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腎:多按摩太溪穴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夠掌握一些養生小技巧,用自己辛勤的雙手,給身體注入一些能量,秉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強身健體就指日可待了。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說到「腎」,那我們該如何養呢?我告訴大家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從名字不難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顧名思義也就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如果腎水充盈,精之充足,腎的「原陽」或者說「真水」才會發揮其作用,溫潤營養我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同時,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對該養護的臟器也應不同對待。

  在這裡所說的空間是指人體和自然空間存在共性,即「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腎與自然界各氣相應,冬天是藏精固精的良好時機,應季養護腎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在冬季養腎的原因。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的「三理」養生說

  第一層是生理養生。古人養生,注重四道:一是動養之道,就是適度鍛煉,可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就是適當休息,可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就是均衡營養,可使飲食有節,二便通暢;四是居養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緒安定。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勞」、慎房事、節情慾、避外邪、重內調、輔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藥物治療,則可以健康長壽,度百歲乃去。今天看來,這種單純生理養生,可說是淺層次的保健養生。

  第二層是心理養生。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身心健康關係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中醫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疾病,但過於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於敏感,都會導致疾病。如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悲憂傷肺,驚恐傷腎,所以要重視調攝情志。而調攝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貴中和」,「莫大憂愁,莫大哀思」,保持心境平和。內則七情無擾,真氣內存,五臟六腑氣血調和流通;外則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無機可乘,邪不可干,使身體內外調和,從而達到百病不生。這是保健養生的內在因素。

  所謂「德行」,就是道德行為。孔子說「仁者壽」,「有大德必得其壽」;荀子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唐代大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寫道:「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所以說,調攝情志,修養德行是保健養生統攝全局的第一大法。這種心理養生可以說是深層次的保健養生。

  第三層是哲理養生。所謂「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規律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養生觀就是符合這一觀點的。

  所謂「六然」就是「自處超然」,超凡脫俗,超然達觀;「處人藹然」,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澄然」,澄然明志,寧靜致遠;「處事斷然」,不優柔寡斷;「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喪志,輕裝奮進。

  所謂「四看」,就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能擔當得起;「逆境順境看襟懷」,能承受得了;「臨喜臨怒看涵養」,能寵辱不驚;「群行群止看識見」,能去留無意。這樣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恥」,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王夫之一生是在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中生活的,他能夠活到74歲,這與他安貧樂學、著作等身、保持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清白的政治操守,以及他晚年重視哲理養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開的。他這種哲理養生,可說是達到了高層次的保健養生境界。

  上述「三理」養生,其重點、方法會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淺、深、高三個層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並不矛盾,而其效應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自身健康,延年益壽。故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妙。

天氣轉冷 面癱多發的主要原因

  隨著天氣逐漸變涼和人體防禦機能的下降, 面癱患者開始增多,而且其中以青壯年居多。

  例如一天早晨,唐女士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本來挺漂亮的臉蛋變了樣,而且左邊的臉不能動了。

  從中醫的理論講,面癱是由面部經絡氣血不通造成的,天氣轉冷和人體的自身防禦機能下降是面癱多發的主要原因。進入嚴冬之際,早晚溫差大,極易發生面癱。

  在發病前多有受涼或情緒異常等誘因,部分患者發病前有中耳炎、咽喉炎等病史。

  從發病過程看,多突然起病,在睡眠醒來時,常感覺一側面部呆滯、麻木、癱瘓,並伴有口角歪斜、漱口漏水等症狀。

  醫生提醒,面癱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造成永久的口眼聯動面部痙攣,嚴重的還會造成抑鬱症,所以應及時就診。秋冬季節,應多注意天氣變化,注意保暖。此外,合理飲食,多做運動,增強抵抗力,都可以有效地預防面癱。

中藥與其他學科有何聯繫?

中草藥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它的內容很豐富和廣泛,所以它和許多藥學基礎學科及專業學科有著密切的關係。

按摩鼻子輕鬆預防感冒

秋天氣候乾燥,人們經常會感到鼻燥乾澀,鼻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