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參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吃人參的原則就四個字:少吃常吃。吃人參不能一勞永逸,吃一兩回就不再吃了。

「少吃」是多少?一般情況下,成人吃干參每天不應超過3克~5克,野山參不超過0.1克~0.3克。在吃人參時最好詢問專業醫師。

1、新生兒服人參要慎重吃人參之所以會出現副作用,是因為新生兒承受力低,各個器官非常稚嫩。給新生兒服用人參還是要慎重。

2、健康的少年兒童可不吃人參健康的少年兒童可不吃人參,但體質弱的,發育遲的(包括身體和智力)需要吃人參。如果健康兒童服用人參而且超量,會出現性早熟等問題。

3、人參不能亂配伍在無新的科學觀點推翻這種結論以前,還應遵循人參不能與五靈脂、藜蘆配伍的論說,以免出現問題。吃人參時最好不要吃蘿蔔。

4、人參五大忌,尚不能定論人參五大忌:咳嗽忌用人參,疼痛忌用人參,感冒忌用人參,發熱忌用人參,正在失血忌用人參。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哪些人不能吃人參

什麼人不能吃人參?

1、高血壓患者不宜長期服用人參

患高血壓的病人大多都屬於肝陽上亢的體質,這類人群服用人參以後容易引起腦血管意外,如果長期服用人參危害會更大。另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也不適合服用人參,這些人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心情煩躁不安、口乾口渴、睡覺時潮熱盜汗等。還有就是感冒發燒的患者也不宜服用人參。因為感冒發燒時服用人參會出現「閉門留寇」的症狀,影響病情痊癒。

2、胸悶、腹脹者

這類人服用人參後,常使胸悶、腹脹等氣滯現象加重。

3、體內有熱毒者

身患疔瘡疥癰或咽喉腫痛者,服用人參後會導致瘡毒大發,經久不愈等嚴重後果。

4、大腹便便者

這類人服用人參後,常常食慾亢進,出現體重猛增、身重困頓、反應遲鈍、頭重腳輕等不良感覺。

5、發熱者

感冒、炎症等發熱病人服用人參後猶如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因此,發熱應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體虛而盲目進補。

6、紅光滿面者

臨床發現,紅光滿面之人情緒往往興奮,血壓常常偏高,再服用人參會導致血壓上升、頭昏腦漲、失眠多夢等病症。

7、舌苔黃厚者

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又顯濕潤,黃則表示消化不良或有炎症,此時服用人參會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等。

8、身體健康者

身體健康者若多服、過服人參非但無益於健康,而且會招致疾病。尤其是嬰幼兒、少年兒童、血氣方剛的青壯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參。

9、舌質紫暗者

中醫學認為,舌質紫暗為氣血瘀滯之象,如服用人參反而會使氣血凝滯加重病情,出現「疼痛、煩躁不安、手足心發熱」等症狀。

10、感冒發燒者

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人參。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11、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

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不可服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

12、正在喝茶、吃蘿蔔的人不宜服用人參

因為這兩種食物都有行氣的作用,而人參大補元氣,進補後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於白吃。

13、失眠、煩燥屬實證者不宜服用人參,否則睡眠更差。

14、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者

服參後浮腫更甚。這是因為人參有抗利尿作用。另外,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菊花酒怎麼泡 3種菊花酒的泡法要學會

菊花酒怎麼泡

配方1

配方:菊花、生地黃、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麴適量。

製法: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減半,備用;糯米浸泡,瀝乾,蒸飯,待溫,同酒麴(先壓細),藥汁同拌令勻,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備用。

功效:壯筋骨、補精髓、清虛熱。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毫升,日服3次。

配方2

配方:甘菊花500克,生地黃300克。枸杞子、當歸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麴適量。將前4味,水煎2次。取濃汁2500毫升,備用;再將糯米,取藥汁500毫升,浸濕,瀝乾,蒸飯,待涼後,與酒麴(壓細)、藥汁,拌勻,裝入瓦壇中發酵,如常法釀酒,味甜後;去渣,即成。

功效:養肝明目、滋陰清熱。

主治:肝腎不足之頭痛、頭昏目眩,耳鳴、腰膝酸軟、手足震顫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配方3

配方:菊花(500克)、杜仲(500克);防風、附子、黃蓍、乾薑、桂心、當歸、石斛,各200克;紫英石、肉蓯蓉,各250克;萆薢、獨活、鍾乳粉,各400克;茯苓150克。

制用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效:治男女風虛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無顏色,噓吸少氣,去風冷,補不足。

人參怎麼吃效果最好

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人參吃法了,將人參切片之後取出適量放入杯中,加入開水蓋上蓋子,半個小時之後就可以代替茶水引用。這種人參片可以反覆沖泡,直到味道變淡之後吃掉。這種方法操作非常的簡單,在任何簡陋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建議一般人群可以長期服用,能夠很好的提高身體體質。

人參大補元氣也不能亂用

參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列為補品之首,稱為「中藥之王」,幾乎家喻戶曉。大都市參茸行及藥材行林立,普遍以人參陳列櫃檯招攬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