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備式:整套功法都以預備式為基礎,每個字動作之前先做好預備式。即:松、靜、自然。松是肌肉關節放鬆,但松而不懈。靜是排除雜念,情緒安定。自然,是呼吸、動作純任自然,不憋氣,不用力呼吸,動作輕鬆舒適自然大方。姿態端正,兩足平站開立與肩同寬,兩膝放鬆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虛腋,沉肩膀墜時,目平視而反觀,屏息體會脈搏之跳動,待呼吸微微綿綿如安睡狀態再開始練功。當放鬆之時,心中默念,頭腦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馳,臀部松,兩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兩臂十指都放鬆輕微擺動,鬆弛如肉之欲墜。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採用順腹式呼吸,就吸氣時引天空之清氣,進入肺中,胸部擴張壓迫橫膈膜下降,則小腹自然隆起。本功法先吐後納。以念字為吐,呼氣盡。呼氣時,開口讀字用提肛收腹縮腎之力壓出各臟腑之濁氣。初練時,為了調整口型,可發出大聲音,待把口型練熟能調動內氣時,則呼氣讀字訣,吐氣如微風習習不使耳聞,這一點很重要。待該經絡中之濁氣全部吐盡,則兩唇輕閉,舌抵上齶,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氣開始吸氣的過程,橫膈膜隨吸氣之勢向下擴張,小腹隆起,吸氣純任自然。吸氣盡可用一個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氣讀字,每個字連做六次後,做一次調息。
練六字決,吐氣時任其自然,足踵不著意,只用吐濁納清調整氣機,通任督二脈,也叫吐納法。
${FDPageBreak}
3.各讀字、口型的練法
(1)噓字功
發音:噓XU陰平,音「需」讀「希迂」。
口型: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伸,舌的兩邊向中間微微捲起。
動作:兩手疊於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則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內外勞宮相對,以魚際穴壓在肚臍上,勞宮穴對下丹田,兩眼盡力睜大,並內視肝區,開始呼氣讀「噓字」,呼氣盡,再自然吸氣,可做一個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呼氣並讀「噓」字。共呼六次為一遍。
調息:做完一遍後進行一次調息,其動作是:兩臂從兩側前方自然提起,手背朝上,肩松肩自然下垂,肘、腕兩關節放鬆,而自然彎曲,兩手高不過肩,然後臂外旋翻掌使手心朝上,兩臂向前劃孤,合攏,指尖相對,應以不接觸為度,手心向下徐徐向膻中穴、下丹田順氣。
意念:以意領氣,肝經之脈氣自足大趾外側指甲角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過太沖,入中都,穿膝關,走大腿內側至急脈穴進入陰毛中,繞過陰器,至小腹與胃經平行,上至章門、期門、會於本經肝臟,聯絡膽經,上行穿過橫膈膜,散布於胸肋間,沿喉嚨之後側經過上頜骨的上竅,聯繫於眼球與腦相聯絡的絡脈,復向上行,出額部與督脈會於泥丸宮之內;另一支從眼球入腦的絡脈,分出向下,入頰部內側,環繞口唇之間,另一支從肝臟穿過,膈膜上注於肺,經中府、雲門、天府、尺澤、孔最、列缺到拇指內側少商穴,即和手太陰肺經相連。
適應症:噓字功治肝病。
${FDPageBreak}
(2)呵字功
發音:呵ke陰平,音「科」讀「科鵝」。
口型:口半張,舌抵下齶,腮用力,舌邊觸到整個下齶。
動作:兩臂從兩側以手背朝上自然抬起,肩松而自然下垂,腕肘兩關節放鬆自然彎屈,兩手高不過肩,然後翻掌使手心朝上,兩臂向面前劃弧合攏,指尖相對,以不接觸為度,手心朝下,徐徐向膻中穴、上丹田順氣。兩手下落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呵」字,呼氣盡再吸氣,稍休息,再橫隔膜下降,小腹自然隆起,做第二次動作。共呼六次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由脾經之井穴,隱白穴上升,經商丘、三陰交、陰陵泉、經大腿內側上行入腹瀉沖脈並行轉注心經,過橫膈膜聯絡小腸。另一支從心系上挾食道連目系,其直行的脈復從心系上行至肺部橫出腋下,沿著兩臂內側後緣,行於肺與心包經之後方,經少海穴,沿著臂內側直達手掌後銳骨頭上,進入掌內側後緣直達小指端少沖穴。
