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這一天之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春分防病從細節做起
在中醫中,春分天氣狀態不穩定,早晚氣溫偏低,不但容易誘發年老體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對於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和高壓力狀態下的「亞健康人群」,要注意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未病」,建議市民這段時間裡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如儘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可利用居住環境進行簡單的健身運動,如爬樓梯、跳繩等,運動時間不易太早。早起洗漱時可使用淡鹽水漱口,每天房間開窗通風的時間也不易太早,9時後較為適宜。
春分減衣不宜過早過多
春分時節,冰雪消融,草木復甦,無論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我國平均氣溫穩定在10℃。但春分時節,乍暖還寒,日夜溫差仍較大,且不時有寒流侵襲,因此,公眾減衣不宜過早過多,以防著涼感冒。
此外,氣象資料顯示,春分時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天文專家提醒,此時節,北方地區要做好防沙塵工作,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遮蓋建築物資,做好精密儀器的密封工作。同時,公眾外出也要做好防風防沙準備,及時關閉門窗,要戴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損傷。
春分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據悉,關於春天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周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春分起居方面多留意
1、保證室內空氣清新潔淨,減少呼吸系統疾病。
2、經常消毒,殺死病毒
保持室內外衛生,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污垢都要清掃乾淨,並經常消毒,殺死病毒,減少傳染病的擴散。
3、運動不宜太過激烈
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不久,外出運動鍛煉需要循序漸進,不可太過激烈,以免身體不適應。
應對春困有妙招
春分時節,「春困」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每天午後,表現更為明顯。如果這種症狀的不到緩解,會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的正常進行。
1、午飯後稍微休息一會
在最困的時候,哪怕只是小睡十來分鐘,也可大大緩解疲憊。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午睡半小時,上班族和學生,坐在椅子上打個盹也可。
2、晚上做一些有助睡眠的「功課」
晚飯後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教你7招春季養少陽 有效延緩衰老
春天是陽氣初生之季,屬少陽之氣。少者,小也,意味著春天的陽氣微微初生,不象夏季那麼隆盛,需要精心養護。《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升,肝氣內變。」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陽氣會逐漸減弱,而陽氣不足又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導致人體早衰。所以,從春開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陽之氣生發之時,要順應陽氣上升之勢來養陽,這不僅有助於預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有效延緩衰老。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陽氣的方法很多,但每種方法的使用一定要到位,只有用心呵護,才能使少陽之氣蓬勃向上。
做好春捂度時節 不忙減衣寧過暖
春季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有句諺語:「春天天氣孩子臉,一天就會變三變。」古今養生都十分強調「春捂」,通俗地說,就是「春不忙減衣。」逆之,人體則很容易受寒,傷及陽氣。此時春捂很有必要。《老老恆言·燕息》說:「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人體的頭部及上半身不僅屬陽,且有多條陽經循行於此,所以上半身的陽氣較為旺盛,對風寒的抵禦能力較強;而下半身屬陰,多條陰經循行於此,因此,下半身的陽氣較之上半身來說較為薄弱,對風寒的抵禦能力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雙腳,是春捂的重點。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以保護陽氣。當氣溫上升時,也不要過早減少褲子和襪子,還要經常用溫熱水泡腳,以昇陽氣。
風寒易從背部起 拍按督脈尤重要
