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豬八戒,大多數人腦子裡會出現一個好吃懶做、整日色迷迷且醜陋不堪的形象。要把他和人才聯繫在一起,相信不少人會大搖其頭。但是,觀音菩薩愣是在上八洞、下八洞數以萬計的神仙中選中八戒,讓他擔任西天取經的要員,的確是慧眼識珠。
這真得應了以下一句話:
職場上,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
像孫悟空這樣的人才一般埋沒不了――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人家的本領在那明擺著:上天入地,降妖除魔,幾乎無人能敵,任何人也無法否認或視而不見。 但像八戒這樣的,本領不是特別出眾,渾身的毛病卻不少,現實生活中很難被發現並重用。
不要總做勤勞的蜜蜂
但是,據說一家網站搞了個調查,在唐僧領導的取經小組裡,最受女網民青睞的,既不是坐懷不亂的唐三藏,也不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更不是老實忠厚的沙和尚,而正是這個好吃懶做色迷迷的豬八戒!像孫悟空和唐僧這樣缺少七情六慾的非常罕見,沙僧又過於木訥、憨厚,八戒就顯得頗有人情味――從某種意義上說,八戒就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中的一員,比較有親和力。
怎樣才能成為人際親和力大師
在對待八戒的問題上,觀音菩薩確實高人一籌。按說,像這樣有過嚴重作風問題、還愛打小報告、動不動就嚷著要散夥的有前科的人,就是應聘一般的工作人員,也不會被錄取。何況是西天取經這樣上天和凡界都非常重視的大事?
但觀音菩薩卻慧眼獨具,沒有把八戒一棍子打死:在犯作風問題之前,八戒是天蓬元帥,功夫自然不同凡響,水裡的功夫甚至比大師兄孫悟空還要高明。儘管愛占小便宜,但其真正工作起來也不含糊。像井下背死人等粗活、累活、髒活這些孫悟空這樣的精英不願干、不屑干的,都是人家八戒的;再說,八戒心胸比較寬廣,雖然屢遭孫悟空戲弄,但仍然和悟空保持著良好的同志加兄弟的感情和友誼。在到西天取經緊張艱辛、充滿危險的遙遠路途中,既需要藝高膽大的孫悟空,也需要八戒這樣樂天達觀、關鍵時刻也能挺身而出的幫手。
其實,豬八戒震得算是一個很好的員工,在取經的路上,他一直信奉著一個原則,就是討厭的工作也要做好!
這就涉及到一個人才標準問題。古人云:「為政之要,在於得人,得人者得天下。」這首要的一條,就是人才標準的確定。
讀破職場潛規則
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誤區:或者唯文憑論,甭管什麼單位,也不論什麼崗位,恨不得所有人都要求本科以上文憑。即便你有通天本領,如果沒有那個小本本,你也休想進去;或者一葉障目,求全責備,橫挑鼻子豎挑眼,個子矮了不行,長得醜了免談,弄得人才無所適從,只好犧牲個性,把主要精力用來討領導和同事的喜歡。然而,沒有了個性,也就喪失了創造力。
一定要記住: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觀音菩薩深諳「紅花還得綠葉配」的道理。一個單位里,既要有運籌帷幄的決策精英,也要有踏實肯干的維修技工。所以,西天取經,觀音菩薩就沒有一味要求本領都像悟空那麼大的,人品都像三藏那樣無可挑剔的。要是那樣,一是這個小組很難組成,二是即使勉強組成,還不夠這些人內耗的――本領不相上下,憑啥你是大師兄俺排在你後面?憑啥我挑著擔你牽著馬而不是你挑著擔你也牽著馬?
選擇你自己的職場生存方式
這說明,發現和使用人才,需要慧眼,也需要「宰相度量」,不能搞武大郎開店。
當然,對人才不求全責備不等於放任自流。像八戒這樣一個美女就足以把他搞定的意志薄弱的人,既需要領導和同事的「寬宏大量」,容忍他的某些不違背道德和法律的「另類」生活方式和個性,更需要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所以,除了師傅唐僧每天喋喋不休地灌輸性教育,悟空也經常敲打他,就連沉默寡語的沙和尚,也在八戒表現極其差勁的時候抱怨指責兩聲。每逢八戒快守不住底線的關鍵時刻,總有人拉他一把,這樣就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至於讓小蟻穴導致管涌甚至決堤。
你能做老闆嗎?
應該說,八戒最後能修得正果,觀音菩薩不計前嫌的大膽使用和同志們的批評監督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否則,八戒說不定還在高老莊當他的妖怪,擾亂社會治安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關注:職場生存的說話技巧
許多人在離開原單位時心裡都有很多感慨,與同事丶老闆相處的感受,對工作的各種看法……
這些話說還是不說?說和不說分別有什麼好處丶壞處?應該怎麼說?什麼應該說?什麼不該說?
