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心悸出現的中醫因素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經常性的出現心悸的情況之後,都會通過自己過買藥物,來對這種症狀進行緩解,這樣的情況很容易會導致患者出現濫用藥物的現象,患者要想緩解病情的話,還是要對症治療,所以要了解自己的患病原因。

(1)體質虛弱:素體不強,久病或勞欲過度,或各種失血,造成氣血陰陽的虧虛,以致心失所養,發為心悸。

(2)久病體虛:熱病傷陰,或房室過度,均可導致腎陰虧損,心火妄動,擾亂心神,形成心悸。

(3)飲食勞逸不當:勞倦太過傷脾,或久坐久臥傷氣,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虛少,心失所養,神不潛藏,引起心悸。或飲食不節、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蘊熱化火,或傷脾而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

(4)七情刺激:平素心虛膽怯之人,如驟遇驚恐,或情懷不適,悲哀過極,憂思不解等致七情擾動,忤犯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謂「思慮煩多則損心」。

或長期憂思驚恐,精神情緒過度緊張,心氣虛怯,陰血暗耗,不能養心;或心氣鬱結,生痰動火,痰火擾心,心神失寧而為心悸。

或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怒則氣逆,恐則精卻,陰虛於下,火逆於上,亦可動撼心神而發驚悸。若鬱熱內蘊,復加恚怒,變生肝火,肝火擾心;或痰火擾動心神,心神失寧,也易導致心悸。

(5)感受外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證日久,復感外邪,內舍於心,邪阻心脈,阻塞經隧,心血營行受阻;或風寒、濕、熱等外邪,由血脈內侵於心,耗傷心氣或心陰,亦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證。

溫病、疫證日久,邪毒灼傷營陰,心腎失養,或邪毒傳心擾神,亦可引起悸忡之症。如春溫、風溫、暑濕、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見心悸。

(6)藥物過量:藥物過量,可以損害心氣,甚則損傷心體,引起心悸。

對於長期患有心悸的患者來說,不僅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來保證自己的病情穩定,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這種疾病的反覆發作,還要注意做好護理措施,除了要注意適當的進行休息,也要做好飲食調節,學習健康教育,這樣才能避免病情反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舌苔黃膩的食補調理

香蕉根與蜂蜜各適量。

製法與用法:把香蕉根洗淨,搗碎,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1500~2000毫升,加蜂蜜調服。多次頻飲。

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6克、粳米30克。

製法與用法:將前三味共放砂鍋內煎水後去渣,加入粳米煮粥服食。每天1劑,連服數劑。

鮮苦瓜200克、豬瘦肉100克、食鹽適量。

製法與用法:將鮮苦瓜去核切塊,豬瘦肉洗淨切片,共放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煲湯,用少量食鹽調味,飲湯食苦瓜及瘦豬肉。

健康的舌苔是怎樣的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舌苔。由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血細胞等組成。

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咀嚼和吞咽動作,以及唾液、飲食的沖洗,經常不斷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質,僅表現為薄白的一層舌苔。當患病時,進食少或只進軟食,使咀嚼和舌的動作減少,或唾液分泌減少,舌苔就變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舌苔黃膩如何治療

臨床見有黃膩舌苔,以濕熱辨之,治以清化,人皆知之。而由氣虛運化失司致濕阻不化所致者,則知者不多。今舉章叔賡先生醫論一則,為醫者開一思路,於臨床或有所補焉。

舌苔黃膩的辨證治療

舌苔深黃,厚而乾燥,甚或老黃焦裂起芒刺,面赤身熱,汗出連綿,大便秘結,或純利稀,腹滿疼痛拒按,譫語,甚則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脈沉有力,或滑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