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位置是在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處。這個穴位是我們人體全身祛痰祛濕的一個穴位,特別是解除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著很顯著的療效。如果我們可以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並且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夠很好地達到了祛濕的目的了。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雖然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強大功能,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去艾灸。哪些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事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季祛濕 趕走身上濕氣
1、室內保持乾爽,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回南天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干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的水分,吹乾頭髮。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最好能夠買一台烘乾機,把家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乾後再穿著。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飲食調理,祛內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應健脾去濕,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要補脾。對於內濕不重的人,在飲食上,健脾祛濕,多吃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等,能慢慢緩解。
脾虛:可用瘦肉、豬骨,任選北芪、黨參、白芍、茯苓等藥材一起煲湯飲用。
祛濕:昏昏欲睡、睏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實、扁豆、赤小豆等煲湯飲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蘿蔔、涼瓜等清肝瀉火。
3、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適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特使是長期呆在空調房中的白領,通過運動流汗祛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對於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5、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
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6、適當保暖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祛濕的方法有哪些
1、使用蔥、姜、蒜祛濕
蔥、姜、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三種調味品,但它們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蔥、姜、蒜的使用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用法比如老薑熬水。這樣熬出的薑湯對排出體內濕氣非常幫助,還可令身體快速出汗,蒸發掉多餘的濕氣,緩解體內濕氣過重的狀況。另外兩種調味品也可使用類似方法,其方法同樣適用淋雨後預防感冒,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2、科學飲食祛濕
在我們生活中,日常飲食十分重要,所以也必須做到營養科學。營養科學調理飲食,應該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使腸胃消化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發炎等症狀的產生。油炸食物也會導致踢被分泌過多的過氧化物,對人體的腸胃不太有利。同時我們應該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應該適量,或者搭配一些暖胃食物。
3、拔罐療法祛濕
拔罐療法對祛濕具有一定的功效。拔罐療法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之一,它可以祛除瘀滯、消腫止痛、清熱祛濕、行氣活血、疏經強體、拔毒瀉熱等功效,可以調整人體內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祛濕效果顯著。
夏季九個小方法 祛濕健脾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清熱祛濕湯 初夏食療方
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赤小豆150g、粟米須50g、一條生魚大約一斤,生薑3片。首先,把赤小豆、粟米須洗淨,稍微浸泡一下。然後生魚宰殺洗乾淨,晾乾後,用少許薑絲起鍋,將生魚放進油鍋內用慢火煎至微黃。再把赤小豆、粟米須和生薑放進瓦煲之中,加入兩升左右清水。等到大火煲沸後,最後加入生魚,待水沸騰之後,用小火慢煲約一個半小時,之後放入適量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