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濕性體質的因素有哪些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脾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一旦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影響脾對食物的吸收,造成濕性體質。進入暑天,空氣悶熱潮濕,許多人吃不消又悶又熱的天氣,於是大口喝冷飲,洗澡沖涼水,對著電扇、空調猛吹。殊不知,夏日順手貪涼,卻缺乏對濕熱邪毒侵襲的戒心了,將濕邪深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人體健康的濕性體質。

如果一個人長期吃生冷、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脾運化濕的負擔,時間久了,脾在超負荷的運作之下功能就會受損,形成濕性體質。除了飲食之外,思慮、焦慮、生氣等精神因素也會對脾造成一定影響,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肝屬木、脾屬土,一方面肝木克土,肝鬱會影響脾土,同時脾土也能影響肝木。濕邪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浴、居住潮濕所致,內濕一般是體內的濕,多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中醫認為,體內好的水,比如唾液、津液、血等不叫做濕,只有不正常的水、廢水稱為濕,比如出油、身上長的脂肪粒、各種痰等,引起人體產生疾病的主要是濕性體質。比如像現在這樣的暑濕季節,天氣炎熱,雨水較多,濕熱熏蒸之下會加重內濕。

濕性體質的患者,經過自身飲食、精神等多方面的調節就能慢慢減輕,但如果內濕重,最好還是藉助藥物。在臨床上,除濕的方法包括清熱利濕、芳香化濕和解表祛濕三種。一般來說,清熱利濕在皮膚科較為常用,而芳香化濕是在中藥中加點砂仁,或者佩蘭、藿香等藥物,達到芳香辟濁,化濕醒脾的目的,這在暑天用的較多。對於淋雨感冒的患者,常用解表化濕的方法,把濕透出去,以達到除濕的目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疤痕體質出現瘢痕疙瘩後的檢查要點

很多疤痕體質朋友患上瘢痕疙瘩後,由於對瘢痕疙瘩的認識比較少,加上沒有重視瘢痕疙瘩,也就錯過了治療瘢痕疙瘩的最佳時間。臨床上常見的瘢痕疙瘩的檢查要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病史:

常有外傷史或手術史,或瘡瘍、癤感染之後,與體質因素有關。

(2)皮損:

好發於全身各個部位,一般在受傷後3~6個月,有皮膚創傷或感染後局部出現超出原創口範圍,結締組織斑塊可確診。皮損為紅色隆起的結締組織斑塊,大小不一,硬實或呈硬橡膠樣,表面光滑無皮紋,為條索、不規則或蟹足狀,皮損漸擴大並超出原瘢痕的範圍。

(3)併發症狀:

自覺皮損部有瘙癢或疼痛不適感。也有的患者有刺痛或劇痛,如果發於關節處者,可影響關節活動。

(4)愈後:

皮損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常停止生長,有少數患者也可以自愈。

影響疤痕體質者患疤痕增生的因素

1。皮膚張力和部位:

人類皮膚有張力鬆弛線(RSTL)。凡切口平行於RSTL者,所受張力低;而垂直於RSTL時張力高,易引起纖維增生。有人證明,垂直於RSTL的瘢痕寬度是平行於該線切口瘢痕寬度的2倍。手術時應按皮紋或皮膚張力線作切口,以減少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膚張力不同。下頦、胸骨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髖、膝、踝和足背等,皮膚張力大,活動多,是瘢痕好發部位。相反,眼瞼、前額,腰部、前臂、小腿、外生殖器、乳暈等部位,皮膚張力低,瘢痕輕且發生率低。

2。皮膚色素:

與瘢痕疙瘩有密切關係。

3。創面異物:

灰塵、滑石粉、線結等可刺激瘢痕增生。

寒性體質的食療要求

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如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症象的生薑、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症象的乾薑、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

痰濕體質是如何診斷的

體形面色: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鬆軟,四肢浮腫,按之凹陷,性格比較溫和,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睏倦,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