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以氣虛,氣息低微、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原因大概有: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如孕育時父母體弱、早產、人工餵養不當、偏食、厭食,或因病後氣虧、年老氣弱等。
氣虛體質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氣虛的主要症狀是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無力。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氣虛體質如何調理
1、氣功鍛煉:
腎為元氣之根,故氣虛宜作養腎功,其功法如下。直立,雙腳併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連續做十餘次,常練可固腎氣。
2、飲食調理: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馬鈴薯、大棗、胡蘿蔔、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
補氣虛的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氣虛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蔔纓、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胡椒、蓽撥、中指、紫蘇葉、薄荷、荷葉;
忌食或少食: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蔔、地骷髏、芥菜、薤白、君達菜、砂仁、菊花、茶葉及菸酒。
相應膳食:懷山百合蓮子湯;參藥煨乳鴿;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3、藥物養生:
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金匱薯蕷丸。脾氣虛,可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腎氣虛,多服腎氣丸。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秋後不同體質養生有重點 血瘀體質要清心
「秋者,揫 也,物於此而揫斂」,立秋是秋季的開始,萬物結實成形,收穫的季節到來了。「立秋涼風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南方往往還是「秋後一伏熱死人」。
血瘀體質立秋後飲食小貼士
適宜:黑米、黃豆、高粱、銀耳、黑木耳、甘藍、四季豆、桃、鯽魚、桃仁、紅米、紅糖一般立秋後仍然會持續一段高溫天氣,許多地區常常有暴雨光顧,空氣中濕度也很大,人們不但感受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會覺得有些悶熱,中醫將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稱為「長夏」。長夏季節濕邪最易傷脾,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導致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加重血瘀。正所謂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因此血瘀體質在此節氣應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黃豆、紅豆、高粱、銀耳、黑木耳、甘藍、四季豆、桃、鯽魚、桃仁、刺梨、紅米、紅糖等可以常吃。「三伏烙餅攤雞蛋」用來「貼秋膘」即可。
少吃:豬肉、西瓜、香瓜、冷飲、冷食、油膩、蔥、姜、蒜、椒《月令》:「立秋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雖然立秋後天氣炎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寒涼之物仍然不適合血瘀體質,寒涼容易損傷脾陽 ,勿恣涼冷,《法天生意》說:「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秋瓜壞肚」。所以應減少進食西瓜、香瓜等寒涼瓜果,並少吃冷飲、冷食。另外,傳統意義上的貼秋膘並不太有利於血瘀質保養脾胃,還是要少吃一些大魚大肉,油膩飲食,不給虛弱的脾胃增加過多負擔。《素問:臟器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泄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食蔥、姜(包括新姜)、蒜、椒等辛熱食物。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麵條《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麵條)」。
血瘀體質立秋運動小貼士:運動活血、毋發大汗運動是活血化瘀的必要條件,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改善經絡氣血不暢,從而減輕血瘀。但立秋時節運動時應注意保持呼吸的均勻和深度,有意放慢呼吸頻率,這樣才能充分推動血液在周身的運行,使經絡臟腑氣血調和。跑步時可以採用三步一呼吸或四步一呼吸的方法,配合一些經絡拉伸的平緩運動比較有利於血瘀體質。毋發大汗,保全元氣,汗出太過傷陰亦傷氣。
血瘀體質立秋起居小貼士:少空調勿熬夜、勿久視防傷血血瘀體質血行不暢,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在立秋之後要少接觸空調環境,過分依賴空調,則會加重體寒血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主收,此時養生應順應節氣特點,注意早睡早起,勿熬夜,不過度使用體力和腦力。熬夜傷血耗氣,最易加重血瘀體質的不良狀況。久視傷血,看電腦、電視,用眼1小時左右應適當休息,以避免傷血而對血瘀質不利。另外,勿冒極熱,躲開高溫時段,避免秋日暴曬,以免身體、皮膚受到傷害。
血瘀體質立秋後情緒小貼士:清心寡欲最養心
養生重在養心,這是《黃帝內經》留給我們的養生智慧之一。養心的方法,沒有比儘量減少欲望更好的了。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所以,養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欲望。別老盯著個人那點利益,得失自有平衡,放開一切去享受一下初秋的美好吧:「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血瘀體質立秋後茶飲小貼士:三花茶
菊花、茉莉花、荷花三種干品各5克。將菊花、茉莉花、荷花用沸水洗淨,以沸水沖泡,加蓋燜至稍涼後即可飲用,可沖飲2-3次。三者聯姻可清暑解熱,去濕活血,而且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很適合血瘀質立秋時節飲用。
突發麵癱怎麼辦?針灸按摩治療有效果
提起面癱,我們都會想到「嘴歪眼斜」,但面癱的臨床表現不止這一個方面。下面小編就告訴你面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並介紹針灸按摩方法治療面癱。
面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面癱往往突然發病,表現為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面癱的一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
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病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癱根據面神經受損的位置不同,而表現有所不同。周圍性面癱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一般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嘴歪眼斜、鼓腮漏氣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針灸和按摩治療面癱有效果
針刺療法:常用的針刺主穴為翳風、下關、頰車、陽白等穴,配穴可選四白、魚腰、地倉、合谷等穴。針刺宜用弱刺激手法,並可採用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等手法,每天交替使用。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20分鐘,連續治療10天為1個療程,一般需作2~3個療程的治療。此療法適合面癱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採用。
按摩療法:用手掌和熱毛巾在頜面部自下而上地推揉患側肌肉,每日推揉3~4次,每次推揉10分鐘。可改善面癱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環,興奮其麻痹的面部表情肌,使其早日康復。
用民間驗方治療面癱也很有效。例如,取生蓖麻子仁7粒,將該藥去殼搗爛,敷在面部的牽正穴上。如左臉歪斜可貼在右臉的牽正穴上,如右臉歪斜可貼在左臉的牽正穴上。
需要注意的是,面癱患者在發病的初期應注意保暖,可用棉墊、大口罩或其他棉質物品保護患側面部。同時,面癱患者應注意休息、減少外出、避免風寒、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溫暖,要用溫水洗臉、洗澡。患者還應經常對著鏡子練習各表情肌的動作,如皺眉、閉眼、鼓腮、撅嘴、露齒等。經常做這些動作,可以維持肌肉的緊張力,防止肌肉萎縮。
拔罐後不宜馬上洗澡 中醫拔火罐常見4種體位
拔罐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拔罐在生活中也廣泛的被應用,一些部位發生疼痛的時候,我們可以拔罐止痛。拔罐還有很多的好處,很多人會問了,拔罐要採取哪種體位呢?是坐著好還是躺著好呢?下面就為大家說說有關拔罐的常識。
潤腸通便 中醫刮痧三部神曲
刮痧拔罐療法相對於其他非藥物療法,對穴位的位置要求沒有那麼精確。好多人對於刮痧穴位的認識有一個誤區,實際上並非只在某個點那麼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