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能消愁嗎?

  人們普遍認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條件好了,在工作之餘小酌一兩杯,既舒筋活血又解除疲勞,何樂而不為?此外,親人團圓、朋友相聚,「無酒不成席」,有酒助興,既添加了熱鬧的氣氛又增進了親情和友情。「賭錢把人情推遠了,喝酒把朋友拉近了」。小量飲酒無可非議,何況許多研究還證明,每天小量的喝些紅葡萄酒對身體還有益處,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的硬化呢。 
  確實,「飲酒能消愁」,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酒精入肚之後,很快就被胃腸吸收,由血液進入大腦,對大腦立刻產生一種猶如麻醉劑似的抑制作用。它首先抑制高級的神經中樞。我們知道,大腦中的高級神經中樞對低級神經中樞的活動起控制作用。一旦高級神經中樞的這種控制作用減弱,飲酒者的精神活動範圍就大為縮小,低級神經中樞的活動就主導了他們的行為。他們常舉止輕率隨便,沒有顧忌;缺乏任何現實根據地愈加自信;疲乏感消失,感到精力充沛,加上在理智和道德方面責任感的束縛解除,他們很容易感到莫名其妙的喜悅和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平時的煩惱、緊張、羞愧等情緒自然也就統統煙消雲散了。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醉漢都是興高采烈的。有些人由於自我控制能力減弱,那些平時被壓抑的、潛藏在內心的個人情緒特點在酒精的誘發下就可能顯露出來。於是,他們就可能陷入到狂喜、暴怒、悲痛、絕望等情緒中。這時,他們很容易被區區小事激怒甚至痛哭流涕。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借酒消愁的人,從情緒上可以得到暫時的寬解。但是,飲酒卻不能自制,導致酒精依賴,就是百害而無一利了,長久下去必將墜入疾病的深淵。
  酒精依賴者們嗜酒如命,「見了酒就走不動道」。長此以往,他們的性格會逐漸發生變化:工作不負責 任,玩忽職守;自尊心喪失殆盡(原先正直淳樸的人也可能為了杯中之物而撒謊、偷竊、欺詐);自私自利,不顧他人,連家庭也不顧;好自我吹噓,自鳴得意;情緒不穩定,動輒與人爭吵不休。
  同時,他們的記憶力大大減退,剛剛發生過的事情轉眼就能忘得乾乾淨淨。為了填補記憶中的空白,他們會編造出一套「事實」,說得有鼻子有眼,給人以「撒謊」的印象。其實,他們真的確信自己所說之事為真。這是記憶力明顯被損害的表現。
  酒精中毒者還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尤以幻聽、幻視為多見。病人會聽到有人說他的壞話,會看見生動逼真的幻象。有時,他們見到的幻象十分可怕,比如見到滿地的毒蛇蠕動,滿牆的蜈蚣爬行,滿屋的狐狸亂竄……為此,病人極度恐懼、呼喊躁鬧。有的病人還出現觸幻覺,感到身上被通了電,電流在體裡竄來竄去,麻酥酥地,十分難受,並由此而推斷有人加害於他……
  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性功能減退,而酒後又性慾亢進,加上此時缺乏溫情,行為魯莽,使妻子感到憎惡。妻子若對酒醉丈夫的要求略微表示勉強,就會招來一場醋海風波。醉漢那無法遏制的、毫不自省的憤怒、猜疑、嫉妒會一起發泄出來,演出一場不顧後果的野蠻劇。次日清醒後,他又會不斷地請求妻子寬恕,但猜疑未去,且與日俱增。最終,在未飲酒時猜疑和嫉妒也不消失,導致病人產生病態型的嫉妒妄想,時常跟蹤監視、威脅毆打妻子。
  除了精神症狀外,長期嗜酒還會損害中毒者的心臟、肝臟、腎臟,造成慢性胃炎,並導致多種維生素缺乏等軀體疾病,神經系統的病損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勸酒」似乎成了我國的文化。不喝不行,喝少了也不行,非要把對方灌醉,吐得昏天黑地,他(她)才肯罷休。其實,「勸酒」出於這兩種動機:其一,出於一片熱情,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其二,故意使壞,惡作劇,非看對方出洋相不可,或者平時兩人有過節,趁「勸酒」之機「報仇」。
  據調查,不少人染上嗜酒如命的癖好,可能源於其家庭不睦、婚姻不幸、事業不順、人事不和等,在現實生活中受挫,於是他們躲進杯中以求解脫。可見,要戒除酒癮,還應從解決這些社會心理因素著手,才能收到實效。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同事和你搶功勞 你該怎麼辦

