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的健康信息 你讀懂了嗎?

   汗液是身體的代謝產物,蘊含著很多的信息。從出汗可以透視身體的健康狀況。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通過出汗部位和汗液的狀況看出身體的健康狀況。

  形形色色的「奇汗」,可作為窺測疾病的診斷依據之一。

  冷汗:每當人在生病、受驚嚇或心緒格外緊張、生理心理功能失常時會不斷地排出大量淡而無味的汗,觸之發涼,出汗後常常有「心有餘悸」之感。

  黏汗:汗出黏膩,發稠發熱,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燒,服用解熱退燒藥後的一種病症汗。此種汗表明身有濕熱不清,需通楱去濕去熱,方可痊癒。

  鼻汗: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兩側滲出,汗珠晶瑩可見。若病變見於肺氣宣洩失常,多見於肺虛病人。

  額汗:汗出局限於頭額部,甚至汗如蒸汽,故有蒸籠頭的俗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臟腑內傷者,均可引起頭額汗。

  半邊身出汗:指半邊身體多汗,而另半邊身體無汗或出汗甚微。多因氣血不足內阻經絡所致,常見於青年人高血壓腦病,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勞心汗:係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無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統血而胸汗涔涔。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手足汗: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凡脾胃濕熱內蒸不宣、血虛、陽虧、中陽不足,均可導致手足多汗。

  焦味汗:汗出津津,綿綿不斷,散發出一股糊焦或燃煤味。重者焦味甚濃,可刺激周圍人打噴嚏、流清涕。此症局限於青年人男性,系因手淫頻繁,或經常夢遺滑精,又不注意清洗會陰部者。

  此外,高燒病人的戰汗,手術或女性分娩之後的虛汗,生命垂危、彌留之際的脫汗,都是不同病症或不正常的奇汗。

 

${FDPageBreak}

  夏季4種出汗異常要當心

  夏天出汗很頻繁,不過出汗過多也是身體給我們健康的提示。例如,白天動一動就出汗是氣虛的表現,應該注重清淡飲食。半夜出汗多是盜汗現象,可多吃些百合、雪梨等食物滋陰……當出現以下4種出汗異常時,要多加注意。

  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出汗也越來越頻繁。專家提醒,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無明顯疾病的異常出汗,則意味著身體需要調理。

  1.白天動一動就大汗

  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

  支招:飲食上可選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增強體質。

  2. 手足心汗多

  到了夏天,許多人的手心就很容易出汗。通常這樣的人,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

  支招: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征,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3.頭面部汗多

  很多人一吃飯頭上就大汗淋漓,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支招:若同時有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應注意清淡飲食。

  4. 半夜出汗多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盜汗」。

  支招:可選百合、雪梨等滋陰,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FDPageBreak}

  汗多的表現及飲食療法

  自汗

  表現: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經常出汗不止,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自汗的人多數表現為精神不振、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怕冷等。

  原因:「肌膚腠理鬆弛,不能顧攝」,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這種人肺氣虛弱、衛陽不固,通俗地說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致使津液外泄。

  治療: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飲食上可以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參瘦肉湯、黨參北芪瘦肉湯、西洋參燉雞、五指毛桃燉雞等飲用。如果是虛不受補的人,要用太子參煲湯。

  盜汗

  表現: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清醒以後出汗就停止了。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乾燥等特點,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原因:汗多傷及心陰心陽而造成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則津隨液為汗。

  治療: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用沙參麥冬煲老鴨,平時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服用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

  夏季出汗多酸味食物解渴

  酷暑來臨,高熱、中風、腹瀉、心梗……除了病人增多,人們普遍感覺不適。氣象對人體的傷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溫度、濕度、氣壓、風力、日光等,這些因素或單獨「行動」,或綜合「侵襲」,會引起人體代謝、內分泌、體溫調節等一系列功能失調而致病。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將上述各種食物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則可充分滿足心臟和脾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

 

${FDPageBreak}

  防暑降溫要科學

  專家建議,科學降溫,這是戰勝持續高溫的保健良策。最理想的溫度是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7℃。老人、小孩體溫調節能力差,應儘量少「孵」空調。長期在空調環境裡工作、生活的人,應穿一件外套。坐著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可在膝關節部位覆蓋一塊浴巾,不能貪圖一時涼快,對著風口吹,以防低溫對人體損害,發生月經不調、頸椎病、關節炎。

  止汗對策 清新乾爽過夏天

  夏季教你怎樣擺脫汗味的小竅門,在持續高溫的夏季,很多女性經常會因為在公共場合露出腋下的一片濕漉狀而尷尬不已。你想要做個夏季清爽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夏季止汗清新對策。