適應症:呵字功治心病。
${FDPageBreak}
(3)呼字功
發音:呼HU陰平,音「呼」,讀「喝烏」。
口型:撮口為管狀,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右手繼續上提至膻中穴,兩手內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繼續翻轉,外向上托起,同時左手下按;右手上找左手下按之時,開始呼氣並讀「呼」字,右手托至額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呼氣盡。隨即右手外旋使手心朝面部,從面前徐徐落下;同時左手外旋使手心朝身體一側,沿腹胸上舉,兩手在胸前重疊,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內外勞宮穴相對,然後左手上托,右手下接,做第二次呼氣並讀「呼」字,共做六次呼氣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脾經之脈起於大趾尖端甲側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大都,公孫、三陰交上至小腿肚內側,沿脛骨的後方,穿過足厥陰肝經之前,走股內側前緣直達腹內入於脾臟,絡胃腑,達大橫、食竇、周榮、抵於肋間大包穴。
適應症:呼字功治脾病。
${FDPageBreak}
(4)呬字功
發音:呬,si入聲,音「四」,讀四。
口型: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合而不接觸,舌尖插上下齒之縫隙,微出,讓氣從口兩側邊角呼出。
動作:兩臂循肺經之道路,兩手心朝上,由腹前上提成托球狀至肚臍上,到膻中處兩手掌翻轉,手心向外向前,同時向左右展臂推掌如鳥之張翼。展臂推掌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四」字,呼氣盡,兩臂隨吸氣之勢從兩側自然下落,稍休息,然後再提起,按上述要領做第二次,呼氣讀字。共做六次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使肝經之脈氣從大敦穴上行(參閱噓字的意念一段)至胸,會肺經沿中焦,絡大腸,再上一行過胃,入肺臟,出中府、雲門,入腋下,行於上臂內側,下肘中,沿上臂內側,入寸口,走太淵穴、魚際穴出拇指尖端指甲內側之少商穴,另一支從腕後列缺走入食指尖端大腸經的商陽穴。隨吸氣之勢引天陽下至二趾尖端之厲兌穴。
適應症:呬字功治肺病。
${FDPageBreak}
(5)吹字功
發音:吹chui(吹)陰平,音「炊」讀「蚩威」。
口型:口微張,兩咀角稍在向後咧勁,舌微向上翹,微上後收。稍有前挺之勁。
動作:隨吸氣之勢兩臂從自然之勢,由腎俞上提,經腎經之俞府,指尖朝下,兩手提至胸前,隨即向上向前劃圓弧,撐圓,兩手指尖相對,在胸前成抱球狀。當呼氣時並讀「吹」字,同時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體盡力保持正直,膝關節垂直不超過足尖,提肛縮腎,小腹盡力後收,臂部上提。高矮式之要求,根據個人之體質不要勉強,所謂順其自然,率性為本,不強人以所難。年輕筋柔者能抱膝,年老體弱、筋肌僵硬者,抱至小腹呼氣盡,即可隨吸氣之勢而起立。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徐徐而起立,吸氣盡,身體立直如預備式,稍休息,再按上述要領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幫你揭示:為何吃東西沒味道
中醫認為口中乏味是脾作祟,口重反傷味蕾,細嚼慢咽、增大運動量都可「餘味無窮」。味蕾是探測防禦器,「沒味道」甚至可能暗藏腫瘤威脅。
什麼人的味覺功能會降低
吃東西有沒有味道,其實就是考察味蕾這個「探頭感受器」靈不靈敏。味蕾還是人體防禦機制的一部分,像兒童吃到苦的東西就會吐掉,就是因為味蕾給出了警示。
老年人味蕾萎縮是自然現象。女性45歲、男性55歲後約有2/3的味蕾開始萎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味覺功能繼續降低,這就是很多老年人「食不知味」的真正原因。
