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在我們生活中不那麼引人注意但是卻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毛巾使用一段時間後總是有味道或者變硬,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才能使得毛巾的壽命變長又能健康呢?
毛巾如何使用:
「不破不換」的節儉觀念
勤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其是中老年人,什麼東西都得用到破損才捨得扔,但這個好習慣對於使用頻率高的毛巾來說,絕對是「致命一擊」。「人們通常習慣把毛巾放在衛生間裡,而由純棉製成的毛巾吸濕、儲水性特別好,這就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再加上空氣中灰塵、皮膚油脂、外界病菌的侵擾,會讓毛巾越用越髒。」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告訴記者,在這些病菌中,最可怕的是大腸桿菌、厭氧菌等致病菌,它們不但是腹瀉、中耳炎、口腔感染等疾病的罪魁禍首,還是讓你皮膚長斑長痘的幕後黑手。「正因如此,我們一直提倡大家2—3個月換一次毛巾,但實際上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楊東輝強調說。
一條毛巾用途多
在很多人家裡,一條毛巾都是「身兼數職」——洗臉、擦手、洗澡、洗頭,甚至清洗私處。如此一來,來自手上、臉上、頭髮以及毛巾自帶的細菌就會布滿全身,如果病菌進入口鼻腔、眼睛等敏感部位,還可能會引起不適,尤其是孩子和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中招。因此,楊兆華提醒,毛巾必須按用途來分,男性至少有三條,洗臉、洗腳和洗澡毛巾分開使用,女性應準備至少四條,在洗臉、洗腳和洗澡的基礎上,再加一條清洗私處的毛巾。
毛巾應該濕著用
「中國人用毛巾的習慣就是沾濕了用,用濕毛巾洗臉,其實就等於用細菌護膚。」楊東輝告訴記者,大腸桿菌、厭氧菌等致病菌,甚至愛滋病毒能在濕毛巾里存活兩天以上。「這一點我們應該多學日本人。日本人濕毛巾絕不用第二次,毛巾一旦濕了,就會馬上洗淨曬乾。」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習慣用小方巾,每人都會準備十幾條用來洗臉、擦手等,一巾一用,3天就會換一次,把髒毛巾用肥皂清洗乾淨,並在有陽光的地方曬乾。
另外,挑選一條合適的毛巾也非常重要:
一看毛圈多少。毛巾是雙面環形起毛織物,表面具有許多突起的毛圈,這是毛巾質量優 劣的主要標誌。質量好的毛巾,正反兩面每一個方眼裡的毛圈多而長,豐厚柔軟,容易吸水和儲水;質量差的毛巾,毛圈短又少,不夠豐厚。
二是掂份量輕重。質量好的毛巾,份量較重;質量差的毛巾,份量較輕。可以 用掂估比較的方法,挑選出份量重的好產品。
三是辨支紗高低。織造毛巾所用的支紗,質量越好,支紗越高。高檔毛巾通常是以32支 、21支交織的為多;中檔毛巾以21支或20支織造的占多數;低檔毛巾均用21支或16支紗 織成。
四是手感軟硬。織造毛巾的紗有熟紗、生紗之分,熟紗結實耐用,生紗較差。可用手摸區別,熟紗手感柔軟,生紗手感較硬。還可用吸水強弱區別,取少量清水,從20—30cm的高度 向毛巾注滴,如果水滴立即被吸進,則為熟紗織造;如果水滴吸收速度較慢,則為生紗織造。
五查織造精粗。將毛巾平鋪或對著陽光透析,查看有無斷經、斷緯、露底(即不起毛的地方) 、拉毛、稀路、毛圈不齊、毛邊、卷邊、偽邊、齒邊、縫邊、跳針等織造疵點,以及是否有 滲色、鏽漬、污漬、印料和模糊不清等外觀缺陷。如沒有,表明質量較高,僅有少量的質量一般,比較多的質量較差。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筷子使用超3個月致癌 健康用筷3要點
不少人都知道的,牙刷、毛巾等用品要定期更換,但對於筷子的更換頻率卻不甚了解,一雙筷子使用幾年也是常有的事。人們普遍認為,筷子沒壞就沒有必要換。
筷子使用太久誘發肝癌
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會滋生各種黴菌,輕者可能導致感染性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疾病。嚴重發霉的筷子會滋生「黃麴黴素」,該物質已經被廣泛認定可誘發肝癌。
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含水量特別高。因為家用筷子使用頻率高,且長期用水洗滌,很容易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如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長期將筷子擺放在櫥櫃內,則可能讓筷子變質的幾率提高五倍以上。
健康用筷須知3點:
筷子壽命3~6月,變色的筷子要趕緊換
調查發現,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個月內時間時,本身的顏色會隨著時間和使用的頻率發生變深或變淺。此外,由於使用的頻率導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損。只要筷子與購買時相比發生變化,特別是顏色,就需要立即更換。
筷子顏色發生變化,表示材質本身性質一定發生變化。而造成顏色變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過程中食物、洗滌劑及空氣、出餐櫃內殘留物附著而導致。細菌的長期堆積也是發生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
筷子晾乾再儲藏,避免發霉
據了解,目前普通百姓家中使用筷子均以竹子和木質為主,極少數是金屬等材料。但這兩材料的使用相對特別,大家卻通常習慣將筷子清洗乾淨後,便放置在筷子筒或櫥櫃內。
