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 不用醫生開處方」是真理還是謬論?

民間有句諺語叫:「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或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究竟這句話是真理呢?還是謬論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單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似乎不太合理,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夏天本來就很熱,而姜也是熱性的,卻說「夏吃薑」;冬天本該要進補的,而蘿蔔是泄氣的,卻說「冬吃蘿蔔」?

中醫學從古到今淵遠流傳了數千年,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經典醫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兩部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我們就先到這兩部古老醫書裡面來探尋「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養生智慧吧。

首先,在《黃帝內經》中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恰恰解釋了這個問題: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裡面曾經詳細講解了春夏秋冬四季對應人體內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三月是「閉藏」的時節,萬物凋零不再生長了,人體的氣血也都藏到身體內部了。

因此在《黃帝內經》看來,冬天的時候,人體氣機慢慢地開始外擴散,到夏天的時候,所有的陽氣已經擴散到了末梢,就形成我們所說的出汗。而到了夏天陽氣到了末梢,人體內部就形成一個寒的格局,就是我們五臟六腑的虛寒,就形成陰的格局,但是很多人認為夏天炎熱,應該要吃些冷的才能驅散夏天的熱,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喜歡喝冷飲實際上是胃裡有胃寒,熱攻這個寒,就形成了燥熱,因此這個時候喝冷飲越喝越渴,所以在夏天我們還是建議多喝溫水少喝冷水會更好,尤其女性在經期之時更應該少喝冷飲。

在古代,夏天不主張吃肉,即使吃也是剁的越碎越好。冬日寒冷,陽氣在胃裡,胃中煩熱,「冬吃蘿蔔」就是用蘿蔔比較清涼透氣的東西,把內熱調衡一下,達到陰陽平衡。夏天吃薑的道理與這恰好相反。

其次,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的「辨脈法第一」篇中這樣說:「十一月之時,陽氣在里,胃中煩熱」。十一月就是我們常說的「冬至月」, 我們都知道冬至這一天是夜最長晝最短的,所以古人說冬至是一年當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從這一天就開始進入數九嚴寒。那麼身體外面是陰氣盛,那身體裡面呢?「陽氣在里,胃中煩熱」,這時身體內部反而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再加上大家冬天都容易進補,吃了過多溫熱補益的食物,所以導致胃中煩熱。怎麼辦呢?這時我們某一位老祖宗突然想起了地窖里埋藏的蘿蔔,掏出來一看還水靈靈的,像剛從地里拔出來一樣,咬上一口,又香又辣又脆的幾塊蘿蔔一下肚,胃裡頓時清爽無比。過不多會兒,噼里啪啦的排出幾個屁來。這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就意識到了:「哦,原來蘿蔔還有如此的妙用呢!「從此就有了「冬吃蘿蔔」的佳話。甚至於有人把蘿蔔稱為「小人參」,更有很多五花八門的說詞,像什麼「蘿蔔上市、郎中下崗」、「蘿蔔進城,醫生關門」、 「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等等。

因此「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還是有其可取之處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寒養生需注意4點 這些食物可常吃

伴隨著1月5日小寒節氣的到來,我國正式進入一年中最冷的階段。小寒寒氣襲人,氣溫驟降,陰氣十足,冰冷異常,因而小寒養陽氣禦寒最重要。心腎陽氣容易不足的時候,我們如何通過生活起居和飲食養陽呢?

小寒應該如何養生?

1、合理進補

小寒節氣後養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小寒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常選擇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2、曬太陽、睡好覺

小寒的低溫狀態,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鬱、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部分人年復一年地出現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寒冷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於抑制和降低的狀態,血液循環變慢、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緩解。充足的陽光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寧,陽光可以讓人很快從緊張、激動、焦慮、抑鬱中擺脫出來,心情得到舒展。更有養生人士認為冬季的陽光可以作為「養生」的重要部分——稱為「光養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

除了曬太陽補陽氣,睡好子午覺可起到事半功倍。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說明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時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午時(11點~13點)「合陽」時間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3、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處於高發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此時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4、適當鍛煉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

尤其對於未成年人,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對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這也是「若讓小兒安,需帶三分飢和寒」的體現。小寒鍛煉,無論小孩、中老年人還是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七大養生食物可常吃

紅薯:紅薯富含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鉀、鎂等多種營養素。天冷時,喝一碗剛出鍋的紅薯粥或吃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都有助於抵抗寒冷。

牛肉:鋅在飲食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白血球的生長,進而幫助人體防範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即使是輕微缺鋅,也會增加患傳染病的風險。牛肉是人體補鋅的重要來源,因此在冬季適當進補牛肉,既耐寒又可預防流感。

胡蘿蔔: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胡蘿蔔包含多種胡蘿蔔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稱作「平民人參」。在乾燥的季節里,吃點胡蘿蔔,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羊肉: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症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鵪鶉肉:鵪鶉肉具有補益五臟、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鵪鶉肉很適合老弱病人食用,還可輔助治療貧血、糖尿病、神經衰弱、腎炎水腫、肺結核等疾病。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自然是人生一大樂事。

西紅柿: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番茄紅素。番茄紅素能抗氧化,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壞,從而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紅棗:紅棗又稱大棗,是很常見的藥材,現代人甚至將其當作食材使用,其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調營衛及緩和藥性的功效,對於因血虛所導致的面黃肌瘦、頭暈眼花,或是因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身體疲勞及倦怠皆有幫助。

小寒進補要因人而異 對症進補效果更好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氣中的「小寒」,民諺有「小寒大寒凍作一團」的說法,這個節氣代表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年當中最冷的時間。這個季節應該如何養生,才能為明年開春準備?

小寒進補因人施膳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這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小雪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在進補時不要被「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小寒如何進補?

上述我們了解了小寒進補要因人而異,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如何進補: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小寒時進補,可多吃有溫養陽氣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小寒就吃四款滋補粥

1、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搗碎,與粳米100克煮粥食,可溫補精髓。

核桃仁熱量高,含豐富的亞油酸,有補腦養血、養胃健脾、補腎壯腰之功效,適合腎虛畏寒、腰膝酸軟無力者食用。還可輔助治療慢性胃炎及慢性結腸炎。

2、人參粥

取人參3克,置沙鍋內,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服食。

適合於病後體虛,或畏寒食滯、便溏泄瀉的老年人食用。經常食用人參粥,對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症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將適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韭菜內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C和鈣、磷、鐵等物質。熟韭菜甘溫補中。經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陽緩下、補中通絡。適合背寒氣虛、腰膝酸冷者食用。

4、羊肉粥

選瘦羊肉250克,洗淨,切成肉丁,與1個蘿蔔同燉,去膻味。然後取出蘿蔔,放粳米150克熬粥。

羊肉性溫熱,系高蛋白、低膽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還能益腎壯陽。最適宜貧血、慢性胃炎及虛寒證患者食用。

半夜睡覺發出尖叫、說夢話到底怎麼回事?

睡覺,一般是指人類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由此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從某種上說,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活的質量。

小寒將至當心兩種疾病 養生需注意這些

小寒之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一定要注意防寒防凍,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的人,不可大意。那麼,小寒節氣如何養生防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