一些口腔內的疾病,例如口腔黏膜扁平苔蘚,或口腔潰瘍等,不但影響吃東西,同時也可能干擾人的味覺。除了老年人正常的味覺功能衰退外,很多時候「口淡」背後卻隱藏著諸多疾病信號。手術患者或放療、化療患者都會覺得口淡,不想吃東西。這是手術以及藥物引起的,而腫瘤壓迫中樞神經也可能出現味覺減弱。有關研究印證,相當多早期癌症病人,會有味覺減弱的現象,大約1/4的晚期癌症病人突然消瘦與異常的味覺有關,味覺異常會導致厭食。研究同時發現,在糖尿病、甲狀腺腫瘤和青光眼的病人中,「味盲」者要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倍。由此認為,味覺障礙可能是患有某種疾病的「警報」。
另外,口淡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炎症的初起或消退階段,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潰瘍等都會伴隨「食不知味」;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如果老年人牙齒殘缺不全導致食物與味蕾沒有「親密接觸」也可能是食不知味的重要原因。
食慾下降是衰老特徵
人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在中國古代看來是很直白表明身體強健的方式,如果一個人吃不下了,那估計也幹不了了。
胃口好、睡眠好都和身體強健直接掛鉤,為什麼大部分青少年吃如牛、睡不醒,就是因為身體朝氣蓬勃。而所謂「生長壯死」,人體都會經歷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這個生理過程呈拋物線,當人逐漸進入中老年,都很可能面臨想吃又吃不下或乾脆不想吃的狀況,所以食而無味、食慾下降被認為是人體衰老特徵之一。
${FDPageBreak}
食而無味原是脾虛弱
食而無味在中醫認為是「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遲、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嘗出飲食滋味。「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這是《黃帝內經》對於食而無味的觀點「闡述」。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脾主運化功能,與食慾、口味有著密切的關係。脾主運化,如果脾氣健運,則食慾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運,可見食欲不振,口淡無味。所以「口淡」者關鍵是要養胃健脾,用以補中益氣。
臨床常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減,如黨參、白朮、茯苓、木香、砂仁、陳皮、神曲、山楂等。若脾胃陽虛,陰寒內盛,則須加入溫運脾陽之品,如附子、乾薑等;若脾虛濕阻中焦,而口淡、腹脹欲嘔,則須加芳香化濁之品,如藿香、佩蘭等;若因外感風寒,而口淡者,是外寒逼肺、反侮脾土所致,則需溫經散寒、疏散風邪,使脾氣得伸,胃氣得復,而口淡自愈。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運用食療調理,以健脾益氣,開胃消食,芳香化濁為法,以增強脾胃功能,全面攝取營養,保證營養充分吸收,推薦以下食療方以健脾醒胃:
扁豆茭白瘦肉羹:鮮扁豆15克,鮮茭白2根,豬瘦肉150克,調料適量。豬肉洗淨、切絲,扁豆剝開,茭白剝開、洗淨、切絲。鍋中熱油用蔥、姜爆香後,下豬肉爆炒至變色,下扁豆、茭白及胡椒粉適量同炒。待熟後,下濕澱粉勾芡,加食鹽、味精調味即成。可健脾醒胃,和中化濕。
參芪豬肚:黨參30克,黃芪10克,川椒、胡椒、丁香各3克,豬肚1隻,食鹽、味精各適量。先將豬肚洗淨,納諸藥於豬肚內,置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燉爛熟後,去藥渣,將豬肚取出切片,放回湯中,煮沸,食鹽、味精等調味服食。可健脾益氣,消食化積。
細嚼慢咽可以使人感覺到「餘味無窮」。在進餐時細嚼慢咽,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以幫助更多的食物分子和味蕾起作用,從而增加味覺。平時,也可多食肉乾、水果乾、堅果等耐嚼食品,通過不斷地咀嚼使唾液分泌,讓味蕾保持活力,減慢味蕾的萎縮速度。
增加運動量保證就餐前產生飢餓感,使味蕾處於興奮狀態,以及只吃七分飽,都能讓人保持「嘴饞」,讓辨味功能和食慾處於良好的狀態。戒菸、戒酒也可讓人增進味覺感受。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東西感覺「沒味道」,通過不斷加重味道的方式刺激味蕾,反而會傷害味蕾。這是因為進食過咸、過辣、過酸以及味道濃重的食物,雖然能增加味感,但會對味蕾產生不良刺激,進一步損害味蕾。如果想讓食物味道豐富點,可多放些蔥、姜、蒜、香料等調味品。