筷子在沒有被完全晾曬後,濕度很大導致其容易發霉,從而對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在使用筷子的時候,必須保證筷子是乾燥的放置或儲藏,儘可能不提供黴菌滋生環境。
專家建議:每周將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後,放置在空氣中晾曬乾燥再使用,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且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內的黴菌。
新買筷子,徹底清洗
專家提醒,筷子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易沾染病毒和細菌以及某些化學物質。新買的筷子可以先用自來水清洗乾淨,第二次再用洗潔精來洗,最後放到鍋里,沸水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平時清洗筷子要徹底,先把筷子表面沖淨,再用洗潔精仔細搓洗筷子,然後放入消毒碗櫃中消毒、烘乾,也可沖洗並瀝乾水後,再放進筷子盒。
孕婦能旅遊嗎? 孕婦旅遊注意事項
孕婦懷孕後,肚子日漸增大,身體笨重,懷孕期間出行有許多事項需要注意。孕婦出行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在孕早期和孕晚期為了避免胎兒出現意外,最好不要選擇長期出行。
孕婦上班交通工具選擇
1、步行:
若准媽媽住得離單位不遠,那真是太幸運了,毫無疑問步行上班是首選哦。這不僅能讓准媽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且還能預防靜脈曲張和痔瘡的發生,並且有利於順利分娩。當然,每次步行上班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不超過30分鐘為宜,而且行走時速度不能太快,以免絆倒或摔跤。准媽媽上班時穿的鞋子,一定要輕便合腳,選擇軟幫的低跟鞋,以減少腳部壓力。
2、公交車/地鐵:
准媽媽注意不要站在門口位置,以防上、下車的人群擁擠而受到推搡或擠壓;站立時最好手扶車椅或豎杆,儘量不要拉車上的呆環,以防吊環搖晃而導致站立不穩。
3、自駕車:
自己開車的准媽媽最好不要採用前傾姿勢,這樣子宮易受壓迫,產生腹部壓力,易導致流產或早產。另外,孕期還在上班的准媽媽的神經比平時更敏感,容易疲勞,而駕車時精神需要十分專注,疲勞感就會加強,所以,選擇自駕車的准媽媽要量力而行。
4、自行車:
孕期只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疲勞,不僅不會有危險,還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對孕婦有益。因此,在不存在高危流產因素的情況下,妊娠初、中期適當騎自行車出行、鍛煉是沒有問題的。
孕婦外出注意的事項:
選擇合適的時間
所謂選擇合適的時間是指兩個時間都要考慮到。首先是旅遊的時間,孕婦身體體質較弱所以在選擇什麼季節或是時間段去旅遊時一定要注意目的地的氣候狀況等等會不會給孕婦造成危害。還有要注意旅遊期的長短問題,孕婦是不宜進行長時間旅遊的,避免造成孕婦勞累、飲食不乾淨、睡眠質量低下等等不良影響。
第二個時間是指在孕期哪個時間段去旅遊比較合適。女性懷孕前3個月是不宜出門旅行的,前3個月是最脆弱的時期稍不注意就會使寶寶受到傷害或是夭折。孕婦出行最好選擇孕中期最好,即4到6個月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孕婦已經適應了懷孕反應,且肚子也沒都過高隆起,所以這個階段出行比較安全、方便。孕婦應避免孕後期大腹便便的時候旅行。
避開人多的地方
孕婦外出旅行時一定要避開人多的地方,俗話說「人多是非多」,孕婦處在擁擠的人群中很容易受到傷害,雖然行人會小心避免傷害到孕婦,但是也免不了磕磕碰碰,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害母子安全,所以孕婦出行避開人多的地方,避免意外的發生。
注意休息
孕婦外出鍛煉能使身體更加強健,讓心情更加愉悅,但是也不能被風景迷惑得忘了休息哦。孕婦身體機能低,抵抗力也差,旅行時很容易出現疲勞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給身體造成壓力影響自身健康和寶寶發育。
途中有人陪同
孕婦可是不能獨自一個人外出旅行的,一定要有人陪伴,最好是在丈夫的陪同下進行。孕婦旅行很容易疲勞或是出現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幫幫她,這樣也能夠使整個旅行的過程更加放心、輕鬆。
攜帶必備藥品
孕婦出行還要帶好一些藥品以防意外傷病。旅行可不比在家裡,不可能有家裡專門為孕媽們提供的安全環境,也不可能有眾人的悉心照顧,旅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些小毛病,帶上必備藥品後就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啦,避免因為拖延小病小痛帶來的更大傷害,給孕婦旅行提供安全保障。
帶寶寶出遊 媽媽要注意什麼
帶寶寶出門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麼?寶寶嬌嫩無比,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注意呢?帶著寶寶出遊要注意到哪些問題呢?
國慶健康出行手冊
國慶長假,秋高氣爽,是出行的好時候,但是,這時候天氣變化大,出行人員多,也是容易對健康埋下隱患的時候。出行期間,免不了坐車、住宿、吃飯,在這些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讓這個假期,即玩的開心,又身心愉悅,還能健健康康。國慶出行要注意一些事項,讓整個出行,能用最好的身心去感受周圍的美景和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