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通過拔罐可自測體質和身體狀況呢?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緩解因氣血阻滯引起的頸間疼痛和感冒等。由於中醫講究體質的辨證論治,拔罐後觀察皮膚的顏色、氣味等,可以了解此時身體的狀況以及自身體質。
1.皮膚呈白色:體內溫氣重
表現:在皮膚顏色的改變上,如出現白色的小水珠,則表明為體內濕氣重。有的人體內濕氣嚴重,水濕多而毛孔一時無法全部排出體外,拔罐後會表現為皮膚起小水泡。
方法:體內濕氣重,單靠拔罐可能無法全祛除濕氣。最好的方法便是讓陽光照射。人體內的陽光便是陽氣,補充陽氣才能讓濕氣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關元穴、子宮穴,利用一個灸盒便能將兩個穴位同時艾灸。
2.出現黃色物質:體內有病邪
表現:出現黃色的物質,可能說明體內存在其他病邪;黃色的物質又散發著一股惡臭味,通常是皮膚病,如痤瘡。
方法:利用蓮花針拔罐逐淤法,在皮膚表面用蓮花針敲刺後再拔罐,此時會將體內的淤血一同排出體外。
3.皮膚呈黑紅色:感冒引起
表現:拔罐後皮膚呈黑紅色,無分泌物,顏色偏紅多為「痧」,通常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還可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感冒症狀。
4.皮膚呈偏黑色:勞累勞損所致
表現:顏色偏黑色為淤血阻滯,通常的症狀為勞累、勞損。
方法:勞損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過手法按摩配合中藥燙療,利用熱療活血通絡。
拔罐注意事項
在家中拔罐時,需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在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拔罐,且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拔罐的舊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為了安全起見,推薦家庭常用真空拔罐,操作簡單、調控自如,而且安全性高,不會因操作不當引發燒傷事件。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簡單運動招式預防關節疾病
膝關節損傷疼痛、屈伸受限影響生活工作,如不能做到早重視、早發現和治療導致病情進行性發展,關節病後期的最終結果是關節軟骨廣泛退變和大面積缺損,關節畸形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和運動,健康指數急劇下降,嚴重者甚至致殘。
關於治療,尤其是中後期患者,目前國內外所採用的保守療法多數不可痊癒只能緩解,而可根治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但增加患者創傷痛苦,也往往會導致心理疾患和加重經濟負擔,因此,防治關節病已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
防治關節疾病勝於治療
防治應從兩方面闡釋,想讓關節不老化不符合科學規律,人一衰老,器官的關節也會退變,但從另一方面而言,在最初關節發生症狀時就足夠重視,或防患於未然儘量保護還未受到侵犯的關節軟骨以延緩關節退化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諸多預防方法中,除了已為人熟知的控體重、避風寒、減少攀登和避免外傷外,針對關節肌肉的主動鍛煉往往會被忽視,而其卻是預防中最應被重視的環節,因為「筋骨相連」,關節骨骼運動需肌肉帶動,若肌肉無力骨頭間縫隙減小壓力增高,會加快磨損和退變,反之若肌力強大帶動骨骼間正常運動軌跡,可降低韌帶半月板損傷幾率,延緩軟骨磨損,避免關節疾病早至。
膝關節肌肉鍛煉要使大腿強壯,首要發展大腿正前方的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功能是使膝關節伸直,也可屈髖關節,以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肌腱並使膝伸直,人就是主要用這塊肌肉來行走和奔跑,可見其對於膝關節的重要性。
股四頭肌非負重直腿抬高訓練
患者仰臥,膝關節儘量伸直,大腿前方股四頭肌收縮,儘量背伸踝關節,緩慢抬起整個下肢離床面約15cm,保持5秒鐘後緩慢直腿放下,10次一組,每天100~200次,左右腿可交替練習。
床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仰臥床上,雙膝併攏屈曲90度,保持健側膝關節屈曲90度,患側膝關節緩慢伸直保持5秒,緩慢放下,每日50~100次。
床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坐在床邊,雙膝關節自然垂下,雙手扶大腿,儘量背伸踝關節,然後雙膝關節伸直,保持5秒鐘後緩慢落下,每日50~100次。
靜蹲練習
兩腿分開兩腳間距離比肩稍寬,直立下蹲,大腿肌力強大下蹲角度可屈膝90度,大腿肌力弱輕度屈膝即可,下蹲時會有一個疼痛角度,有人蹲到30度疼,有人蹲到60度疼,練習時避開疼痛角度,一次下蹲持續時間是蹲到不能堅持為止,兩次下蹲之間休息一分鐘,連續30分鐘為一次,每天練習1~2次。(註:此練習不適宜老年人)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早就提出順應氣候變化的動態養生以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主導思想,提出預防重於治的重要性,《靈樞·逆順》中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疾病傳變,日常生活中已習慣成自然的動作和不經意間的點滴習慣,往往是積累成疾病的重要原因,這條規律適合闡釋大部分病症的成因,如果平日能做到既在本職繁忙工作中努力,又在經意間的「治未病」工作中努力,各種收穫都會在隨時。
秋季飲食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秋季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1、睡前吃些高纖維食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說:「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穀類食物,有助於睡眠。」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只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的最後時刻補充一下。
