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靈動的生命。但是運動的注意事項有很多,像運動後喝水都要注意,因為不正當的運動後喝水方式會引起急性胃炎的發生,腸胃不好的人尤其要小心,在進行劇烈運動後大量喝水會刺激腸胃,降低腸胃抵抗力,從而引起胃炎。
秋季天氣逐漸變得涼爽,人們在這個時候運動本來是比較好的,可以消耗能量,起到鍛煉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但是運動後喝水的方式要注意。
運動後喝水過猛的話,還不如在運動前喝多點水,在運動開始前30分鐘內喝500ml。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要間隔補充水分,一休息的時候都可以喝水,不要等到運動結束或者感覺口渴才去狂喝。
劇烈運動後大量喝冷飲——易致急性胃炎
大量的冷飲會讓腸胃的溫度驟然下降,沖淡胃液,輕則會引起消化不良,重則會引起急性胃炎。
運動後喝水不注意——加重心臟負擔
在鍛煉後人們會大量出汗,體內處於缺水的狀態,但是立刻大量喝水,尤其是冷飲,就會增加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的負擔,對心臟尤其不好。
運動後喝碳酸飲料——小心「炸肺」
很多人在運動後喜歡喝冰凍的碳酸飲料,這是運動後的大忌,因為碳酸飲料裡面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當飲用很容易引起「炸肺」。
運動後喝水的正確方法:
水的選擇:鹽水。在純淨的礦泉水或者常溫白開水裡面加入少許的食鹽,有助於補充人體運動後流失的鹽分。
喝水的方法:先漱口吐出,接著喝的每一口水都要先輕微漱口,後在緩慢吞下。
普通飲料:如果沒有鹽水,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普通飲料,但是除開碳酸飲料,運動後飲用方法同喝鹽水的方法一樣。
隨著氣溫的下降,我們已經漸漸感覺到了秋天的腳步。氣候宜人的秋季,讓那些原本因為酷暑而疏於運動的人們又有了運動的興致。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在戶外運動的時間也有所增加。然而要注意的是,季節的更替會讓我們的生理機能發生變化,比如會出現秋乏、秋燥等現象,還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如何養生健身,秋季鍛煉有學問。
秋天鍛煉提高耐寒能力
秋高氣爽,氣溫適宜,秋季可謂鍛煉的好時節。秋天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
如何進行冷水浴鍛煉 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至20℃之間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溫正是在這一範圍內,因此很適合開始冷水浴鍛煉,可以逐漸堅持至深秋、甚至是冬季。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人感到頭腦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第三,洗冷水浴有助於增強消化功能,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據日本的研究者報告,哮喘兒童如每天用冷水沐浴1分鐘或用冷水淋浴30秒鐘,有可能防止哮喘發作並減少對藥品的需要。
冷水浴鍛煉需循序漸進:洗浴部位應「由局部到全身」、水溫應「由高漸低」、洗浴時間也應「由短漸長」。常見的冷水浴鍛煉有以下四種:(1)頭面浴,即以冷水洗頭洗臉。(2)腳浴,雙足浸於水中,水溫可從20℃左右開始,逐漸降到5℃左右。(3)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時間不宜太長。(4)淋浴,先從32℃左右溫水開始,漸漸降到用自來水洗浴。
冷水浴並非適合每個人。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空洞性肺結核、坐骨神經痛以及高熱病人都不可進行冷水淋浴。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易引發8種疾病 養生小常識教你預防
秋季養生也有考究,要預防秋季各種疾病,更要注意男女之間不同的秋季養生小常識。
傷風感冒多發
秋季氣候多變,天氣經常忽冷忽熱,一旦不注意容易感冒。總體上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醫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其中30%-50%是由某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所以進入秋季之後一定要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同時還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的增減衣物
支氣管炎
秋天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多發的季節,因為秋季空氣中的過敏物質較多,容易誘發支氣管炎。所有容易過敏的人士更要注意避免和過敏因素的接觸,注意家居環境的空氣流通,每天打開窗戶,讓室內空氣可以得到對流。保持良好的情緒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胃腸負擔加重
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會導致血液中的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另外炎熱天氣過後,人的食慾也會隨之有變得旺盛,胃腸的負擔加重。容易導致胃病的復發或者加重胃病。
秋雨病
秋季氣壓低,濕度大,對人的血壓。尿量等會產生影響。容易導致部分人出現沮喪、抑鬱情緒。空氣濕度大也容易滋生細菌,增加了人體患上傷害、痢疾、各種消化系統疾病和皮膚病的機會。
肺炎
秋天容易出現秋燥症狀,而傷害最大的器官是肺部。生病感冒等也極容易誘發肺炎的出現,日常生活中應該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肺功能,少吃辛辣刺激性高的食物,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增加肺部的水分,預防肺炎的發生。
慢性咽炎
秋季慢性咽炎多發,失眠、焦慮、激動,咽部有異物感,作癢微痛,乾燥灼熱等,都是慢性咽炎的一些相關症狀。一旦出現慢性咽炎的症狀或疾病一定要及時診治,以免病情加重。
外寒內濕關節疼痛
秋季的氣候一方面暑濕蒸騰,另一方面寒意襲人,非常容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疼痛的症狀。有這種情況的患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皮膚感染
蚊蟲多,一旦被叮咬之後肌膚容易出現紅腫瘙癢的症狀,搔破肌膚就會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包等。
秋季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身體也隨之而改變,因此,秋季養生首要保養體內陰氣,以適應自然界的規律。女性秋季養生生活妙招幫助女性成功養陰,輕鬆舒適的度過漸涼的秋季。
一、養肺先要寧心神
養肺首先要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的萬物蕭條。
通俗地說,心平氣和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變化表現最顯現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穩不僅增加肺的負擔,同時也會使身體裡的氣外泄,這與「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調養很重要。
二、起居有度適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應早臥早起,這樣有益於「秋收」。進入深秋以後,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因而著衣要隨天氣變化而增減,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睡覺要護住胸背,因為五臟的腧穴都匯集於背部,如果邪風侵入,容易中風。
三、秋補宜滋陰潤燥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貼秋膘」的習俗,每至立秋,家家戶戶就開始「食肉進補」。對此,在飲食調養方面,要按照《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
可食用銀耳、甘蔗、燕窩、阿膠、梨、芝麻、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泄瀉,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偏涼,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復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注意不能超量運動,且儘量減少劇烈運動,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