背部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脈偱行之處,督,有總管、總督之意。督脈與人身之陽經關係密切,有「陽脈之海」之稱。與其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貫穿全身。督脈具有總督一身之陽氣的作用,風寒易從背部入侵機體,背部受寒,最易傷體內陽氣。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保暖。中醫認為,人體背部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而且五臟六腑皆繫於背部。拍打按摩背部,就是以督脈和膀胱經循行路線為重點區域,對背部進行全面拍打按摩,拍打手法是手指併攏,掌心部位中空,從肩頸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覆5遍,然後雙手搓熱,溫捂腰部,每天1次。此外,可選擇陽光充足的上午,曬曬後背,特別是大椎穴,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既可疏通經絡,又能調節神經功能;不僅可以養生,而且對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腰背酸痛,胃腸功能紊亂,以及便秘、高血壓病、冠心病、肝鬱不舒、呼吸系統、腹痛腹瀉等,多種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倘若背部保暖不好,舊病還易復發加重。
睡好子午陽氣升 醒後自覺頭腦清
晚上23點至凌晨1點膽經最旺盛。此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辰,陽氣開始生發。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膽經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膽結石一類病症。因此,人在此時入睡,對一天至關重要。就是在養陽氣,養好陽氣對人的壽命至關重要。中午11點至13點,心經旺盛。《素問·痿論》云:「心主身之血脈」。心是血液運行的動力,脈為血液循行的隧道,營血行於脈道中,全賴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養機體。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中午吃完飯以後,要小憩的片刻,不要超過40分鐘為宜。適宜養心,到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如果這兩個階段不注意休息,就會加重陽氣的損耗,使體內的陽氣越來越弱。
飲食養生助春陽 減酸宜甘多菜蔬
春季陽氣升發,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升旺盛,飲食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之物。初春陽氣升發,辛甘之品可發散為陽以助春陽,溫食利於護陽,如蔥、荽、韭、棗、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熱、大辛之食,如參、茸、附子等。春為肝氣當令,肝旺則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說:「春不食肝」《攝生消息論》中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飲酒不可過多,米麵團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多食酸使脾土受克而損傷脾氣。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維生素B較多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營養學認為,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涼油膩之品易損脾陽,應少食。
防病保健勤鍛煉 阻斷溫邪侵肺經
春養少陽之氣的同時,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要經常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還要加強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防禦能力。注意口鼻保健,經常用涼水清洗鼻腔,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道。立春之後,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是由寒向暖過度時,人們的抗病能力和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別是年老體弱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防範。
戶外活動不耗陽 溫養皮毛布氣津
隨者氣溫的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比較適合節奏和緩的運動有,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極拳等不劇烈的門球運動。還要特別提出,運動不宜激烈、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耗傷陽氣,對養生極為不利。
漫步時,可以做做揉肺運動。肺經在手臂內側,經肩窩的中府穴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內側少商穴,每天散步時用手半握拳各敲100次,以溫養皮毛,行氣布津,對咳嗽哮喘,咳吐濃痰、氣鬱氣短會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關元足三里 調和氣血通經絡
保健灸以養陽:陽虛體弱者可在春季,可用艾灸在關元穴、足三里、湧泉穴上灸烤,補充脾腎之陽氣,從而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保養臟腑,益壽延年之目的。
唱著歌兒來養生 春季養生拍手歌
一年之計在於春,時下萬物復甦、春回大地,我們蟄伏一冬的身體也開始躍躍欲試,盼望著身輕體健,開個好頭。下面推出「春季養生拍手歌」,我們不妨跟著兒時熟悉的節拍,在歡快的歌謠中,輕鬆學習養生之道。
你拍一,我拍一,春季養肝排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少酸略甜好滋味。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部位別太單。
你拍四,我拍四,夜臥早起莫貪遲。
你拍五,我拍五,防風透氣清內毒。
你拍六,我拍六,披髮緩行氣血流。
你拍七,我拍七,展腰配合深呼吸。
你拍八,我拍八,捶背提肛陽氣發。