2、用涼開水泡紅茶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與青菜或胡蘿蔔相比,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幫你抵抗皺紋和癌症的侵擾。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以上紅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襲的幾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熱水泡茶會比冷水泡茶釋放出更多的咖啡因與單寧,導致周期性頭痛、失眠等症狀,而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
3、有些素菜要「葷」著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專家表示,南瓜、胡蘿蔔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營養素吸收。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里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4、涼菜的汁用來蘸著吃
很多人去飯店都喜歡點盤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覺得這樣能補充維生素。其實,這些菜中的醬汁反而會給原本健康的菜帶來不少熱量。最好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裡,用切好的菜蘸著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只是原來的1/6。
5、冷水洗肉,熱水洗菜
許多人洗肉前,喜歡拿熱水泡上一會兒。殊不知,用溫水或熱水洗肉,不但容易變質、腐敗,做出來的肉口感也會受影響。最重要的是,會加速肉中蛋白質、胺基酸和B族維生素的流失。與之相反,洗各類果蔬時用溫水更好。專家指出,溫水比涼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農藥殘留。
6、每餐之前喝兩杯水
控制體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飢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布倫達.戴維說:「喝水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法。」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美國格拉斯哥大學肥胖專家邁克·里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麥片粥,同樣含熱量少,還有助於增進飽腹感。
7、複合維生素飯後吃
專家表示,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食品放置時間過長,或油煎、烘烤等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複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葉酸、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通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於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8、生吃洋蔥防心臟病
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這就大錯特錯了。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每天生吃半個,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好膽固醇」。尤其在吃烤肉這樣不怎麼健康的食物時,裡面的洋蔥就像你的「救命草」。專家指出,洋蔥對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病人確實有好處,而且生吃、涼拌效果最佳。
9、深色水果抗衰老
買水果時拿不定主意,就選深色的那種。相比淺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硒、鐵、鈣、鋅等物質,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10、晚餐早比晚點好
專家表示,人體排鈣高峰期是餐後4—5小時,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最好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11、多吃核桃、芝麻
核桃有強身健腦、養顏益容的功效。黑芝麻中有豐富的胱氨酸和維生素B和E可以增加皮脂的分泌,改善皮膚彈性,保持皮膚細膩,是美容養顏不可多得的食物。芝麻和核桃一起食用可以營養大腦、延緩衰老。滋補養顏,並且有迅速補充體力的功效。女性不妨可以將核桃和黑芝麻研碎之後,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後食用,堅持食用對於用腦過度、神經衰弱、皮膚乾燥等問題都有明顯的療效。
運動養生要注意循序漸進
運動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國傳統的健身術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現代普遍應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運動都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但是不論應用哪一種運動方法來養生都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秋天如何煲湯潤膚清肺抗尿酸高
秋冬時節,天干氣燥,氣溫變化大。因此,此季節防範感冒和潤秋燥是養生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