  在辦公室政治的字典里,從來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只有「巧妙」、「不巧妙」。辦公室不是人才市場,這裡沒有「能者上,不能者下」的標準衡量體系。於是,懂得開發自己的情感智力,就是贏得辦公室「政治鬥爭」的前提。 

    那麼,怎樣去開發自己的情商呢?情商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1、能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感,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覺感知的基本能力。 

    2、自身動機,這是一種使其情感專注的能力。 

    3、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是使其感受力適應各種情況的能力。 

    4、情感歸向,或者稱對他人情感的感知,這種對他人的關注導致利他主義。 

    5、掌握好人際關係,具有與他人交往的才能。 

    很多專家認為,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的人,要想讓自己的情商得到突破,競爭合作意識、角色轉換意識、形象意識、敬業意識和學習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尤以競爭合作意識、角色轉換意識和學習意識最為重要。 

  同事和你爭功怎麼辦? 

    當你挖空心思想出一個好主意,或者你勤奮工作為公司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時,卻有人試圖把這份功勞歸為己有。面對這種情況,你該怎麼辦?下面幾種方法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用簡訊澄清事實。寫的信不能有任何壞的影響,簡訊內容一定不能讓對方產生不快。寫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對方,自己當初隨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樣演變到今天這個令人欣喜的樣子。在信中適當的地方,你可以寫上有關的日期、標題,可以引用任何現存書面證據。在簡訊的最後要建議進行一次面對面的討論,這是很重要的,這能讓你有機會再次含蓄加強一下你的真正意思:這主意是你想出來的。 

    誇讚對方,重申自己的作用。對這同事獨一無二的才能和見解大加讚賞,這種方法對職業女性來說特別需要。很多研究者發現,女性員工喜歡從「我們」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來做事,所以她們的想法和首創就常常會被男性同事挪用。 

    退出爭奪戰。初看起來,這似乎不是一種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對某些人來講,這或許是最好的。你應該問一問你自己:哪個更重要,是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還是獨自擁有想出這個點子的名譽?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則問題」之外其他並無妨礙。在這些情況下退出爭奪戰顯然是明智之舉,是上上之策。

給職場懷才不遇者的三建議

  在眼前這個社會上,「有才華的窮人」比比皆是:好高騖遠剛畢業的大學生們,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職者、文學青年、搞理論研究群體、單位里持才傲物的知識分子,還有那些為理想有過追求,付出過艱辛勞動而時運不濟失敗了的人們…… 

    「有才華的窮人」太多太多,讓我們來抓出幾個有代表和啟示意義的典型。 

    《致加西亞的信》中題為「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的序指出: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以頻繁跳槽為能事,以善於投機取巧為榮耀。老闆一轉身就懈怠下來,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工作時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不思自省,卻以種種藉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懶散、消極、懷疑、抱怨……種種職業病如同瘟疫一樣在企業、政府機關、學校中蔓延,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徹底消除。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我們是否真的能順利前行?在現實世界裡,到處看到的都是有才華的窮人。 」 

    「有所施才有所獲。如果決定繼續工作,就應該衷心地給予公司老闆以同情和忠誠,並引以為豪。如果你無法不中傷、非難和輕視你的老闆和公司,就放棄這個職業,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心靈。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機構的一部分,就不要誹謗它,不要傷害它——輕視自己所就職的機構就等於輕視你自己。」 

    這篇序實際上概括出了兩種「有才華的窮人」: 

    第一種: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以頻繁跳槽為能事,以善於投機取巧為榮耀的人。套用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名詞來解釋:他們沒能處理好自己面臨的「生產關係」,他們對任何工作對任何創造,都缺乏一種必不可少的敬業精神。

傳媒專業「海歸」的五大職業方向

世界的傳媒熱造就了傳媒業的廣闊就業空間,也使擁有「海歸」背景的傳媒類優秀人才的待遇水漲船高,甚至達到了年薪數十萬元以上的水平,成為「金領」階層。以傳媒類專業的五大類別劃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有: 1、新聞類傳媒: 職業方向:可以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工作,也可以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工作。此外,還可以在廣告、公關、出版等領域工作。 2、營銷廣告類傳媒: 職業方向:既可以在政府部門也可以在私人企業從事工作,其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理、廣告設計、廣告執行、營銷諮詢等。 3、大眾傳媒類 職業方向: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公關人員,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找到理想的工作。 4、媒體發布類 職業方向: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未來的職業包括攝影、編輯、數碼編輯、音效處理、互動遊戲設計、光盤媒體製作、網絡設計等。 5、創作表演類 職業方向: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未來的職業包括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

