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MP3都是耳鳴誘因(圖)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據調查顯示,目前職場人士尤其是年輕人中聽力受損的情況日益嚴重,原因多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有關,比如壓力大、經常熬夜、K歌、長時間打電話和聽MP3、生活在噪音環境中等。而在上周《健康公社》與京探網發布的「耳朵健康」問詢顯示,聽力受損和耳鳴已成為中青年商務人士高發的疾病症狀。

  年輕的小劉最近總是被耳鳴而困擾,他以為是工作繁忙、壓力較大造成的,但調整了一段時間後,耳鳴沒有絲毫「退兵」的意思,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耳邊仿佛千軍萬馬的「轟鳴」聲攪得他無法安睡。

  無奈,小劉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詳細檢查後,醫生發現他的聽力在某些頻率方面已出現永久性損失,這讓他和家人非常訝異———自己還這麼年輕,怎麼就聽力損失了呢?難道是聽MP3惹的禍?每天上下班的時間裡,小劉的耳朵基本上都不會離開MP3。

  常在街頭、地鐵里聽MP3,容易損傷聽力

  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陳靜醫師說,很可能就是在嘈雜的地鐵里聽MP3這個壞習慣造成了小劉的耳鳴和聽力受損。因為在嘈雜的地鐵車廂或者大街上,大量的噪音都是以低頻聲為主,這種低頻噪聲會掩蓋高頻聲音,使其清晰度變差,這就讓你在不經意中不斷提高聲音的分貝。

  在嘈雜的地鐵中,往往MP3的音量都非常大,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對聽力造成損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停止這種壞習慣,就會造成聽力損傷,甚至耳聾。而與此相仿,經常在嘈雜的酒吧、迪廳、KTV里活動,對聽力也有一定的傷害。

  耳鳴的形成原因複雜,應及時就醫

  耳鳴以前常是老年人的「專利」,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耳鳴」大軍。但造成他們耳鳴的原因很複雜、各有不同。

  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莫玲燕醫師認為,幾乎所有與耳朵有關的疾病都能引起耳鳴———從簡單的耵聹堵塞到嚴重的第八對腦神經腫瘤都能導致耳鳴;射擊、電鋸、搖滾音樂會等強噪聲暴露也會導致耳鳴;精神緊張、強噪聲、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類)、尼古丁、咖啡因和酒精等因素也會加重耳鳴。

  因此,如果出現了持續耳鳴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專業檢查,儘可能排除一些嚴重疾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可以配合助聽器、耳鳴掩蔽器、自我放鬆、針灸、瑜珈及適當的口腔治療,緩解耳鳴症狀。

${FDPageBreak}

  ■ 我要諮詢

  ◎出場專家:孫書臣,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安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

  ◎出診情況:周一、周四上午專家門診;周一、周五下午特需門診。

  潛水後耳朵一直「不通氣」,咋辦?

  Q網友dinglingling:過年去三亞潛水,潛的時候耳朵就很疼,潛了好幾次都沒成功,調解後耳朵感覺良好最後潛了下去,大概10米左右的深度。由於排壓時捏鼻子太用力,上來時鼻子出血了。上岸後耳朵就一直懵懵的。以為是受壓不均勻導致,過幾天就好。但是已過去5天了,耳朵還是不通氣,尤其是左耳。應該怎麼辦啊?

  A這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是由於潛水時外部壓力大造成了鼓膜凹陷;二是潛水時外部壓力導致鼻腔內的分泌物進入咽鼓管,導致咽鼓管不通暢。目前應儘可能保證鼻腔的通暢,及時到醫院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我不戴耳塞,怎麼也會耳鳴?

  Q網友鱐魚,男,33歲:我的雙耳,從早到晚始終都有持續性的、比較尖的耳鳴聲,但聲音很小,只有閒下來或特別留意時才會注意到,持續兩三年了。我沒有戴耳塞或耳機聽音樂的習慣,工作和生活環境也很安靜。目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單位每年的體檢也沒有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和看小孩的原因,感覺很疲憊。我這種症狀是否屬於耳病?需不需要治療?

  A這種情況應該是由於精神緊張造成了耳蝸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神經性耳鳴,從臨床來看這種高頻「尖叫」似的耳鳴多是神經性耳鳴。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一下目前聽力是否已經受損,這種情況越早就醫療效越好。

  懷孕經常耳鳴,會影響胎兒嗎?

  Q網友花生地:我嫂子從孕中期開始耳鳴嚴重起來,只要站著5分鐘左右,右耳就會嗡嗡叫,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別人和她說話好像隔著什麼似的,可是只要躺下來10分鐘,耳鳴現象就會消失。想問下專家懷孕時都會產生這種現象嗎?會不會影響自己和胎兒的健康?

  A建議她到醫院做個頸部血管超聲,以判斷這一耳鳴症狀是否是由頸部血管問題所導致的,因為孕婦活動受限,可能造成頸部的一些問題,平時在生活當中注意白天頸部位置的活動。

  耳鳴和微循環障礙有關嗎?

  Q讀者胡小姐,28歲:我早上起床不久,就會出現突然耳鳴的症狀,左右邊發作和發作時間沒有規律,就是耳朵里傳來持續WI……的電流聲。曾去友誼醫院就診,診斷為微循環障礙,開了一個療程的點滴(4天),打完後症狀基本消失,但偶而還會出現,比如下午看電視時或坐在電腦前一段時間。我因為工作需要,打電話的頻率較高,這屬於什麼問題?