  中醫按摩輕鬆止汗

  將拇指指尖立起,用力點按合谷2-3分鐘,穴位局部出現明顯酸痛感;再用拇指指腹順時針輕揉復溜3-5分鐘,穴位局部出現輕微的酸脹感;復溜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注意合谷穴是重點,復溜穴要輕揉。

  夏季止汗茶

  黃芪10g、白朮10g、防風5g、浮小麥10g沖水代茶飲,每一劑藥茶可以喝1天。

  小麥糯米大棗粥

  浮小麥60克、糯米20克、大棗15個(去核)放入沸水中同煮,煮粥至熟爛,吃時可放白糖或紅糖。分數次將粥吃完。

  烏梅黑豆湯

  將烏梅15克、黑豆30克、浮小麥50克,放入沸水中煮成濃湯,去掉殘渣,剩下的汁加蜂蜜調味即可。

 

${FDPageBreak}

  生活小常識

  1、大量出汗後不要直接進入空調房間,應當先用毛巾擦乾,再用溫水沖洗。

  2、身體出汗過多者,要特別注意及時更換汗濕衣服,並用溫水洗澡,保持皮膚乾燥。

  3、所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的女性一定要「常戴常摘」,經常清洗,以免滋生病菌,生成「首飾病」。

  4、香體露真能止汗嗎?目前,市面上標榜「出汗」的香體露種類五花八門,到底功效如何?其實,香體露如果使用不當,很容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秋養生祛暑養肺護肝

  「立秋養生」要祛暑養肺護肝

  8月7日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天的開端,天氣逐漸由夏入秋。但雖然立秋將至,此後氣溫還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會虎視眈眈。如何在立秋時節養生健體呢?中醫專家建議,立秋養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飲食上及時調理膳食,宜祛暑滋陰,同時合理應對早晚溫差,還要預防高溫傷害,並加強保養立秋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肝肺。

  立秋飲食宜祛暑滋陰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早晚溫差漸大預防感冒

  立秋過後,再加上時而來襲的颱風影響,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提醒市民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一些人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另外,近來突發降雨天氣較多,市民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立秋時節宜養肺護肝

  立秋將至,初秋時節應重點養護哪些部位?預防哪些疾病?可選用何種方法來調理、養護身體呢?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後,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當心「秋老虎」依舊傷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後濕氣逐漸減弱,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也會逐漸減少。但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天氣也逐漸轉向乾熱。特別是立秋過後,還可能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曬工作。

  編輯推薦:

  立秋養生注重四方面調養

   立秋養生八大禁忌

   立秋:增咸酸少辛辣 五形人養生食療方

胃病患者應多吃麵食 「稀飯養胃」要因人而異

  醫學專家說稀飯養胃就因人而異的。很多中國人愛喝稀飯,「稀飯養胃」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中醫院消化科專家介紹,「喝稀飯傷胃」的病人在胃病人群中能占到兩成,「疾病譜在變,食譜也要變」,有胃病的病人反而應多吃麵食。下面,我們且看看專家們對此是如何解釋的吧!

  南京一患有淺表性胃炎的市民,聽說稀飯養胃,半年多來每天堅持早晚喝稀飯養生。日前,該市民在醫院胃鏡檢查發現,患上了嚴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整個食管已經糜爛。

  醫院消化科主任解釋,以前生活條件差,吃不飽,吃不好,患萎縮性胃炎的人比較多,導致胃酸分泌不足。這個時候,吃稀飯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所以才有了「喝稀飯養胃」一說。

  但是,現在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後,人吃得好,也吃得更飽了,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這部分病人並不適宜喝稀飯養胃,「稀飯是酸性的,繼續喝稀飯,反會火上澆油。」

  專家介紹,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因此,養生不能拘泥於老的傳統和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以上,是專家們征對稀飯養胃應當因人而異的解析。現在,你明白了吧!專家建議,胃病患者能否用「稀飯養胃」應根據病情諮詢醫生意見。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現代都市人而言,應多吃饅頭、包子、麵條等麵食,麵食屬鹼性,可以讓胃的酸鹼達到平衡,有助於減少胃病的發生幾率。希望以上小文能幫你養好自己的胃吧!

盛夏慎防「陰暑」

盛夏酷暑難耐,氣候炎熱潮濕,如果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低下,對炎熱的天氣難適應,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散熱機能發生障礙,則易發生中暑,中醫謂之「傷暑」。中醫認為,傷暑有陰、陽之分,貪涼引起的中暑就是「陰暑」。

天氣暑熱 慎防情緒「中暑」

今年夏天,周女士無故出現了令自己與家人都不能理解的怪異情緒:去超市買東西結賬,只要前面排著人,心裡就急躁得不行,連連催促收銀員動作快點;到商場看到人多,馬上就覺得大汗淋漓,控制不住地想與人吵架;回到家,稍有不如意就指責家人……醫生提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情緒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