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藉口迴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於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係,非商學領域學習經驗者自認與「理財問題」絕緣,而「自暴自棄」「隨性」而為,一旦被迫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嘆沒有金錢處理能力。
沒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來自於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最重要的就是,別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
誤區1:理財就是賺錢
有72.9%的公眾贊同—— 「理財就是生財,讓財富增值,賺錢是第一位的」。其實,這種理解容易讓人滋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本世紀初不少理財者傾其畢生的儲蓄,投資於股票市場,而後深陷深淵,隨後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美國理財師資格鑑定委員會對個人理財的定義是:「個人理財是指如何制定合理財務資源規劃,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我國理財規劃專家認為:「個人理財的目標是要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個安心富足健康的生活體系,實現人生各階段的目標和理想,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大部分公眾不贊同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1/5的人同意這個觀點,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態。其中,年齡越小,同意這個觀點的人越多;收入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學歷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這些說明年輕人理財心態不成熟,期望能一夜致富;而學歷高、收入高的公眾認知就相對成熟。
專家點評
理財的核心目標是合理分配資產和收入,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既要考慮財富的積累,又要考慮財富的保障;既要為獲利而投資,又要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既包括投資理財,又包括生活理財。理財規劃涉及到人生目標的方方面面,構成一個理財規劃體系。因此,個人理財首先要保證滿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對剩餘財產進行合理安排,合理劃分生活開支與可投資資產。
${FDPageBreak}
誤區2:我只存銀行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近七成的公眾都認為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有36.90%的公眾認為把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而52.10%的公眾不同意把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這與上面的觀點基本吻合。
通過深層次分析,年齡越大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人也越多。說明年齡越大,人們的觀念趨向保守。收入越高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高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說明學歷高、收入高的公眾,相對而言對理財手段的關注更多一些。
70%的人認為理財就是生財,讓財富增值,賺錢是第一位
存和不存的矛盾:
繼續深入下去,1/3的公眾明確承認「我現在只懂得把錢存銀行,沒有理財、投資的觀念」。而同樣有1/3的人認為:錢長期存在銀行資產也會迅速消失。在2007年1月之前,大部分的人習慣在銀行排隊交水費,轉眼一個月過去了,人們還是排隊買基金,銀行的電子屏幕上的內容從匯率兌換轉眼變成基金行情。
專家點評
是什麼產生這樣的矛盾,既相信存銀行等於金錢貶值,又不知道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渠道。 「錢長期存在銀行資產也會迅速消失」,39.50%同意這個觀點,45.20%不同意這個觀點。隨著人們對理財知識的掌握和理財信息的了解,這一觀點將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而也由於此,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存款只是資金存在的一種形式,還有一些效率更高的「錢生錢」之道。
誤區3:節儉生財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調查中,有48.8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有38.5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這種對立說明傳統與現代的理財觀念在發生激烈的碰撞。
調查顯示,50-55歲的公眾中,有一半以上的公眾(58.6%)同意「節儉生財,這是理財的關鍵」,且隨著年齡的增大,持有此觀點的人越多。但是,也有40%左右的公眾不同意節儉生財,50-55歲之間的人也有36.90%否定了此觀點,這些情況說明我國居民的理財觀念正在不斷更新。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
專家點評
長期以來,中國的儲蓄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就很簡單,原因是中國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壓力。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領域長期以來收取的費用居高不下,並且逐年增長。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公眾,越同意節儉生財這一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一部分公眾將繼續持有這一觀點。
很明顯,節儉是一種變相的理財,聚財。但如果因為節儉傷害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因噎廢食,節儉則變成了一種財務束縛,想想中國人的老話:開源節流。看起來,開源比節流顯得更重要。
${FDPageBreak}
誤區4:鄙視專業
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
「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40.6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36.7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贊同這一觀點的越多。
「我不會完全相信理財顧問將自己的資產狀況全盤脫出」,58.80%的人同意這個觀點,有26%的公眾不同意。從年齡上分析顯示大家基本一致,收入上也區別不大,而學歷越高的公眾越謹慎。說明大部分公眾對銀行顧問的評價還持有保留態度,銀行顧問的素質、服務以及宣傳還有待提高。
為什麼有40.6%的人同意「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這個觀點?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實際在今天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服務意識,還是欠缺的,因此當有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便另他們產生錯覺,不肯輕易相信,只有銀行顧問增強自身的素質,為公眾量身推薦理財產品,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理財市場。
專家點評
為什麼你需要一位理財師?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若能藉助專業的、熟悉理財領域的理財師,在投資理財過程予以指導,投資者更可少走彎路,及早有所收穫。這主要緣於幾個方面:
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大眾不易再以傳統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二、市場現有的理財產品,需要專業知識去了解、認識與選擇。普通人要通過學習知識了解產品,成本高且不現實,因此宜委託理財師相協。
三、資本市場變幻莫測,無太多規律可循,尤其我國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影響因素更多,通過委託具豐富經驗的理財師,有利於規避風險獲取回報。
四、經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大量資訊,但其中不少屬無效、虛假信息,僅靠個人難以甄別,此時就需理財師協助進行篩選分析,提供理財諮詢。
五、個人從事理財規劃,缺乏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委託理財師操作,在時間、精力與財富增值方面,都是划算。
${FDPageBreak}
誤區5:沒空理財
理財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我沒有時間與精力?