你拍九,我拍九,踏春登高吼一吼。
你拍十,我拍十,聽點音樂調情志。
你拍一,我拍一, 春季養肝排第一
養生也講輕重主次,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倪正提醒,春季首先要護肝。中醫認為,「肝屬木,應於春季」。春季萬物生長、樹木枝條伸展,與肝氣的升發正好相對應,此時,肝承擔的工作最多,自然需要重點呵護。
「肝主疏泄」、「肝藏血」,它影響著氣機升降和血液運行,肝氣通達,就會身體輕鬆、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睏倦、眼乾目澀等不適。因此,春季首先要讓肝「休息」好。過度勞累會嚴重耗損氣血,直接影響肝藏血的功能。「人臥則血歸於肝」,按時就寢、睡眠充足是養肝血的最好辦法。不要因為天氣好了或者趁著年初沖業績,熬夜加班、通宵玩樂等。其次,部分地區天氣較干,要注意多喝水,幫助滋陰潤燥、舒肝養血,促進新陳代謝。最後,菸酒會讓肝超負荷工作,要儘量遠離,少吃油膩、辛辣食物,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
你拍二,我拍二, 少酸略甜好滋味
唐代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雖然五味里「酸味入肝」,但是,由於春季肝氣本來就旺,如果一味貪食酸味,肝氣升發過於亢盛,可能克犯脾土,導致脾胃虛弱。因此,此時要注意補益脾胃。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食療專家郭海英教授介紹,「甘味入脾」,春季飲食以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如穀物里的大米、小米、燕麥、糯米、黍米等;蔬果里的山藥、南瓜、紅薯、胡蘿蔔、萵筍、白菜等,都是「天然甜」的甘味食物。此外,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平時經常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口乾咽燥、舌紅少苔,甚至形體消瘦的人,不妨熬點山藥紅棗粥、枸杞糯米粥、胡蘿蔔菠菜粥等。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部位別太單
「春捂秋凍」的老話每個人都聽過,可真正做到的人卻並不多。早春乍暖還寒,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一件一件地減掉厚厚的冬裝。特別是以下3個部位,著裝不能太單薄。
第一,脖頸。頸部隨意暴露在外,受寒後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誘發或加重頸椎病。外出最好戴上圍巾,幫助抵禦風寒。第二,腰腹。腰腹部前有「神闕」(肚臍),連接人體諸經百脈,後有「先天之本」腎臟,受寒後極易影響全身氣血。因此,春季要儘量少穿低腰褲、短夾克等,必要時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第三,腿腳。很多女性開春後早早穿上了裙子、短褲等,使下肢易被寒氣偷襲,誘發抽筋、疼痛等不適。春季不要過早暴露「美腿」;感覺腿腳發涼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
你拍四,我拍四,夜臥早起莫貪遲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應「夜臥早起」。提醒人們根據自然界四時的變化規律,與冬季相比,睡覺稍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
這是因為,春季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白天變長,晚上變短,正值天地之氣相交、生命繁茂生長之時。此時,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相應延長活動時間,保持生機盎然的狀態。當然,這裡的「夜臥」是相對秋冬的作息時間可稍晚一點,但也要儘量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證6~7個小時的睡眠,讓五臟六腑特別是肝臟得到良好的休整,而不是熬到夜深才睡覺。
此外,夜臥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懶覺。春天應肝木之氣,喜條達而惡抑鬱。睡覺時間過長,不利於肝氣的升發,人反而容易出現「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經過一晚優質睡眠過後,跟著太陽一同起床,有助於陽氣的提升。
你拍五,我拍五, 防風透氣清內毒
春季以「風」氣為主。這個季節雖有微風拂面的愜意,但也少不了狂風大作的沙塵。《黃帝內經》認為「風者,百病之長也」,把風邪列為引起疾病的主要外感因素之一。
多風的春天,大氣流動加快,容易侵犯呼吸道,引起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誘發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發作,並傳播花粉、塵蟎、黴菌等過敏源,以及致病微生物。因此,外出活動時要避開風口,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時可戴上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防風並不是指緊閉門窗不透氣,而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每天可選擇上午9~11點或下午2~4點,氣溫和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開窗1~2小時。平常也可以到空氣清新的郊外、公園裡,盡情呼吸新鮮空氣,排出身體裡的鬱熱之氣,幫助身體吐故納新,清除堆積的「垃圾」和「毒素」。
你拍六,我拍六, 披髮緩行氣血流
《黃帝內經》強調,春季養生適宜「廣步於庭,披髮緩行。」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不停地向外、向上發散,而「頭部為諸陽之會」,頭髮和衣著會對陽氣升發產生影響。
