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 飲菊花桑葚茶平肝清熱防感冒

  

  發物不可多吃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 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如雞、筍、芋頭、鵝、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食物。

  清明過後早起床

  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發,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床。7時~9時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 擾心肺及腦,可引起心躁、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儘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後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 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不妨喝點菊花茶

  清明前後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 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與桑椹(可養血柔肝、益腎潤肺)同泡 茶喝,可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會使肝木失於滋養,反倒傷肝,所以飲用菊花茶要適量。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明時節如何驅走萎靡不「斷魂」

    清明時節常見的和陰陽調節相關症狀:

     肝腎陰虛症(頭暈眼花,目澀而干,耳嗚耳聾,腰酸腿軟,足跟痛);

     陰虛陽亢症(頭痛頭暈,耳嗚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面濕潮紅,四肢麻木);

     陰陽兩虛症(頭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華,間有烘熱,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有水腫)。   

     因為這些症狀與情志因素關係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過之時,常常影響肝木之疏泄、腎水之涵養。因此養生應調和陰陽、扶助正氣,採用綜合調養的方法。

     如情志調攝,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人,多食瓜果蔬菜。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方式。

  精神病易發病季節

     一般人也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多夢、思維活躍難以集中、睏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尤其年老體弱多病者,對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差,春季易煩躁不安。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佳方式就是根據個人的體質狀況和愛好培養興趣,舒暢情志,養肝調神。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青賞柳、玩鳥或散步練功等,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採納真氣,以化精血,充養臟腑。

清明養生應「順時而為」

  

  防病:針對季節特徵慎食「發物」

  出場人物:陳女士

  養生心得:清明時節應該注重飲食,慎食「發物」,避免誘發或是加重慢性病。

  不少中老年人感覺清明期間容易頭痛、眩暈。今年56歲的陳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師,她患有輕微高血壓已經多年。過去她清明期間常感覺到渾身不舒服,原本還以為是因為春夏交替時熱時冷的氣候造成的,或者是自己的高血壓所導致。後來與朋友交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不舒服主要還是來自飲食。

  羊肉、竹筍、燒鵝、海蟹等等,都是陳女士喜歡吃的食物,有了高血壓之後她也在飲食上注意分量,平時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不適,可到了清明期間就「來事」了。陳女士說,她還記得2007年3月,別人送給她好幾斤筍乾,這可把她樂壞了,從3月中就一直吃到了4月頭,幾乎天天都離不開筍乾炒肉絲。期間參加宴會,還吃了不少燒鵝、海鮮、牛肉、羊肉等。那年的清明節,陳女士頭疼得特別厲害,還覺得眩暈乏力。一天晚上她勉強掙扎著去公園散步,一位平時一起鍛煉身體的朋友見到她不舒服的樣子,便跟她聊起來。聽了她的講述之後,這位朋友告訴她,問題很可能出在飲食上。因為陳女士喜歡吃的東西從中醫上講都屬於「發物」,是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而清明時節也是多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的時候,有慢性病的人就要忌口,少碰易「發」的食物。

  聽了朋友的勸告,陳女士趕緊調整了自己的飲食。多吃時令新鮮蔬菜、水果,魚類、瘦豬肉之類的食物。過了一個多星期,感覺頭疼有了緩解。次年的清明期間,陳女士早早就開始忌口,清淡飲食,果然沒有再犯頭疼暈眩的「老毛病」。

  專家建議:廣西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陸光成說,忌口「發物」並非針對所有人,主要還是針對特殊體質的人士。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養生保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營養全面和均衡,比如說蝦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於缺乏蛋白質的人士來說就應該適當補充,而不是一味忌口。

  排毒:清除體內冬季積累毒素

  出場人物:李小姐

  養生心得:冬天因為天氣的緣故,人們會減少運動量,體內積累了不少毒素。清明前後氣溫轉暖,應該排毒強身。

  家住南寧市青山路的李小姐是位普通的上班族。她說,以往的清明期間自己就是「特困戶」——特別眼困。大家都說這是春困很正常。李小姐想到要克服春困,除了早睡早起之外,還要注意食療排毒。

  去年清明節之前,李小姐去了一家中醫保健按摩院做減肥。按摩師告訴她,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陰陽理論認為春季是陰氣漸弱陽氣漸強的時期,因為陰為聚、陽為散,冬季人們進補後好多成分全積聚在體內,正好趁春季的時候把內毒排出,所以在春季最適宜排毒強身。這位按摩師還說,除了按摩穴位經絡之外,最好多吃些有助於人體排毒輕體的食物。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李小姐通過查閱資料、諮詢營養師,結合自己的口味愛好,列出了自己的排毒飲食計劃。首先是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黃瓜、黑木耳、蓮藕、白蘿蔔、酸奶等食物。李小姐說,《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黃瓜有清熱、解渴、利水、消腫之功效,可以炒肉絲、炒蛋,味道很不錯。

  李小姐說,去年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排毒飲食,她感覺身體輕快,精神爽快。今年3月中旬,李小姐又進入了排毒飲食階段,最明顯的就是沒有出現疲勞、乏力、犯困的現象。

  專家建議:廣西營養協會營養專家馬力平說,李小姐提到的幾種食品都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搭配著吃營養效果更好。其實,這也是一種順應時節的營養吃法,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時令蔬果,應該多吃這些應季食品,少吃反季節食品。

  養肝:良好作息與「三黑」套餐

  出場人物:張先生

  養生心得:清明節將至,傳統養生學講究「春與肝相應」,即春季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現階段養生應注重養肝。

  南寧的張先生是一家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說起清明養生,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問父親什麼時候到「清明」,父親告訴他「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多年來,張先生一直很注重清明養生。

  「現代人容易有情緒病,更要注重養生保健。」張先生說,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運行血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說起養肝護肝,張先生的經驗很豐富。他說,四季之中,春季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的肝也屬「木」,養肝首先要保證睡眠。經常熬夜、睡眠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對肝臟的損害尤為嚴重。熬夜的人第二天容易雙目紅赤,這就是肝火上升的表現,長此以往,必然傷肝。現在不少人喊著春困,白天打瞌睡沒精神,到了晚上就龍精虎猛,上網、看電視、娛樂到深夜,這樣的作息時間要調整。

  俗話說「病從口入」,亂吃東西容易生病。相反,正確的飲食就能強健身體。清明期間,張先生要求公司的小食堂多做「三黑」食品,即黑米、黑芝麻、紫菜。他自己的午餐就是紫菜蛋花湯,黑米粥配炒雜菜、雞丁胡蘿蔔,飯後甜點是黑芝麻糊。張先生介紹,春季多吃「三黑」食物,不僅能養肝,還能有助於提高免疫力,為防病打下基礎。

  專家建議:陸光成介紹,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黑米富含蛋白質及17種胺基酸,其中賴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明顯高於白米;黑芝麻則富含鐵質、維生素E,能改善貧血、延緩細胞衰老;紫菜富含碘、鈣、褐藻膠、甘露醇、B族維生素、粗纖維等成分,有助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碘缺乏。這些食品經常食用,不僅對肝臟有幫助,對改善人體健康也是益處多多。

口腔潰瘍兩周不愈要當心 警惕口腔癌

當有原因不明的口腔潰瘍,簡單處理2~3個星期後仍無明顯好轉,且潰瘍有擴大趨勢,疼痛症狀逐漸加重時 ,就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及時就醫。

春季居家防感冒15個錦囊妙計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幾乎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可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