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胃下垂的症狀 胃下垂3大食療方

  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輕度胃下垂多無症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狀。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症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

  4.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症狀

  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下面介紹胃下垂食療方:

  1.豬肚黃芪湯

  做法:豬肚1隻,黃芪200克,陳皮30克。將豬肚去脂膜,洗淨,黃芪、陳皮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紮緊,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再加適量調味品,趁熱食肚飲湯,分4次2天食完。5隻豬肚為一療程。

  功效:黃芪為補氣要藥,陳皮理氣健脾,和中消滯;豬肚能「補胃、益氣」。豬肚黃芪湯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下垂,頗有效驗。

  2.豬脾棗米粥

  做法:豬脾2具,棗10枚,粳米100克。將豬脾洗淨切片,鍋中微炒,加入大棗、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調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個月為一療程。

  功效:豬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棗和胃養脾,益氣安中;粳米補胃氣,充胃津。共煮成粥對胃下垂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有康復保健之效。

  3.黃芪燉帶魚

  做法:帶魚1000克,炒枳殼15克,黃芪50克,鹽、姜、蔥、味精、食油、料酒各適量。將黃芪、炒枳殼洗淨,研細,用白紗布包好,紮緊;將帶魚去頭,除內臟,切成5指長的段,洗屈,放入油鍋中略煎片刻,再放入藥包及佐料,注入清水適量。用中火燉30分鐘後,揀去藥包、蔥節、姜,加入味精調好味即成。佐餐食之。

  功效:有補五臟,和開胃,溫養脾胃,固護衛陽,充實表分,補氣生血,長舉脾陽清氣之功效。適用於胃下垂、久瀉、脫肛等中氣下陷病患者食用。

艾灸保健有哪些好處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冬季拔罐三點注意事項要牢記

冬季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由於該季節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