平時飲食可以多食蛋羹、麵湯、餛飩等湯食,因為舌頭對湯食的感覺要比固體食物敏感得多。
鄧鐵濤硬皮病治療案例 介紹飲食調養法
硬皮病是一種以局限性或瀰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徵,並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多認為與免疫有關,主要以皮膚等組織增厚和硬化,最後發生萎縮為特點。根據其臨床表現,將硬皮病歸納中醫虛損證範疇。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合理的飲食調養,對於本病的康復十分有益。>>>>>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重養心養德 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
一、飲食調養原則
1、少食寒涼,多食補益之品。因本病為虛損病,故多食田雞油、沙蟲干、雪蛤等血肉有情之品,能補腎益精,充養身中形質。
2、飲食宜清淡,忌食菸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細嚼慢咽,少食多餐,如有吞咽困難時,應予流質飲食。
二、常用食品
1、有益食品:田雞油、沙蟲干、雪蛤、豬膚、鱉甲等補益之品,奶、魚、蛋、瘦肉、豆製品等富含蛋白質食物
2、無益食品:綠豆、海帶、冬瓜、西瓜等寒涼之品,煙、酒、濃茶、濃咖啡等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食療驗方
1、蟲草雞湯:冬蟲夏草15—20克、龍眼肉10克、大棗15克、雞1隻。將雞宰好洗淨,除內臟、大棗去核與冬蟲夏草和龍眼肉,一起放進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約3小時,調味後食用。功能補脾益腎養肺安神,適用於肺脾腎虛者。
2、田雞油燉冰糖:田雞油5克、冰糖適量,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燉爛即可食用。功可補腎益精,適用於硬皮症患者。
3、沙蟲瘦肉湯:沙蟲干50克、豬瘦肉200克,洗淨後同放入燉盅中,放入適量水,煮沸後改文火燉約一個半小時,加鹽適量,飲湯食豬肉。適用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
4、枸杞甲魚湯:甲魚1隻、枸杞60克。取甲魚除去腸臟及頭,洗淨,放在鍋內,加入枸杞,添足清水,用文火慢慢煨熟,添下調味佐料,食甲魚肉。功能滋陰潛陽,補虛扶正,適用於虛損證患者。
硬皮症是慢性虛損性疾病,病程較長,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患者應樹立信心,保持心胸豁達,耐心配合治療。在工作家務方面要量力而行,不能過度勞累。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感染和其它疾病,注意保護肢端和關節突出部位。適當參加太極拳、氣功等健身活動,避免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
${FDPageBreak}
四、硬皮病治療案例
張某,女,35歲。
初診:1971年11月3日。
病史:皮膚硬如皮革3年余。患者於1963年5月起,出現低熱、乏力、面部及兩上肢浮腫,後又延及兩下肢,3~4月後,皮膚逐漸變硬如皮革樣,頸部並出現白色脫色斑,手、腕關節活動不靈,1969年5月在某醫院皮膚科確診為「硬皮病」,經用西藥(強的松等)治療1年,無明顯好轉,但仍能堅持騎自行車上班,1970年到1971年又先後在2個醫院進行中醫中藥治療,但病情仍繼續發展,皮膚發硬及脫色斑的範圍繼續擴大,並覺心跳、失眠、開口困難,胃納差,全身肌肉萎縮,手足麻木,下半身無汗,四肢關節疼痛等要求入院。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診查:慢性病容,面部缺乏表情,骨質脫鈣,頭骨凹凸不平,四肢及面部、頸、肩部皮膚發硬,呈蠟樣光澤,不易捏起,顏色加深呈棕色,並夾雜有大片的脫色斑,四肢閉汗,無明顯毛髮脫落現象,心尖區Ⅱ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肺部正常,肝脾未捫及,指關節、腕關節呈輕度強直僵硬,無病理神經反射。舌質淡,瘦嫩,伸舌不過齒。苔薄白,脈細,兩寸脈弱。實驗室檢查:血、尿、大便常規及肝功能檢查均屬正常,紅細胞沉降率27mm /h,血漿總蛋白 61.6g/L,白蛋白 36.4g/L,球蛋白25.2g/L,X線檢查:胸透心肺正常。