四、飲食應少辛增酸
秋季飲食還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說,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醫認為,肺火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還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火的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總之,秋天要適當多吃酸的食物,從而達到養肺同時養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區仍然是濕熱天氣,導致人體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如果吃些性溫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對健脾胃、補中氣均有極好的功效。藥典古籍,如《本草經疏》、《隨息居飲食譜》及《金匱要略》等,均對此論有記載,並且對其功效讚譽有加。
五、飲食平衡防秋燥
傳統養生文化認為:以形補形,以物補物。就是吃什麼補什麼。那麼秋季就應吃肺補肺,但肺的功能太強,就很容易傷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當令季節,如果再過補,身體的平衡就會被破壞。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為緩解「秋燥」,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更有人主張入秋應當食用糯米阿膠粥(阿膠搭配糯米)以滋陰潤燥。
總之,秋季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膠、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較溫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儘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內臟。
六、靜坐吐納利身心
在此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秋季吐納健身法。
首先,清晨洗漱後,在室內閉目靜坐,牙齒閉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充滿後,將津液分三次咽下。
然後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頭頂住上齶,用鼻子吸氣。
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口四」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做36次。堅持做此養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還可將兩手搓熱,敷在眼部3秒,反覆做8次。堅持此功,不僅可以明目,且對肝、肺、心都有益處。
七、秋季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與於運動養生的核心是相同的。但經絡養生的目的在於保持經絡的通暢,糾正臟腑經絡功能的失衡,長期堅持,必有益處。
具體做法:將腳浸入溫水中9分鐘;之後,按太淵穴、膻中穴各36次;最後,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秋季到了,各種流行病也開始泛濫起來,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這些疾病的困擾者。特別是男人,秋季更需要養生保健。男人秋季養生5大小常識,一定要知道的。
1、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身體抵抗外來侵害時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活力都和維生素有關。因此,秋季感冒流行季節,別忘記每日服用維生素C片劑,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例如獼猴桃、橙子。為使呼吸道黏膜經常保持濕潤,還要補充維生素A,最佳來源是茴香、胡蘿蔔和甘藍。此外,經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們富含維生素E。
2、按摩3個穴位
通過對3個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秋季容易出現的上火、炎症,提高免疫力。這3個穴位分別是大椎穴(低頭時,頸後最突出的椎骨下方)、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所形成的肘橫紋外端,再
運動抽筋說明啥?運動反映各種疾病
1.放屁:「真舒服。」放屁是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台灣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黃奕文指出,運動有助於腸胃蠕動或擠壓到腸胃,導致排氣,有時還會打嗝,這些均屬正常反應,是身體在將多餘的氣體排出來。老年人由於活動量少,腸胃逐漸老化,氣體容易堆積,運動時會比一般人更常排氣。建議不要怕排氣,應該儘量多走動,每天5000步。
2.腹部絞痛:「我要深呼吸。」多數專家認為這是血液含氧量不足或肌群無力導致的。呼吸不順暢、飯後立即運動都有可能導致短暫疼痛。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緩慢地深呼吸,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運動前適度暖身;正餐後兩小時再運動,讓食物消化。
3.肌肉發抖:「我有點累了。」肌肉顫抖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這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提醒,如果開始發抖,就應停止運動。若仍勉強繼續,可能會導致肌肉受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4.腿抽筋:「動前先暖暖身。」台灣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姜義彬表示,暖身不夠是抽筋的常見原因,電解質不平衡、血液循環較差,也會導致抽筋。抽筋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補充運動飲料,輕輕按摩抽筋部位,切勿硬扳,以防受傷。
5.肌肉酸痛:「別用力過猛了。」過度運動會造成肌肉傷害,嚴重者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如果隔天酸痛仍未消失,代表運動強度過大,可用冰敷、按摩等方法緩解。
6.頭暈:「我餓了。」原因可能有兩種: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運動時血糖會下降,當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就會頭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調控並不穩定,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運動時呼吸不暢,內臟壓力上升,血壓飆高,靜脈回流變差,進而導致頭暈。有氧運動時,建議用鼻子吸氣,再撅著嘴慢慢吐氣;肌力訓練要用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
7.頭痛:「我渴了。」台灣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運動時交感神經較為興奮,如果缺少熱身運動,就可能導致頭痛。此外,運動時水分流失,血壓下降,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並喝約200毫升的水,中途每隔20—30分鐘再補充一次,尤其年長者更應注意。
8.流鼻涕,全身癢:「我過敏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玲指出,這可能是運動時體溫升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誘發的過敏症狀。另外,若地毯塵蟎較多,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也可能誘發流鼻涕。休息後症狀就消失的人,應慢慢增加運動量,讓身體逐漸適應。但如果身上出現嚴重紅疹塊或紅腫,應趕快就醫。
中醫傳統運動法
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來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為運動養生,又稱為傳統健身術。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6款食譜幫你巧治咳嗽
正值秋季,天氣漸變寒冷,容易咳嗽感冒,現將此感冒偏方與大家分享,最好還是當心身體,切勿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