出現盜汗 中醫幫忙
二十來歲的小媛在一場急性胃腸炎病後,每日夜間驚醒時,發現自己的頸脖處、後背睡衣濕透,用手一摸全是汗液。剛開始她以為是屋內暖氣溫度過高、被子又厚的緣故,後來換成了薄被後症狀仍然沒有減輕,白天上班時也頭昏乏力。
治療自汗、盜汗小驗方
製法:浮小麥50克,五味子10克(中藥店有售)。用涼水淘淨後浸泡半日,加水500毫升,慢火煮開半小時以上,最後濃煎約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