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丹丹這幾天體溫總在37.5~39.5℃之間波動,即使用了退熱藥,體溫也只能暫時下降,而且天氣越熱,體溫越高,已經持續半個月了。丹丹到醫院就診,醫生未發現她有病理性改變,當做感冒治療了10天,未見好轉。醫師診斷丹丹患了小兒夏季熱。
可不藥而愈 但影響生長
小兒夏季熱,醫學上稱為暑熱症,多見於6個月至3歲的小兒,尤其在我國東南及中南部地區多發。小兒夏季熱的發病,主要是由於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加之發汗機能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以致排汗不暢、散熱緩慢,難以適應夏季的酷熱環境,故造成發熱持久不退,其中尤以營養、發育較差或病後失調的孩子發病率為高。
目前尚無發現夏季熱有傳染性和免疫性,可不藥而愈。但孩子今年患此病後,下一年往往會復發,有的孩子會持續2~4年,不過症狀會有所減輕,病程也較短。雖然此病可以不藥而愈,但若不加強防治,不但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由於孩子抗病能力下降,還容易誘發各種併發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等。所以,重視對孩子的家庭護理和治療是極為必要的。
宜清淡飲食 多喝涼白開
由於小兒夏季熱缺乏特效藥,所以預防比治療顯得更重要。加強居室防暑、降溫、通風、散熱,讓居室保持涼爽、空氣新鮮。若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不超過7℃),並要注意定時通風換氣。加強鍛煉,少帶孩子到高溫酷熱的地方去遊玩,多帶孩子到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玩耍,增強孩子身體素質和適應氣候的能力。
孩子患了夏季熱後應適當多飲水,以涼(溫)白開水為佳,果汁和蔬菜汁亦可。體弱多病的幼兒不宜在酷暑盛夏斷乳,應加強營養和護理。要給小兒穿寬鬆、柔軟、透氣、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保持小兒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洗手,勤換衣服和尿布。小兒少汗或無汗時,可洗溫水浴(水溫一般比孩子體溫低3~4℃),每天2~3次,每次洗15~20分鐘,以促進皮膚血管擴張散熱。
對發熱較高的孩子,可用酒精擦浴,但不宜用冷水擦浴,以免閉汗使體溫更高,甚至引發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更不能濫用抗生素。夏季熱的表現除了發熱、多飲、多尿、少汗、汗閉等症狀以外,還會出現咽喉紅腫、充血等輕微的炎症,但並非細菌入侵引起,所以切忌給孩子服用消炎藥物,否則容易發生腸胃菌群失調等不良反應,導致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引起病情的惡性循環,損害孩子健康。此外,濫用退熱藥也沒好處。
對於小兒夏季熱可用食療的方法來調養身體,這是緩解發熱症狀的最好途徑。總的原則是,飲食宜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膩與刺激性食物。宜多給孩子吃高蛋白、高維生素而又易於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品,如瘦肉、西瓜、冬瓜、黃瓜、苦瓜、綠豆湯(粥)、菠蘿、西紅柿、鮮藕、酸梅湯、水果汁以及粥食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惕!流口水或是病
睡覺流口水是病嗎?
病例:
睡覺時會流口水,而且口水很臭;睡覺醒來時,口乾舌糙;經常嗝氣;沒有胃痛現象,但是沒有什麼食慾,特別是睡覺醒來時;感覺唾液比較多,不知正常否? 睡醒後口臭比較嚴重蕁麻疹,其他沒有. 用過一些養胃的藥,但效果不明顯。
解說:
入睡後唾液分泌少,剛醒來時就會感覺口乾,但很快由於唾液分泌增加,口乾就不明顯,這是正常現象。
正常情況下,人睡著的時候由於肌肉鬆馳,嘴就會張開,可引起流口水,這種現象在側睡、疲勞、很困的時候多見。另外,當患有鼻炎、鼻竇炎、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等)、服用某些藥物(如乙醯膽鹼、毛果芸香鹼等)等情況時,唾液分泌增加,也會出現流口水。建議到正規醫院的五官科檢查是否存在上述疾病,針對病因治療。
睡覺時流口水,一般由以下因素所致:
一、口腔衛生不良:睡覺時流口水,有鹹味,枕巾呈淡黃色,很可能是由於口腔衛生不良,積存食物殘渣,天長日久牙石較多,引起牙齦發炎,乃至牙齦少量出血。因而睡覺時流出口水有鹹味,呈淡黃色。
防治的辦法是: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也可請口腔科醫生診治,採用潔治療法,去除牙石,服用維生素C及B2等藥,消除牙齦炎,減少不良刺激。
二、前牙畸形:這可能由於遺傳因素造成後天不良習慣,如啃指甲、吐舌、咬鉛筆頭等,造成前牙畸形,睡覺流口水。
三、神經調節障礙: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所謂"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個例子。所以神經調節發生障礙,也可產生睡覺時流口水的情況。
四、睡覺姿勢不當:睡覺的時候流口水,可能是睡覺姿勢不當引起的,如趴在桌子上睡、側臥位睡覺,都容易引起流口水。
勿獨居 12招秘訣讓你遠離糖尿病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國際糖尿病協會去年10月宣布,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85億,到了面臨失控的地步。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美國《預防》雜誌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實,只要做到以下12點,你的一生就絕不會得糖尿病。
1.吃肉前喝兩勺醋。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2.減輕5%的體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煉,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鐘。
芬蘭研究發現,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時,每天35分鐘,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
4.多喝咖啡。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險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約29%;但每天1—3杯則幾乎不起作用。
5.買食物看清高纖維標誌。
有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一周吃快餐不超過2次。
美國研究發現,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腸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
德國科學家發現,肉桂有助於降血脂,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10.睡眠在6—8小時之間。
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11.不要獨居。
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歲後多關注血糖。
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警惕!五種「臉色」要你命
鼻類呈紅色或紫色病情分析:鼻尖代表了心臟的情況。鼻尖呈紅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壓偏高,或鹽和酒精攝取過多。
吃了退燒藥不可捂汗?
「發熱時蓋上被子捂一捂,多出點汗退燒快。」在老百姓看來,這是很常見的降溫方法,實際上卻是一個很大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