診斷:系統性硬皮病(硬化期及萎縮期)
辨證:病屬肺、脾、腎俱虛(陰陽俱虛)。
治法:補腎健脾、活血散結。
處方:鹿角膠6克(溶化),阿膠6克(溶化),鱉甲30克(先煎),熟地24克,淮山藥15克,杞子9克,仙茅9克,巴戟9克,紅花4.5克,桂枝9克,黨參15克,白朮12克,赤芍12克,炙甘草6克。
二診:在上方基礎上加減,服藥1個月後,關節疼痛減輕,但月經來潮量多,舌嫩紅、瘦,苔黃,脈虛。證以陰虛為突出,乃改用六味地黃湯加行氣活血藥物。
處方:山萸肉9克,淮山藥18克,雲苓9克,熟地8克,丹皮6克,澤瀉6克,杞子9克,鹿角膠4.5克(溶化),黨參15克,黃芪12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麥芽15克。
三診:上方加減服至1972年4月出院。出院時手足麻痹減輕,皮膚較鬆弛,顏面、左手皮膚可見皺紋並可捻起,指腕關節活動較前靈活,精神轉佳。出院後仍照上方加減。
治法:滋養腎陰,健脾益氣。
處方:黃芪15克,熟地15克,淮山藥15克,雲苓9克,山萸肉9克,鹿膠6克(溶化),當歸12克,白芍15克,丹皮9克,澤瀉9克,杞子9克,谷芽12克。
上方或去當歸、白芍,加巴戟,或以阿膠易鹿膠,連服約4個多月,後改為六味地黃湯加黨參18克,服4個月。在這10個月中,間或燉服吉林參,每次9克。病情日趨好轉。後因故停藥10個月後,病情有些反覆。1974年8月再來診,仍繼用六味地黃湯加黃芪、黨參、杞子之類。服藥數月後胸部、腿部之緊束感已除,稍能下蹲,全身皮膚除手指以外均能捻起,兩前臂已有汗出。
1975年下半年起仍用前方加減,每周服藥3劑,每周加服東北產之田雞油3克燉冰糖服1次,或以海南產的沙蟲干約30克,煮瘦肉湯吃,以代替難得之阿膠與鹿角膠,時或燉服白糖參15克,總的治療法則仍然不離養陰益氣。至1976年9月,患者體重增加,精神、食慾均好,能勝任一般家務勞動。顏面有表情,顏面至臂及手的皮膚可以捏起,能下蹲,各關節靈活,但兩手的末節指關節活動仍欠佳,原來皮膚顏色暗黑已轉為正常接近正常顏色。除頸部隱約可見的白色脫色斑外,背及臀部的脫色斑已全部消失,張嘴活動靈活,舌可伸出唇外,舌尚瘦嫩,苔白濁,脈細。
按語:從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看,屬中醫的虛損證。患者症見皮膚如革,全身肌肉萎縮,骨質脫鈣,頭骨凹凸不平,納呆,舌質嫩,瘦而短,色淡,脈細而兩寸甚弱。肺主皮毛,肺之氣陰虧損,失卻「熏膚澤毛,若霧露之溉」 的作用,故皮膚失其柔潤。脾主肌肉、四肢,脾氣虛虧,失其健運,氣血虛少,不能營養肌膚,故肌肉萎縮而四肢活動困難;腎主骨,病已數年,所謂病久「窮必及腎」,腎陰虧損,故骨質受害。符合中醫所謂虛損之重證。《難經》 說:「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之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此患者先起於皮毛而後及於骨,是從上損及於下之證。病雖先起於肺,但已損及後天的脾和先天之本,故考慮以治腎為主,健脾為輔,活血散結以治皮。按這一原則用一方治療一個時期之後,舌由淡嫩轉為嫩紅,苔色黃,是腎陽虛有所恢復,故轉而以補腎陰為主,擬二方用六味地黃湯加補氣活血藥。出院後仍按此原則治療而逐步減去活血藥,加用補益元氣之吉林參,使肺氣內充,皮毛得養。田雞油、沙蟲干與阿膠、鹿角膠同樣屬於「血肉有情之品」,這是根據吳鞠通所說的填陰塞隙,必需用血肉有情之品之意。據病人反映,此兩味服後,感覺甚好,睡眠亦佳。
此病治療達數年之久(雖然其中有10個月的耽擱),療效緩慢,足見前人把這類病命名為虛損是有道理的。而虛損病的治療,後天之本——脾,與先天之本——腎,是重要的關鍵。脾不健運則雖補腎亦不易受納,但不補腎則病必難愈,補腎對於本病尤為關鍵中之關鍵也。
炒鹽加中藥 熨敷解痛經
宮寒是女性痛經最常見的原因。而先天體質虛寒、過食生冷、腹部受寒等都很容易使胞宮失養導致宮寒,引發痛經。最適合宮寒痛經者在家自我治療的方法,首推中藥炒鹽熨敷療法。
鄧鐵濤教授風濕性心臟病治療醫案
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臟病之一。一般人認為,此病心瓣膜已損害、變形,心臟不同程度擴大,中醫治療奏效不易,因而文獻報道也很少。本人治療此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簡要總結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