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本質在一個「涼」字,俗稱「秋涼」。正是這種氣溫漸低的「涼」,常常容易誘發出各種疾病,例如誘發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膽絞痛、栓塞、中風等病症。秋天涼冷的氣候常使人精神和情緒上出現波動,常表現為乏力,不愉快,失眠,頭暈和易激動等。
秋季氣候對人體影響
1.秋天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人體出汗減少,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麼盛,但脈管仍帶有擴張的余勢,故秋季正常脈表現為輕虛而微浮,似羽毛狀。
2.秋季空氣乾燥,可使氣管、喉、肺等呼吸道彈性降低並易產生微小的裂口,纖毛活動減少,使排出異物的功能減退;呼吸道血流減少,從而降低了吸氣功能。
3.秋季易發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鳳濕熱、哮喘、慢性腎炎、感冒等。
4.秋季冷空氣活躍,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膽結石絞痛等病發作。
5.秋季氣候易誘使人精神及情緒上的波動,表現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頭痛和易激動等。尤其在天氣變化前數小時中,上述症狀更易發生。
秋季養生的原則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準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蔔、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儘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可從中醫所謂的「肺」著手。因為「秋三月,肺氣旺」,肺不但氣旺,也是最易被侵犯的臟器。使肺氣旺而不受外邪之侵,是秋季非藥物性養生的基本方法。
1.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臨睡前,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樣(張大口)作上下顎運動100次。然後閉嘴,舌抵上顎鼓漱100次,使津液滿口,徐徐咽下。反覆36回。咀嚼時,顎部肌肉會將滯留在左側頭部的血液向下牽引,送回心臟,促進血液迴圈,抵禦秋季涼氣。
2.壓揉承漿:承漿穴在唇下凹處,以食指用力壓揉,即可感覺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時,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飲水。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同時可使老人面色紅潤。本法簡捷實用,作為長期保健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的影響,隨時應用。
3.秋季敲法:肺與大腸相表里,由於秋燥易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專家介紹一種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頰貴處,是大腸經絡貫通處,只要有規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就可使腸功能恢復正常。方法:併攏食、中、無名指,以指肚有節律的輕敲。早餐後10~15分鐘,是大腸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此時,作幾分鐘的秋季敲法,可立刻產生便意。便通則肺亦強,整個精神狀態也會明顯改善。
4.「嘻」字功:為古代呼吸鍛煉的呼氣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積氣」,「出肺中之濁氣」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氣清新處站立片刻,儘量吸入新鮮空氣,稍頓一下,然後口中發出嘻(xi)音,漸漸呼出濁氣,反覆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對外感發熱咳嗽、痰涎上涌、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爽涼 小兒謹防秋瀉
秋風乍起,讓飽受酷暑折磨的大人們終於鬆一口氣。可是,一種相當厲害的小兒「殺手」——傳染性幼兒急性小腸炎,卻將魔爪悄悄伸向嬌嫩的寶寶。專家特別提醒家長——
秋季是幼兒腹瀉的好發季節,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多見於1歲半以內的小嬰兒。華北地區一般在9~12月份流行,所以稱此病為「秋瀉」。
跟「夏季腹瀉」(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起因不同,「秋季腹瀉」的元兇卻是幾種比細菌還小的微生物,其中外形似車輪的「輪狀病毒」就是幼兒「秋瀉」的主要病原體。
其發病也和普通「拉肚子」不同,發病急,起病即高燒、頻吐和腹瀉。每天腹瀉可在十次以上。糞便呈蛋花湯狀,一般無特殊腥臭味,顏色可分為黃色、淺黃色或深綠色,最典型的是白色便。
由於腹瀉和嘔吐,病兒常發生脫水,表現為少尿、無尿、口唇乾、皮膚彈性差。這種病毒性腹瀉常伴有咳嗽、咽喉紅腫、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甚至可引起中耳炎,是和一般性拉肚子明顯不同的地方。
「秋瀉」比菌痢嚴重,極易出現酸中毒、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每逢秋季,它都是危害嬰幼兒身體健康的重症之一,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預防辦法:
首先要對已經發生「秋瀉」的病兒實行隔離,防止流行。化驗表明,患兒每克大便中可含有100億個病毒!故患兒用過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圖書等)都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第二是提倡母乳餵養,這可以減少「秋瀉」的發生。母乳中含有對抗腹瀉病毒作用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這些成分都是牛奶或其他乳製品所沒有的;母乳中所含幫助嬰兒消化的酶,亦可提高小兒的消化能力。
第三要循序得法地添加輔食,切不可突然加得種類過多或數量過大,造成寶寶消化系統的紊亂。
第四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勤換衣服勤洗澡,把好「病從口入」關。
第五應多多曬太陽,注意餵養,防止發生營養不良、佝僂病,否則由於全身抵抗力下降,這類嬰幼兒比健康的寶寶更容易患「秋瀉」。
常笑宣肺 秋季養肺五妙招
現在正是季節轉換,稍不注意就會身體不適。而在秋天尤其要注意養肺,因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易在這個季節復發。如果能堅持做一些肺部保健操,再結合養生調理,到了冬天也不易生病。
常笑宣肺
專家說,養肺的方法多種多樣,「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種。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而現代醫學也有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的確是最好的一種「運動」,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尤其是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
另外,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專家提醒,笑雖可祛病健身,但必須適度,否則會樂極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後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孕婦也不宜經常大笑,以免造成腹部猛烈抽搐致早產或流產。
呼吸清肺
適度的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以下是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有興趣的人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於慢阻肺和肺氣腫病人病情的恢復。
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里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另外,也可直接用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有氣管炎的患者不宜。
按摩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並有助於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
運動健肺
健肺氣功:秋主收藏,故進行鍛煉時應以靜功為宜。比如,可在每日晚餐1~2小時後,先慢走10~15分鐘,然後找一環境安靜、相對開闊的地方,站定後全身放鬆,兩眼徐徐向前平視,雙足邁開與肩同寬,雙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肚臍下3公分左右的位置,吸氣時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練習半小時,對健肺很有幫助。
耐寒鍛煉:通常用冷水洗臉、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用冷水擦身、洗腳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鍛煉外,還可選擇一些有助於提高抗寒鍛煉的有氧運動項目,如登山、冷空氣浴、堅持秋冬泳等。
處暑氣候特點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膝關節不好 可練練水中行走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容易患的骨關節炎之一。專家表示,適當增加運動可以增加軟骨彈性,減緩骨關節炎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