很多女性喜歡把自己的頭髮緊緊紮起來,顯得清爽利落。可到了春天,髮型要適當調整。要想幫助陽氣升發,最好「披頭散髮」,使頭部和外周皮膚處在舒緩、放鬆的狀態,使情志舒展、氣血暢通,讓整個人充滿生機,與春天的氣息相呼應。頭髮扎得太緊、太繁複,還可能牽拉到神經和血管,引起頭痛等不適。披髮的同時,可用手指梳頭,刺激頭部的穴位和反射區,有助於疏通血脈,調節大腦功能。
同樣的道理,衣著也不宜過緊。春季的著裝要以寬鬆、透氣為主,儘量少穿過緊的塑型衣、緊身褲等,以免影響氣血運行。同時抽空到戶外散步,幫助舒活筋骨、通暢氣血。
你拍七,我拍七, 展腰配合深呼吸
春季,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養生轉折點。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中醫師徐大成介紹說,有一個很簡單的日常保健方法——伸懶腰。
起床或勞累時伸個懶腰,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人體睏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此時若盡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助於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伸懶腰後,由於血液循環加快,不僅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也「喚醒」了大腦和五臟六腑,對全身都有保健效果。
伸懶腰也有技巧,身體要儘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可能地吸氣;放鬆時,全身鬆弛,儘可能地呼氣,鍛煉效果會更好。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你拍八,我拍八, 捶背提肛陽氣發
「養陽」是春季養生的關鍵,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副主任中醫師戴奇斌介紹了兩個簡單方法。
捶背: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臟腑腧穴,經常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舒筋活血。他人握拳叩擊或用捶背棒自我操作均可,注意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保持節奏感,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
提肛:提肛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可平躺床上,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吸氣的同時,用力提起肛門及會陰部,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2~5秒鐘後,放鬆,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鬆。一緊一松,做10次左右。
你拍九,我拍九, 踏春登高吼一吼
春季郊遊踏青,最適當不過。身處戶外,滿眼的綠色是肝臟和眼睛的「最愛」,還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放風箏時極目遠眺,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放鬆頸部肌肉,有利於保護和增強視力,預防頸椎病。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還可清心肝之火,散內結鬱熱,有助於各個臟腑的保養。
南京自然醫學會秘書長常熹建議,如果有機會,不妨登高吼一吼,像老虎那樣咆哮幾聲。「肝在聲為呼」,在山頂、山坳或空曠地大聲呼喊,有助於呼出濁氣,促進氣機交流。虎嘯時,注意要仰面朝天,雙臂上舉,全身放鬆,使足力氣放聲,聲音由低至高,儘量延長尾聲,以利吐淨穢氣。
你拍十,我拍十, 聽點音樂調情志
春季欣欣向榮,我們也應保持心情舒暢,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不妨利用春季大自然的「發陳」之際,宣達陽氣,解開情緒鬱結,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可與孩子、親人一起,餵養小動物、幫助他人等,感受生命的純真和美好;面對煩心事,試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鑽出牛角尖;見到左鄰右舍主動打個招呼等。此外,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音樂療法門診副教授李靖建議,音樂也能對情緒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春季,五音為角調,對應五臟是肝,對於有眩暈耳鳴、肢體麻木、情志抑鬱的人,可以聽些積極向上的陽韻音樂,如《喜洋洋》、《步步高》等,有助於補益肝腎、散寒解郁;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時,聽聽《二泉映月》等舒緩的音樂,有助傾瀉肝火、平肝潛陽。
春分,春分節氣養生_24節氣春分養生專題
春分天氣狀態不穩定,早晚氣溫偏低,不但容易誘發年老體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對於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和高壓力狀態下的「亞健康人群」,要注意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未病」,在春分應該如何養生呢?走進家庭醫生在線24節氣養生系列之春分養生專題。
C型性格者要防癌 容易悲觀愛生悶氣
《紅樓夢》中賈府的二小姐賈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任人欺負,回頭自己生悶氣,最終英年早逝。她是典型的C型性格者,特點是情緒不穩定,容易焦慮不安、怨恨憤怒;總希望掩藏自己的真實感情,來換得人際關係和諧,不良情緒卻得不到宣洩;與人打交道處處忍讓,但並非心甘情願,所以常生悶氣,遇到困難容易悲觀絕望、逃避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