  A如果是確診為微循環障礙,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保健。比如飲食要清淡,忌油膩,保證血管暢通;如果血壓、血糖不是很正常,一定要及時就醫控制;改變「久坐」的不良習慣,尤其是低頭伏案的時間一定要減少,多做向後仰頭的動作。如果對症治療有效,應該繼續治療。

  讓小孩學游泳,要注意什麼?

  Q網友淇淇媽:兒子快5歲了,今年夏天準備帶他學游泳,聽說小孩最容易得中耳炎,請問怎麼注意呢?

  A應該注意當孩子感冒時,不能下水。學習游泳前最好進行檢查,一方面保證孩子鼻腔通暢,避免鼻腔分泌物誘發中耳炎;另一方面注意孩子外耳道是否清潔,如果有大量的耳屎,應到醫院清理,避免耳屎在進水時泡發,由外而內侵犯引發中耳炎。在醫生檢查鼻腔、耳道健康之後,就可以帶孩子去游泳,沒有必要塞住耳朵。

  怎麼樣打電話不傷耳朵?

  Q網友insane:打電話是不是特傷耳朵?打電話時,用左耳好還是右耳好,有沒有講究,特別是時間長了。

  A左右耳沒有太大區別,但要將接線的聲音調整到自己聽起來清晰、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話筒聲音不要過大。如果打電話時間較長,應讓左右耳輪換著接聽。

  ■ 護耳經驗

  「油耳朵」別頻繁掏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夏寅醫師提醒說,自挖耳朵暗藏諸多禍端,尤其是大家用上十八般兵器來挖耳朵———比如挖耳勺、棉棒、火柴棍等。一般人看來這是在清理耳道內的垃圾,其實耳屎有個很文雅的名字「耵聹」,它存在的意義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乾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長期挖耳朵一方面可能導致多種外耳疾病,如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還會造成外耳道皮膚的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出現局部的炎症、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挖耳朵,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最值得警惕的是,經常挖耳,反覆刺激外耳道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但是,對於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的「油耳朵」或有濕性耵聹的人來說,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醫生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防感染。

  如果實在不方便常去醫院,自己掏耳一定要注意幾點:

  第一: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

  第二: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短一點,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家居搭配學問大(圖)

  

  市場中的燈具、窗簾品種繁多,風格各不相同,消費者選購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現如今適合家庭使用的燈和窗簾的種類、特性、用途和流行趨勢,然後再根據您居室的結構及個性品位做出購買計劃,找到最適合您的商品。

  選擇燈具、窗簾不僅要實用,還要追求視覺上的完美統一。如客廳的燈飾、布藝就應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欣賞性,選擇上,以華貴大氣的雲石燈或流光溢彩的水晶燈,配以歐式棉絨窗簾,內層選補花或鉤花的紗制簾,盡顯高雅脫俗、古典與現代融會貫通的不凡氣質;此外,還可以選擇造型百變、艷麗多姿又經濟實惠的鐵藝燈,並搭配清新淡雅的窗飾,表達您追求時尚的風格和濃重的現代氣息。臥室的燈光在不昏暗的情況下儘量選擇柔和的,窗簾宜採用遮光隔音效果好的天鵝絨等厚重布料,以個性化造型奇特的落地燈、暖色小檯燈來營造臥室溫馨、浪漫及些許神秘的氛圍。

  其次,要講究科學搭配。如廚房、浴室的裝飾就要首先考慮防潮、防霧,可以選擇吸頂燈或筒燈(要外表光潔,易於清洗),並根據自身喜好搭配百葉窗、推拉簾等;而餐廳內適宜選造型簡約、質樸的直吊燈,或三兩一排,或四五一組,垂吊於餐桌上方,豐富而不雜亂,簡潔又不失氣派。

后街男孩推行低碳生活 呼籲歌迷騎車聽演唱會

  記者昨天了解到,為了推行低碳生活,即將於3月17日在五棵松體育館開唱的后街男孩呼籲北京歌迷騎車買票看演唱會。在他們的倡議下,五棵松體育館將專門開闢大面積的自行車停車場,而騎車購票的觀眾還有機會和后街男孩同台。

  去年年底,后街男孩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獻唱,大力倡導「低碳生活」,此次他們還把「低碳生活」這個環保主題帶到了北京。曾多次來華的后街男孩知道以前的中國是一個自行車的王國,他們希望所有支持后街男孩的北京歌迷都可以少開一天車、少用一個塑膠袋、騎自行車來看他們的演唱會,並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努力。

  為此后街男孩向主辦方提出了這個「來看我們的演唱會請騎自行車」計劃,他們將給騎自行車的購票觀眾一個驚喜:他們不僅會得到有后街男孩親筆簽名的海報,還將有幸與后街男孩同台,五棵松體育館也將專門開闢出一片自行車停車場,解決所有騎自行車觀眾的後顧之憂。

為舊家增添一分新魅力(組圖)

導讀:想讓家裡花樣翻新不必月月入新貨,翻出積壓在雜物間裡那些滿面塵灰的舊東西,改頭換面一番,說不定就能為家裡增添一分新魅力。

生活中天然的「毒蔬果」一覽表

許多人認為有毒的植物大多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其實不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食用植物中也有些可能引起中毒的因素。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食用有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