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作用原理

中國刮痧健康法,是中醫非藥物療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中醫外治法範疇。刮痧療法施術部位是人體的體表,屬經絡中的皮部。

皮部是皮膚按經絡系統的分區,是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區,它和經絡不同之處在於經脈是呈線狀分布,絡脈是呈網狀分布,而皮部則是「面」的劃分。所以針刺主要在「點」,刮痧主要在「面」。皮部是經絡在體表的反映,《素問。皮部論》論述了十二『髒的病變傳變次序和規律。

內在的病變也可在皮部有所表現,可以通過對皮部變化的診察來判斷內生的疾病。《素問。皮部論》說:「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指出觀察皮部色澤變化可以診斷疾病。

臟腑經絡病變還在體表皮部反映以下改變:觸摸皮膚而有溫、涼、潤滑、厚薄、粗細、堅柔、凹凸、如筋、如索、如結、如珠、如黍米、如小錘、如橫木;患者自我感覺皮部的情況(可從問診中獲得)可有皮部酸、麻、脹、痛、木、沉、緊、堅、溫、涼、冒涼氣、有熱流感、如有蟻行、如蠕動、氣行如電流、如水流等感覺。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對皮部視診、觸診和問診來了解疾病之所在,而刮痧的施術部位則在經絡之皮部。其實穴位不僅是一個點的概念,而且是一個立體的部位,正規穴位在健康時和疾病時其體表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是變動的,但這種變動很少會離開該經相應的皮部範圍。而阿是穴更是在皮部的敏感壓痛點,隨病變化而不固定。

在皮部進行刮痧,接觸皮膚的面積比較大,刮痧施治的穴位不止一個兩個,有時甚至幾十個穴位,如在背部進行刮痧,即使穴位變動也不離其中,這是刮痧治病效果不錯的道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刮痧療法的歷史演變

刮痧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非藥物自然醫療保健方法。它具有歷史悠久、方法獨特、簡便安全、適用廣泛、療效可靠等特點,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於我國民間,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刮痧療法是指應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柔軟的線索團等,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激體表絡脈,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熱解驚、開竅益神等功效。

刮痧是從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演變而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與疾病的抗爭中發明的一種自然療法。人類最初的醫療保健手段,包括砭石、按摩、熱敷、刮痧等。刮痧療法起源甚早,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有痧病的記載。唐朝時期人們就已運用苧麻來刮治痧病。元、明時代的中醫書籍里已有更多的刮痧記載。這種刮痧法,在中醫書中又稱「夏掠」,古人註解說:「夏,歷刮也。」可見,戛就是刮的意思。發展至清代,有關刮痧的描述更為詳細。例如:郭志邃在《痧脹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又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並對刮痧的具體應用及作用,進一步論述道:「痧在肌膚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凡氣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肌膚痧用油鹽刮之,則痧毒不內攻;血內痧有青紫筋,刺之則痧毒有所泄。」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也記載了刮痧的運用:「陽痧腹痛,莫妙以瓷湯匙蘸香油刮脊,蓋五臟之系,咸在於脊,刮之則邪氣隨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療法還見於《松峰說疫》、《串雅外編》、《七十二種痧證救治法》等醫籍中。由此可見,遠在古代,刮痧療法已應用很廣,並在民間流傳不衰。

由於歷史的原因,刮痧等許多實用技術常常被看作是醫道小技,難登大雅之堂,刮痧療法長期流於民間,疏於整理,專論匱乏,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刮痧療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相信刮痧療法一定會和針灸、推拿、按摩等療法一樣,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

刮痧的來歷與道理

「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症」。這種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適應病種非常廣泛的自然療法。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於痧症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症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鬱積的越厲害,那麼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於這種情況,就必須採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象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刮痧療法發展

中國刮痧健康法不僅在刮痧工具上選擇更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結合按摩、點穴、杵針等手法,使刮痧成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點穴療法,不用針刺入肉的類杵針樣的針灸療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療法。

刮痧療法的起源

刮痧療法的雛形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往往會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撫摩、捶擊體表某一部位,有時竟使疾病獲得緩解。通過長期的發展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針刺術、刮痧法的萌芽階段,刮痧療法可以說是砭石療法的延續、發展或另一種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