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小姐說,她和幾個同事最近一起購買了阿膠,想在入冬時好好補身子。結果,吃了一個多星期後,其他人都沒事,王小姐卻口腔潰瘍,還流鼻血了。王小姐就納悶了,是不是吃阿膠吃出了問題?
而連日來,衝著「冬天進補,春天打虎」這句民俗,不少人想好好補補身子,部分市民的確已經開始選購進補的中藥,其中阿膠挺受歡迎的。記者隨機詢問了好幾名顧客,是否請教過專業的中醫醫生時,不少人都認為,進補其實就是自己調理身體,沒有必要專門諮詢醫生。
林國清說,門診中有很多患者不懂得怎麼補,存在不少「亂補」、「蠻補」的情況。在門診中,每隔一兩天就會碰到病人要求開六味地黃丸補腎,但有一部分的病人其實不適合吃。例如六味地黃丸適合的是舌紅、苔少,脈細數的患者(指病人的脈搏變窄變細而且速率加快)。而舌苔厚膩、偏白的一般屬體內有濕氣的人就不適宜吃。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進補?
據介紹,進補就是補虛,冬令天氣寒冷,一般補益的是體內的陽氣。如果有容易疲勞、心慌、心悸、出汗、腰酸、腿冷、手足不溫、小便清長(小便的次數和每次的量增多)等症狀,那就是陽虛的表現。有可能是腎陽虛引起,也可能是脾陽不足,還有可能是肺氣不足,出現如慢性咳嗽、痰色痰白等。
中醫還認為,體內有邪氣的不適合補,比如體內有濕邪、脾胃濕熱,以及有些舊病沒有調理好、舊病復發等情況。如果體內有邪氣,吃得太油膩,邪氣就會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有時反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冬季進補註意六戒
冬季來臨,許多人都在張羅進補健身,尤其是近些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要也水漲船高,對於健與美的追求熱度日益升高。但是,有關專家告誡說,進補是有一定的學問的,不是人人都可進補,也不能隨便服補品、補藥。冬季進補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戒亂進補
首先,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對照有關書刊介紹的內容認真分析,最好請有經驗的中醫指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補而戒膩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才能保證營養成分的吸收,冬令進補不要過重於滋膩厚味,應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補而戒偏
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等說法。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他疾。
外感戒補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寂,後患無窮。
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中醫認為,運用得當,大黃可當補藥;服食失准,人參即為毒鳩。這一點也應引以為鑑。
戒唯補藥而補
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否則,古代帝王將相該是個個長命百歲了。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兒腹瀉飲食:4種腹瀉類型的食療食譜
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徵,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小兒腹瀉分類型,需對型對症去治療。
一、傷食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寶寶有腹脹、腹痛,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食慾減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見於腹瀉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淨,連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鹽少許,煎湯代茶飲。
若寶寶超過1歲,可以吃蘋果泥。
焦山楂麥芽飲:取山楂30克,炒麥芽30克,紅糖15克。先用小火將山楂及麥芽炒至略焦,離火,加少許酒攪拌,再置火爐上炒至干,然後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鐘,去渣後加入紅糖再熬至沸,待溫後分幾次服用。
二、風寒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鳴腹痛,或伴有發熱。此型多見於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茶葉3克,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代茶飲。
糯米蒼白朮粥:取糯米30克,白朮12克,蒼朮6克。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朮及蒼朮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三、濕熱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大便呈蛋花湯樣,伴有少許黏液,發熱伴舌苔厚膩。腹瀉以此型最多見。
食療方:
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隻,葛根10克,加250毫升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燒20分鐘,去渣加紅糖少許,分次飲用。
陳皮紅棗湯:鐵鍋內放12隻干紅棗,炒成微焦,取洗淨的陳皮(曬乾的橘皮)10克,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代茶飲。
四、脾虛型腹瀉食療方
症狀:腹瀉久瀉不愈,寶寶面色萎黃,食慾減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塊物。多見於腹瀉後期不愈的寶寶。
食療方:
胡蘿蔔湯:取新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喝湯、吃胡蘿蔔。
扁豆薏米仁山藥粥:取扁豆50克,山藥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將扁豆炒熟,與薏米仁、山藥、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
菱粉粥:取粳米50克,加水煨粥,待粳米熟時,調入菱粉30克和少許紅糖,煮熟即可食用。
三九貼防6種病 三九貼能散寒調血
三九貼是一種穴位貼藥療法,即在「三九」天裡每「九」的第一天,將配製好的中藥碾磨成粉末,製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的不同穴位上,經幾個小時取下,達到夏病冬治與冬病冬防的效果。是運用「內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
三九貼能散寒調血
古人用 「拔、截、提、攻」來說明這種外貼藥的治病特色。它不僅有消腫、拔毐、止痛、生肌等治療作用,同時通過穴位外貼還能起到祛風散寒、調和氣血、消痰痞、壯筋骨、通經絡、祛風濕等全身治療作用。
《黃帝內經》認為「天人相應」,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此時利用藥物滲透皮膚,貼敷穴位,能起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止咳的功效。三九貼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選在「三九」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扶正祛邪,調補陰陽,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而且也會對夏天三伏貼的療效起到加強和鞏固的作用。
6種病適合三九貼
三九貼主要針對以下6種疾病:1、呼吸疾病:反覆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等;2、頸肩腰腿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關節炎等; 3、五官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4、消化疾病:胃痛、胃脹、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 5、婦產科疾病: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傷風等; 6、小兒疾病:消化不良、厭食、哮喘、咳嗽、發燒、抵抗力低下等。
我們在選擇藥物時,常用到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等,研細,調成糊狀,做成直徑約1厘米的藥餅,用膠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選擇天突、膻中、肺俞、膏肓、腎俞等。病情不同選擇的穴位和穴位上的貼敷藥膏也不一樣。常用藥物的功效如下。白介子:辛能入肺、溫能化痰,有利氣豁痰、溫中開胃、散痛消腫辟惡之功。 延胡索:具有鎮痛、鎮靜、催眠作用。 甘遂: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
不管是三九貼還是三伏貼,每一九或一伏當天是最佳貼敷時間,因此最好按時貼敷。2013年的一九時間為:2013.12.22-2013.12.30; 二九時間:2013.12.31-2014.01.08;三九時間: 2014.01.09-2014.01.17。一般貼敷時間小兒0.5 ~ 2小時,成人為3~5小時,根據病人個體差異也可適當調整延長,如果貼敷部位出現癢、疼,可以減少貼敷時間,反之如貼後皮膚微癢舒適者可酌情延長貼藥時間。
三九貼使用注意
大家貼三九貼不用擔心副作用,因為三九貼屬於純天然中藥的綠色貼劑,不經過肝臟和消化道,避免了口服藥對胃腸道和肝臟的影響,在48小時內有持續穩定的效果。三九貼又有「發泡療法」之說,貼敷時藥物可用辛辣的薑汁調和而成,所以在敷藥處出現熱、涼、麻、癢、蟻行感或輕中度疼痛屬於正常現象。
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如出現起泡,小泡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大水泡可以用消毒的針或者注射器抽出來後塗紅黴素軟膏就可以了。個別局部反應大者,應終止敷貼治療,及時到醫院就診。敷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時效果不甚明顯,遠期療效較好,需要堅持,最好能堅持三年左右的時間。敷貼期間,忌煙、酒及生冷、油膩、海鮮、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一定要到正規的中醫院或科室進行治療。辨證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響到治療效果的好壞。穴位敷貼當天或治療當天,不要洗澡。因為,接受完治療之後,全身的毛孔是張開的,此時洗澡,寒涼邪氣易侵入人體,容易化痰生瘀,阻滯經絡而導致病痛發生。注意保暖,敷貼當天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到敷貼部位。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泡,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時去醫院處理或擦燙傷軟膏。貼藥後第一餐喝熱白粥最適宜,因為白粥易消化,也最養陽氣。
冬天穿衣保暖法則 外防風 顧兩頭
寒冷的冬季里,有時即使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到了室外還是凍得直哆嗦。其實,這可能是你穿衣方法不對。冬天只要遵循下面3條穿衣法則,禦寒保暖就不是難事。
小兒腹瀉不可吃這些藥物 用藥茶更有奇效
專家特別提醒家長朋友,臨床上治療腹瀉的藥物很多,有專門用於止瀉的功能性止瀉藥,亦有根據病因選用的抗菌藥、抗病毒藥,以及各種腸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調節劑等。此外,有些藥物對於機體發育尚不完善的小兒來說則不宜服用。如果發現寶寶腹瀉,最好到醫院進行治療。在餵藥前一定要注意看看孩子的情況,注意藥物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