林潔到公司一年後,就萌生了離職的想法。
因為這個家族企業的人際關係太複雜,每個部門都有老闆的親友,同事們平時很少溝通,好象互相都防著似的。剛到公司的時候,林潔提交了一份財務計劃,其中談到銷售部門的費用過高。第二天銷售部經理助理就來找她談話,希望她能"實事求是,不要只盯著費用,應該把效益和費用結合起來考慮問題"。林潔被這次談話弄得不明所以,後來才搞清楚,原來銷售經理是老闆的表弟。
自己部門的工作問題,就更大了。財務部經理是老闆的妹妹,她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一攬公司的財務大權,而且還做了許多不符合財務規範的事情。這些,林潔都看在眼裡,也非常清楚長此下去會對公司會造成危害。可是,礙於她的特殊背景,林潔不知道該跟誰說,只有自己鬱悶的份兒。
直到遞交辭職報告的時候,林潔還在為一個問題搖擺不定:說還是不說?公司的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財務方面,老闆是因為對外人不放心才用自己妹妹的,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卻適得其反,使員工與老闆之間隔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不說,問題會越積越多,終究要出大麻煩;可是如果說了,老闆會相信嗎?--她畢竟是個"外人"。再說,如果這些事情傳出去,對她再找工作也不一定有好處,因為做財務工作是最忌諱"多說話"的。
最後,林潔還是選擇了緘默。職場險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說既然自己已經選擇離開,原公司的好壞跟自己也沒什麼關係了,何必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但緘默的林潔,並沒有因此而平靜,內心的掙扎總是撕扯著她,直到一年後,新工作的忙碌才讓她漸漸淡忘過去的事。
專家解析:
通常辭職的原因可以分為兩種:個人原因和外部原因。由於個人原因而辭職,比如另謀高就丶深造以及家庭變遷等而主動放棄工作的,大多都會對公司有些許不舍,進而產生些許內疚,所以在跟領導和同事溝通的時候,會本著善意和相對平和的心態;而由於外部原因離職的,比如因為公司環境不好丶領導不公正等不得不放棄工作的人,大多心裡會有很多負面情緒,會有很多委屈丶憤懣丶抱怨要傾訴,這時的"說"與"不說"就涉及到維護心理健康的問題,所以後者應該是我們重點討論的話題。
像林潔這樣因為在單位遇到煩惱不能解決而辭職的人,在離職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總結她的離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公司大環境不好,人際關係複雜直屬領導有私心,使林潔不能秉公做事鑑於直屬領導的特殊背景,林潔不能把遇到的問題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公司前景危機四伏,林潔的職場發展前景不樂觀。
"說"的正面效果--有益於心理健康
對於像林潔這類的離職者而言,"說",是一種傾訴和發泄。人心裡的各種情緒總要有一個發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單位說,也會跟家人丶朋友傾訴;即使說的不是事情本身,也會通過一些載體把這些情緒發泄出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不把這些情緒發泄出來,那麼它很可能轉化為身體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丶焦躁丶憂鬱丶煩悶等等。所以,"說"--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是一種對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護過程。
"說"的負面效果--放大負面情緒
有些人在說的過程中情緒激動,越說越生氣,越說越想說,把本應該思考的過程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強化了一些非理性的東西,反覆通過這種非理性的方式解決壓力,進而使理性思考逐漸減少。但其實這個"說"的過程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幫助,反倒放大了負面情緒,使自己更加不開心。這時的"說",就是一種損傷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說"的正面效果――有利於理性思維的成熟
如果林潔不說是基於理性的思考,覺得這些問題沒有必要說。即使不說,公司的相關領導也了解情況,多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和決定,那麼"不說"的決定就會成為林潔的一次理性反思過程,有利於她理性思維的成熟。
"不說"的負面效果――可能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如果林潔不說是因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誰說,那麼林潔內心的問題既沒有化解,又沒有傾訴渠道,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會積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發泄出來,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職場回頭草你吃嗎?
