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的祛病功效 「三伏貼」適應症範圍

三伏貼的祛病功效

疾病雖在夏季少有發作,但其宿根常存體內,「夏治」是選擇夏天炎熱季節,採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因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浮越,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並可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三伏貼」適應症範圍

1、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膜炎、網球肘炎。

3、慢性胃腸炎、慢性腹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

4、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虛寒性疾病。

5、痛經、產後頭痛、月子病等。

6、亞健康調理、任督二脈不通。

7、小兒反覆感冒、厭食、消瘦、遺尿、尿床。

8、由免疫力低下和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各種疾病。

對於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夏天是一個不應放過的最佳治療時機。冬季因為氣溫、氣壓偏低,這類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症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達到痊癒的目的。

另外,對於亞健康調理,小兒疾病,婦科系列疾病採取三伏天外貼敷藥方法治療,是祖國幾千年傳統有效的治療方法,不打針不吃藥,還能起到調節免疫、祛病強身效果,是現代規範治療的一項重要輔助治療手段。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貼三伏貼起泡癢怎麼辦

三伏貼由於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又沒有副作用,而備受歡迎。那麼貼三伏貼起泡癢怎麼辦?

專家表示,一般人貼三伏貼後會感到局部很熱,還發癢,這屬於正常反應。主要是因為三伏貼中使用了辛溫香竄類的藥物,這類的藥物會幫助藥效穿透到皮膚中,因此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皮膚帶來紅腫、瘙癢甚至出現起水泡等過敏現象。

有人貼兩小時後局部就會起泡,這多發生在皮膚嬌嫩的人身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僅對藥物過敏,就連膠布也會對他們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這類朋友就不太適合三伏貼。

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並用清水輕柔洗淨,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癒。如果出現起泡的現象,一般也都是無菌性,不用擔心。

如果水泡較小,可以不必理會,它自己就會吸收;如果水泡較大,但可能會非常難受,奇癢難忍,可以先用消毒針將水泡挑破,然後用藥棉將流出的水吸掉,再用碘伏消毒,然後塗一些紫藥水,進行拔干處理即可,切記不要將表皮撕掉。

貼三伏貼後起水泡一般一周以後,起泡處會結痂脫落。據觀察,起泡的人療效更好,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得好。中醫古代灸法里有一種叫瘢痕灸,就是要施灸處起泡,以取得最佳療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製: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於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膚發熱、發紅,甚至起泡。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貼的正確帖敷方法是怎樣的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配穴:足三里、中脘。主穴:肺俞、大椎、風池;配穴:關元、腎俞、氣海。

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