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髮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拔罐後注意事項 拔罐注意事項 拔罐的禁忌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拔罐的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變得清新些。夏天的天氣熱,很多人喜歡開空調,但是拔罐時候是不適宜開空調的,風扇也不能直吹,另外,冬天拔罐則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風。
2、施罐者要注意衛生,在給患者拔罐前要清洗雙手,保證雙手的清潔,拔罐的用具要消毒,患者的拔罐部位也要注意做好清潔。
3、注意防暈罐,就像打針會暈針一樣,拔罐也會有暈罐現象,暈罐表現為噁心想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當出現暈罐時要立即停止拔罐,讓暈罐者平躺,喝點開水或糖水休息一下,如何暈罐嚴重者必要時要及時就醫。
4、拔罐時間不能太長。很多人對拔罐存在這一的誤區,認為拔罐時間越長越好,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拔罐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相反,拔罐最好能夠控制在10分鐘左右,這樣的時間才是最好的,如果拔罐拔太久可能會一群牛水疱,導致皮膚感染。
5、拔罐後2小時內不要洗澡。拔罐後,很多人喜歡洗澡,這樣會比較清涼,但是,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拔罐後我們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如果這個時候馬上洗澡很容易引起著涼,而且這個時候我們的皮膚很脆弱,洗澡容易引起皮膚破裂,導致發炎。想要洗澡的話最好在拔罐後2小時,而且不能洗冷水澡,水溫要稍微高一些。
8種按摩方法治療痛經
1、預備式
平臥床上,雙目微閉,呼吸調勻,左手掌重疊於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種。
2、團摩下腹
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作環形摩動1~3分種,以皮膚發熱為佳。
功效:益氣壯陽,交通心腎。
3、團摩臍周
左手掌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1~3分種,至腹部發熱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4、揉按關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腹放在關元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
功效:滋養肝腎,調經止痛。
5、搓擦腰骶
將雙手掌分別放在腰骶部兩側,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種,以腰部發熱為佳。
功效:強腰壯腎,活血通絡。
6、揉按腎俞穴
兩手叉腰,將拇指按在同側腎俞穴,其餘四指附在腰部,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
功效:溫補腎陽,強腰壯骨。
7、按揉足叄里穴
將一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叄里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種。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8、掌揉血海穴
將雙手掌心放在同側血海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活血化淤,通絡止痛。
拔罐的十大注意事項
立即洗澡拔罐的壞處就立刻凸顯出來了。其實,拔罐就是令我們的皮膚受到傷害,變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如果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甚至發炎的情況。如果想要洗澡,最好等到拔罐之後兩三個消失再進行;
最適合用於按摩養生的九大穴位推薦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覆,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