職場壓力,有多少減壓選擇

無處不在的職場壓力「我常常夢見自己顫巍巍地走在鋼絲上,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我覺得自己就像背負著三座大山,累得氣喘吁吁,卻找不到一個可以給予我幫助的人」……很多來訪者這樣向我描述他們在職場如履薄冰、筋疲力盡的情景。儘管這些來訪者的背景不同,但是面對職場壓力,他們的感覺全都一樣:無處可逃!案例一:28歲的余艷在一家外企做經理助理。在競爭的壓力下,她利用業餘時間拼命攝取知識,周六周日全在各種培訓班中度過,至今仍是單身,連目標對象都沒影兒。然而隨著手裡握的資格證書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大,她也越來越焦慮。余艷不知道自己考到的證書什麼時候才能派上用場,知識的攝取何時才能到頭,什麼時間才能解決個人問題。由於焦慮,她患了失眠症和強迫症。案例二:35歲的王林不僅工作能力強,待人也很誠懇,博得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信任,去年由普通職員提拔為部門經理。上任後,他千方百計滿足上級的各項指示,保證出色完成任務;對同事和下屬也是有求必應,儘可能地幫助他們。為此,他經常加班,很晚才能回家。即使周末,他也常帶著沒處理完的文件或需要寫的報告回家,干到深夜。由此,他與妻子、孩子的交往卻越來越少,有時還無故向家人發脾氣。案例3:32歲的田慧是一家外企的資深員工,工作5年後,她終於被提拔為公司的「業務骨幹」。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漸擴大,她的工作更繁忙了。去年,田慧做了部門主管助理。然而,她已經高興不起來了,她認為自己很賣力,業績也不錯,但公司給予她的卻是那麼吝嗇。32歲,對於女人來說已不再年輕,她至今還未做母親。她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到未來了,開始焦慮、煩躁不安。從這些案例上,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人不適應;職場競爭激烈,工作任務重,由此帶來工作緊張;老闆苛刻,難以溝通;發展空間小,沒有前途等等許多因素困擾著上班族。另外,職場上的複雜人際關係讓上班族身心俱疲。」這些都是導致來訪者在職場中難以承受的壓力源。可以說,職場壓力無處不在。那麼,在壓力面前,我們有多少選擇呢?面對壓力,我們的選擇如何才能化壓力於無形?面對職場壓力,其實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1.重新定位人生目標與社會角色。簡單地說,就是你準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準備達成哪些目標。這些看似與具體壓力無關的東西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十分巨大。比如,我們常常聽說,「以前我一個月就掙一兩百塊錢,但是當時感覺很幸福、很快樂;如今月收入一兩萬,卻覺得身心俱疲,壓力很大。」其實這種人把掙錢當成了生活的主要目標,而不是獲得幸福的途徑。自己變成了掙錢機器,當然就感覺不到幸福、快樂了。2.善於溝通,尋求社會支持(包括專業的社會服務系統,如心理諮詢機構、壓力管理中心等,也包括我們自己的親朋好友)。很多白領長期存在失眠、全身疲乏無力等生理問題,卻常常被當作是正常的生理疲憊而忽略了。其實,這些都有可能是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出現的預兆。如果實在不好意思尋求專業幫助,向親朋好友傾訴也是不錯的辦法。當你被悲傷、憤怒、急躁、煩惱、怨恨、憂愁、恐懼等情緒所占據時,通過向親朋好友傾訴、宣洩、嘮叨,在他們的勸慰和開導下,不良情緒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能量會大大提升。3.找一找工作壓力出自何處。分析一下,自己工作中哪些關鍵因素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在明確壓力來源的基礎上,評估工作壓力對自身的影響會有多大、持續多久等。有些人做事面面俱到,力求最好,但現實與願望經常相違,所以有時「差不多」的原則還是可取的,這樣會大大減少壓力的產生。面對激烈競爭時,心胸放寬些,不計較一時成敗,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和壓力,使生活和工作處於更平和、從容、淡泊的狀態。4.放慢工作速度,進行時間管理。如果你被緊張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好把工作放一下,休息一下後你可能會做得更好。同時還要注意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因為工作壓力的產生往往與時間安排的緊張感相生相伴的。在進行時間安排時,應權衡各種事情的優先順序,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5.娛樂與放鬆。有規律地鍛煉身體,平衡飲食結構,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如吸菸、酗酒等。改變自己的生活、工作節奏,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娛樂與放鬆,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散步聊天、跟孩子玩、讀—本好書等。建立健康的娛樂消閒模式,培養健康的業餘愛好,從而舒緩壓力。雖然職場壓力無處不在,我們無處可逃。但是面對壓力,其實我們還是有很多選擇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壓力就可能消失於無形,還有可能成為我們職場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