有54.50%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1/3的人同意這個觀點。分析顯示,年齡越高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低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就越多。學歷越高,年齡越低的公眾則願意為理財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專家點評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嘆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占便宜。在相同的「時間資本」下,就看各人運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時間宰割,毫無管理能力,二十四小時的資源似乎比別人短少了許多,有人卻能「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的人,乾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時間即金錢」,尤其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時間分分秒秒的流失雖不像金錢損失到「切膚」的程度,但是,錢財失去尚可復得,時間卻是「千金喚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
要占時間的優勢,就要積極地「憑空變出」時間來,以下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讓你輕鬆成為「時間的富人」。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保健必知:健康穿鞋有講究
穿著不合適的鞋子,也會有損健康,甚至會引發多種疾病。據健康863網專家介紹,臨床上很多病症,如雞眼、囊腫、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等都是由於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引起的,患者由於經常穿過小或過緊的鞋子,腳與鞋子的摩擦加劇,造成腳部紅腫、足底疼痛,嚴重的還會導致踝、膝、臀及背部等的問題。當穿上過小或過緊不合腳的鞋走路,腳會很快疲勞,那麼支配腳的神經元——腰的相應部位也會隨之疲勞,而且會通過脊髓到大腦。由於腳上有許多穴位,腳上的病必然會給內臟器官造成影響。
健康穿鞋三點注意
首先,鞋的後跟高度要合適。2~3cm的鞋跟能使足弓更趨合理,使人的臀部前收,腹部拉緊,胸部挺起,使人看上去挺拔而有活力。平底鞋使人的重心過於靠後,走路時腳後跟砸地,震動可傳到腦部。過高的後跟則使腳趾﹑跖骨吃力加大,並受到擠壓,使踝﹑膝應力增大,腰﹑腹必須前挺以保持平衡,容易導致腰﹑臀部肌肉﹑韌帶勞損。久之,足趾變形,多形成拇外翻﹑拇囊炎。現實生活中,矮個子多穿高跟鞋以提高高度。實際上鞋跟的高度應與身高成正比,個矮的穿高跟鞋危害更大。
其次,鞋的鬆緊要恰當。過緊的鞋會把腳擠壞,形成拇外翻,腳底出現雞眼﹑胼胝。過松的鞋,腳在鞋中逛盪,鞋不跟腳,跖底過於用力﹑磨損而疼痛。由於四季穿的襪子厚薄不同,鞋子穿久了會變松﹑變大,甚至一天中腳的大小早晚都不同,因此用鞋帶來調節較為適宜。彎腰困難的老年人,可穿一拉就開的鞋。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千萬不可讓小孩穿過緊的鞋,否則會讓孩子的腳長成畸形。買鞋時要留出一點空間,腳長大後要及時更換鞋子。
鞋的用料要講究透氣。透氣的材料不僅不捂腳﹑舒適,而且還不易得腳癬。有的鞋透氣性較差,尤其是鞋底,儘管很結實,腳在裡面卻如同蒸桑拿。布鞋透氣最好,但不入大雅之堂,也不像皮鞋那樣結實。一雙好鞋遠比一匹寶馬之於騎士重要。對於一天要站9個小時以上的人來說,腳是最辛苦的了,配置一雙舒適的鞋再應該不過的了。
