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5大秘方 注意清除體內寒氣好防病

冬季人們易受寒氣侵襲,當寒氣入體,不僅讓你渾身發冷,影響身體血液循環,出現手腳冰涼等症狀,還會誘發其他疾病發生。因此,冬季人們要注意清除體內寒氣,防病養生。

秘方一:食療排寒,紅糖薑湯

紅糖含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2等維生素。用紅糖20克生薑15克,將生薑切片,放入水中煮漲後放入紅糖。喝上一碗可排出體內寒氣,預防感冒等疾病。

秘方二:敲膽經除寒氣

不少人為了改善體寒症狀,大量進補,由於循環不暢熱氣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選擇敲膽經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症狀,站立後收緊肌肉,凹陷處即為膽經位置,雙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秘方三:不喝冷飲

冬日寒氣易入體,人們不要喝任何冷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隨身攜帶保溫杯,保證每天都能喝到熱水,這樣做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寒氣。

秘方四:運動鍛煉

選擇一些有氧運動,例如瑜伽,或健身操在家進行。這樣的運動同樣有利於提高免疫力,排出體內寒氣。

秘方五:按摩促血液循環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側,來回擦40次,直至皮膚感覺微熱為止。雙手食指中指微分開,手指間夾耳根向上來回擦30次,然後雙手併合輕擦臉部,注意碰到眼部時要放輕。

中醫提醒,冬季天氣寒冷,人們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氣入體影響身體健康。另外,人們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飲食方法,可常吃些溫熱食物,以補身益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印堂發黑怎麼辦?查查心腦和脾胃

影視作品中常有這樣的橋段——看相的高人指著某個人說:「印堂發黑,必有厄運,恐怕命不久矣。」那麼,印堂發黑是否真的與健康有關呢?

印堂,位於前額部兩眉頭間,是人體幾條重大經絡的匯集處。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醫療中心主任黃立武認為,印堂正處足陽明胃經上,與胃關係密切。健康人的印堂應是飽滿發紅、有光澤的,若印堂顏色暗沉、凹陷、有青筋,則說明脾胃虛寒,需要調理。

印堂除了反映脾胃問題,也反映心腦狀況。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梁堯表示,督脈穿印堂而過,是心智所在。健康人的印堂的顏色應以紅色為主,因為心主「火」,若印堂發黑,則反映出人體心力不足、供血不暢、失眠多夢、易疲憊等症狀。臨床中,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印堂都會多多少少出現不飽滿、暗沉等現象。因此,梁堯建議,印堂發黑的人,最好及時檢查是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還要多補充陽氣,調理氣血。

三高者冬天出門應注意 頂寒風走路容易心梗

連日來,北京的大風一掃數日的霧霾天氣。看著外面的藍天,文大媽忍不住和女兒一起外出散步。天氣很冷、風也不小,本來就患有冠心病的她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胸痛難忍、喘不上氣,腳也走不動了。女兒趕緊送她到醫院,結果發現母親竟然突發心肌梗死了。

「像這樣在天氣寒冷、颳大風的時節,因為突發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每年冬季都有不少」,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許頂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適度的戶外活動對身體有益,但運動要講『天時地利』,天冷時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氣候可以說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寒冷的環境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誘因之一。在一些冬季嚴寒的地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較高。突遇寒冷刺激時,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會「應激」收縮,使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此外,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人體的耗氧量也會驟增,使心臟不得不「加倍」工作,心臟越跳越快、血壓越升越高。對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血管彈性本來就差,「寒冷加大風」這樣的突然襲擊無異於雪上加霜,使心血管難以調整,嚴重時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意外。即使沒有心臟病的老人,氣溫過低時體內腎上腺素釋放過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也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阻塞。

許頂立提醒,首先,冬季老人應該適當減少戶外運動,如果已經習慣了戶外運動,也要根據當地的氣溫特點調整鍛煉的時間。注意不要在「一早一晚」出門運動,運動時間可選擇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3點到4點氣溫相對較高、光照相對強烈的時間段。其次,出門前要穿足衣服,戴好帽子、口罩,不要頂著大風走路,颳風下雪天儘量別出門。最後,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冷風「突襲」,比如清早起床後不要猛一下推開窗;吃飯、睡覺時不要對著門窗吹冷風;高樓林立的地方可能有較強的「過堂風」,不要在這樣的地方長時間逗留、鍛煉等。

別等餓了再吃!盤點那些「憋」出來的病

在這個快節奏社會裡,很多人都像是被「上了發條」。不餓不去吃飯,不渴就不喝水,甚至「內急」也憋著不去廁所。殊不知,如果老等身體急需了再去滿足,久之可能導致很多病,最好能從以下幾方面增強防病意識。

身體器官有記憶!6大器官的小毛病容易反覆

前段時間,沈大爺頂著寒風去早市買菜,回家後就開始腹瀉,當時沒當回事。現在快兩個月了,只要一吹冷風,就往廁所跑。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楊博銘博士指出,當外界的不良刺激對器官形成某種傷害後,這些不良反應就像有慣性一樣會保留下來,並形成了器官的記憶,以後出現這種刺激就會產生同樣的不良反應。對已形成的器官不良記憶,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改變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