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品種不斷翻新,口味多樣化,已經成了人們的消暑良伴。
經有關專家測定,100克冰淇淋中含水分74.4克、蛋白質2.4克、脂肪5.3克、糖17.3克,另含有少量的維生素A、B2、E以及鈣、鉀、鋅等微量元素———100克冰淇淋相當於35克大米飯。因此,吃冰淇淋一定要有度。
■冰淇淋是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還會降低食慾
冰淇淋中含的糖屬於精糖,不宜吃太多。營養專家建議,人一天食用30克左右糖最佳。如果一個孩子一天吃上好幾盒冰淇淋,再加上牛奶、汽水或其他食物中所含的糖,那麼,每天所食用的糖分就遠遠不止30克了。
冰淇淋的溫度一般在0℃左右,而人的正常體溫是37℃,如此懸殊的溫差對人的腸胃是一種很大的刺激,它會使胃腸血管收縮,使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如果一天中食用冰淇淋過多,冷刺激頻繁,會引起腸胃疾病。
■冰淇淋吃多胖子越胖瘦子越瘦
過度食用冰淇淋的孩子,一般是胖子越吃越胖,而瘦子越吃越瘦。因為,胖孩子吸收功能較好,冰淇淋中的脂肪和糖分無疑加劇了他們的肥胖;而瘦小的孩子一般體質較弱或偏食,冰淇淋吃多了,厭食的毛病變本加厲。因此營養專家提醒,早上、飯前、飯後以及睡前和空腹時都不要吃冰淇淋。除此之外,那些體質虛弱,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以及患有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或對牛奶有過敏症的人,不要吃冰淇淋。
■吃冰淇淋不能代替喝奶
夏季天氣炎熱,有人不願喝牛奶而偏愛冰淇淋,認為吃冰淇淋跟喝牛奶的營養是一樣的。冰淇淋真能代替牛奶嗎?
雖然冰淇淋的主要原料是牛奶,但冰淇淋還難以稱為固體奶,所以吃冰淇淋不能代替喝牛奶。另外,並非人人都適宜吃冰淇淋,如肝病、糖尿病、胃炎、結腸炎等患者就不宜吃冰淇淋,而肥胖者應選擇那些低熱量品種的冰淇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聽音樂可以改善心臟健康
研究發現,聽音樂可以改善心臟健康並能降低膽固醇水平。如果患者每天聽30分鐘他們喜歡的音樂,不僅會使他們精神放鬆,而且能擴張和清理血管,對他們的身體也有益。
通常認為,血液中一氧化氮是形成血塊和有害的膽固醇的原因,而聽音樂可以促進一氧化氮從血液中釋放出來。在美國,醫生們已經嘗試過音樂療法,英國專家對此也表示歡迎。
科學家研究發現,RedHotChiliPeppers和Madonna的歌曲可以提高耐力,而18世紀的交響樂可以使精神集中。然而,影響血液循環的關鍵不是音樂的類型,而是聽眾的喜好。
「音樂在血液循環中的影響僅持續幾秒鐘,但是因為聽喜歡的音樂所得的累積收益會持續下去,並且對所有年齡的人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美國馬里蘭大學預防心臟病學中心主任MichaelMiller進行了這項研究,「我們正在尋找更廉價、非藥物的方法來協助改善患者的心臟健康。我們認為這就是要找的處方。」
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是建立在平均年齡36歲的健康的、不抽菸的男性和女性志願者基礎上的。研究發現,那些聽他們感興趣音樂的志願者的血管上臂直徑擴大了26%%。
Miller說,血管擴張表明一氧化氮在全身釋放出來,這就降低了血栓和低密度脂蛋白(一種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膽固醇)。他還警告說,聽有壓力的音樂,包括重金屬音樂和說唱音樂,可以使血管收縮6%%,根據以前的實驗,這和吃了大量的漢堡包有相同的效果。Miller建議家長,如果他們十幾歲的孩子聽音樂感到心煩,那麼就要避免聽這些音樂,因為這可能相當於聽覺意義上的被動吸菸。
這項調查結果是位於西倫敦的Brunel大學的後續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健身房業主多年前就知道的事實———音樂可以改善情緒和提高運動成績。
夏季健身需防公共健身器械傳染疾病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很多公園、廣場和居民小區里都設置了被稱為「全民健身路徑」的公共健身器械。對此,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復康醫院院長、主治醫師王平提醒,夏季鍛煉別忘了衛生,要防止通過健身器械傳染疾病。
王平說,由於安裝在露天環境內,大多數健身器械缺乏定期清洗和消毒,另外這些健身器械每天要與許許多多的人打交道,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都可能通過人體皮膚沾染在健身器械的表面。特別是在夏季,有些鍛煉者常用出汗的雙手抓握健身器,有人甚至會在健身之前往手心裡吐一口唾液以增大摩擦力,這些習慣都有可能把健身器變成病菌停留、傳播的中間渠道。
王平說,夏季天氣炎熱,病菌比其他季節更活躍,急性結膜炎、細菌性痢疾和皮膚病也更容易傳播。所以健身者可隨身帶幾張濕紙巾,在使用公共健身器械之前,先將健身器的扶手等部位擦拭一遍,健身之後再擦擦手和胳膊,每次健身之後要仔細洗手,洗手之前不要直接用手擦眼睛、嘴或吃東西。
頭髮防曬:可用綠茶泡水清洗
夏季如何午休才科學
夏季白天相對較長,晚上又常常悶熱使人難以入眠,人們經常睡眠不足。有句俗語證實了這個情況,「春困秋乏夏打盹」,所以,人們經常會採用午休的方式來緩解睡眠不足。研究表明,有效的午休可以改善大腦代謝,使得上午勞累的腦神經獲得更充分的新鮮血液和養料,這也就是為什麼午休後大家會覺得很輕鬆;此外,規律的午休可以降低「心絞痛」、「腦梗塞」的發病率。然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只有適當的午休方式才能夠增加下午的精力、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那麼,怎樣的午休才算得上科學呢?第一,午休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不少人都覺得,中午時間很短,睡覺不解乏,或者困了也強撐過去,或者一覺就一下午,起床以後沒多長時間就該吃晚飯了。這樣沒有規律的午休極易導致人體的「生物鐘」紊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夜間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更加可怕的是,那些原本就有「高血脂、高血黏」的亞健康人群,無規律的長時間午睡增加了「中風」的機會。這是因為睡眠時人體內血液的流速相對較慢,血液中過高的血小板和纖維就更容易堆積到不光滑的血管壁上,形成了血栓,引起大腦血管狹窄或者堵塞,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中風」。實際上,只要中午臥床休息二十分鐘至半小時,就可以達到舒緩身體、養護大腦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