人在職場,因為各種原因另覓他途,峰迴路轉可能又面臨著是否回去的選擇?在以「好馬不吃回頭草,天涯何處無芳草。」為銘訓的中國人,到底是回去好還是一往無前往前走好呢?我們先來看看贊同者和反對者的意見:
贊同者認為如果回頭比現在更好,為什麼不可以重來呢?工作就是工作,如果原來的公司願意,你也覺得還是回去的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現在很多公司也非常重視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回去了對公司比較了解,不需要任何熟悉的過程,對公司,對個人都是好處。深圳的金蝶公司就是這樣,非常歡迎離開的人再回去,包括他們的技術總監,公司的副總裁都是當年出去以後又回來的。回去以後因為回去工作輕車熟路所以會有更好的發展和空間。
離開總是會有各種原因的,如果回頭的時候,那個致使自己離開的原因已經不在了,那麼回頭也未嘗不是一個機會。畢竟,可以省略那一段漫長的適應熟悉過程。所以說好馬就是要吃回頭草。而且有很多成功的回頭例子,比如蘋果的喬布斯,摩托羅拉的陳永正,IBM的小沃森丶惠普的高建華等等。
而持反對意見者認為「逝者如斯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首先回來後你要面對各種壓力,對你的評價也會眾說紛紜。而且很多當年離職的原因不可能都有所改變,那麼你回去可能還會多少得面對當年的困惑。同時你回去後老闆同事可能會對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僅僅做到和原來一樣優秀是不合格的。所以面對回頭,如果做為一匹好馬,當然就不用吃回草,因為屬於它的資源很多。
所以我們認為一旦離職,就不要回頭,舊工作跟舊情人一樣,分手了就不要說「再見」!既然當時選擇離開,那肯定是經過反覆的考慮才做出的決定,選擇了離開只有往前走,哪怕是前面會有很大的困難,要不然當時就不應該盲目地離開。事到如今,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如果你回頭,公司會用舊的眼光看待重新回來的人,並沒有看到回來的人是有更多積累的不一樣的人。這樣,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消極的後果,在方方面面影響重新回來的人順利發展。
在現今的職場,「吃回頭草」的現象卻是屢見不鮮。可見,在各位求職者跳槽人的心目中,關鍵問題並不是「吃不吃回頭草」,而是如何才能吃到「好草」。如果舊東家在你處於「職場彷徨期」時,提供了機會,你會回頭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一般回頭草有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種,當你提出辭呈的時候,上級挽留你,並提出加薪或者更好的提升機會等承諾。可能有些職工就會為這些條件心動。但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回頭草」風險是最大的。因為當你提出要辭職的時候,上級的第一反映通常都是想到現在的工作會因為你的離開而產生問題,所以下意識挽留你。如果你留下了,但是上級已經知道你有「想離開」的意願,可能就會安排尋找能夠接替你的人。因為上級首先考慮的肯定是他的工作,而不是他的員工的去留問題。其次,即使上級在挽留你的時候,承諾給你加薪或者提升,但口頭承諾是沒有任何法律效應的,而且你是否能加薪丶是否能升職,都和公司的政策有關,並不是你的上級能夠決定的。所以,如果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在「去」與「留」之間,一定要謹慎選擇。
第二種,在新公司試用期的時間裡,你發現自己並不適應新公司的工作環境丶企業文化等,覺得還是舊工作比較好,因此萌發想要回去的想法。這種情況,必須考慮的問題是你原先的職業。有的職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比如區域銷售經理,如果你離開了,勢必會有另外一個人頂替你的位置,所以你回去之後,無法從事原來的工作,那麼等待你的可能就是降職。其他職業比如銷售,在你離職的時候,因為工作交接的關係或多或少會對你造成一定影響,比如你的客戶肯定要分給其他的銷售人員,而這部分通常是拿不回來的,所以你不得不去發展新的客戶丶找新的業務,等於重頭來過,所以我們面對這種情況也要慎之又慎,因為你回去還是有個適應環境的問題。
第三種,離開原來的公司三丶四年後,發現那裡有符合自己期望的職位,這時候的「回頭草」其實就是「跳槽」。那麼你要考慮的問題大多和普通跳槽相同,比如:新職位是否符合你的職業目標;是否有發展潛力;你是否適合舊公司如今的公司文化和氛圍等。你還可以多一個心眼,看看你原先的直接老闆是不是還在;他對回頭草有沒有什麼看法;公司以往是否有吃回頭草的員工,他們的待遇如何等等。不管是我們浪子回頭還是公司極力邀請,在吃回頭草的時候還是不能感性用事。在「吃回頭草」之前,先做一些準備工作,多了解一下舊公司現下的情況,以及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有「吃回頭草」的必要,這對最後成功「吃到回頭草」有決定性的作用。
就我本人觀點,我認為「吃回頭草」也是一種「另類」跳槽罷了。企業需要人做事,人需要找個平台發展,只要一個職工的品行沒有問題,能力也符合,那麼現在大部分企業丶特別是外資企業,都不太介意接受「吃回頭草」的員工,歸來的員工大都忠誠度比較高,這是很多企業青睞的。「回頭草現象」和行業本身有關,類似技術丶銷售等能直接給公司帶來利益的職位比較容易「吃到回頭草」,而文職丶財務等崗位相對而言「回頭草」情況比較少。不過不管哪種情況,在「吃回頭草」的過程中多少存在著風險,因為中國人的骨子裡還是注重面子和尊嚴,容易回首往事,所以回頭望去要認真的看看有沒有再次拼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