健康穿鞋要防「三害」
一害:大號鞋
因為孩子的腳在不停地長大,所以,為了省錢,給孩子買鞋時乾脆買大一號的,或者親戚朋友家有八九成新的二手鞋也可以給孩子穿一穿。
專家提示:正因為孩子處於成長期,所以給孩子買鞋才不能省錢。首先,如果「貪心」買大一號的鞋,鞋子和孩子腳之間的空間過大,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孩子容易摔倒或發生別的意外。其次,每個人腳的形狀不同,鞋子會隨著穿者的腳變形。孩子穿上別人穿過的鞋子,不僅不合腳,還會影響雙足的發育,長大後容易出現足部問題。
二害:硬底鞋
因為體重大,所以胖人穿鞋總是很費,為了能穿得時間長一點,並且增加支撐力,胖人應該買鞋底較硬、結實的鞋穿。
專家提示:正因為體重大,胖人才應該多穿軟鞋。因為胖人比起常人來,踝關節和跖趾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過硬的鞋子不但增加不了支撐力,反而會使這些關節的負擔加重,產生勞損和腳部疼痛。胖人應該選擇鞋底較軟、減震力強的鞋子。另外,為了防止踝關節扭傷,胖人最好穿鞋幫略高、兩邊加強承托的鞋子,這樣可以分擔支撐力,使踝關節保持穩定。
三害:不換鞋
給老人和小孩子買鞋底稍厚的鞋,不僅耐磨,還有彈性。老年人不經常走路,一雙鞋穿個幾年再換也是正常的事。
專家提示:其實,老人和小孩子如果穿了底較厚的鞋子,很容易因腳部與地面的接觸感減弱,失去平衡導致摔跤。應穿鞋底較薄的鞋子,這樣才容易平衡身體。另外,不管老人的活動量如何,一旦鞋底的防滑紋磨損厲害,就得丟棄。因為這樣的鞋底材料已失去了彈性和保護功能。
每個人都應該準備這四雙鞋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每個季節至少應該準備四雙鞋:兩雙皮鞋、一雙布鞋、一雙運動鞋。
上班等正式場合經常要穿皮鞋,其穿著時間也最久,最好準備兩雙以便更換;布鞋不僅輕便、柔軟,透氣性和吸濕性也很好,特別適合休閒、旅遊、室內、開車等場合穿著;運動鞋是戶外運動時必不可少的「裝備」,為運動選雙專用鞋是非常必要的。
洗頭時加點鹽可防脫髮
頭髮經常會大把大把地脫落,很多人為此異常煩惱,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
其實,和樹木落葉一樣,此時掉頭髮也屬於正常現象,其原因是秋季較乾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皮脂腺分泌減少,引起毛髮乾枯及脫落。這些正常死亡的頭髮往往非常細小,每天掉上幾十根實屬正常;但如果早起發現枕頭上有50多根,發梢與髮根粗細相同、根部還有小白點的頭髮時,那就不能等閒視之了,必須尋求激素藥物的幫助。
如果是正常脫髮,就不必緊張。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平時對頭髮多呵護一些,就可以擺脫這些煩惱。洗護產品可以使用防脫髮香波、均衡營養髮根香波等,以及含有維生素活性成分、礦物質的複合配方營養髮根。洗頭時,在水中滴幾滴醋或放少許鹽,洗頭的水不宜太熱或太冷。洗頭以2―5天一次為宜,洗髮的同時還可以一邊搓,一邊用指腹按摩。
你不可不知的酒桌「潛規則」
你不可不知的酒桌「潛規則」 中國人講究酒文化,有無酒不成席之說。可酒桌上如果不加控制,傷了身體不說,還有可能傷了感情。因而,酒桌上也是有規則、講禮儀的,勸酒要適度。一起來看看網友總結的酒桌潛規則吧,既有餐桌的禮儀,也有擋酒的藝術。敬酒要注意時機和分寸牛年新春的腳步 中國人講究酒文化,有無酒不成席之說。可酒桌上如果不加控制,傷了身體不說,還有可能傷了感情。因而,酒桌上也是有規則、講禮儀的,勸酒要適度。一起來看看網友總結的「酒桌潛規則」吧,既有餐桌的禮儀,也有擋酒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