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的禁忌 是同時吃對藥有分解排斥性的食物、一般藥都有不同藥性、象吃溫性祛寒藥、喝涼性綠豆湯,就會降低藥性。吃中藥的時候有些食物是禁忌吃的,同時食用是會影響藥效的,尤其是服用中藥的時候,下面就介紹的幾種服用中藥時不能食用的食物。
忌吃刺激性食物
服用清內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服溫中類藥治療「寒證」時,應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獻中亦有大量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魚忌莧菜;雞肉忌黃鱔;蜂蜜反生蔥;天門冬忌鯉魚;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白朮忌大蒜、桃、李等。這說明服用某些藥物時,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滿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於疾病的關係,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例如,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少吃「發食」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
忌發物
「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新病的食物。一般來說,患過敏性哮喘、皮炎及瘡癤不能吃雞、豬頭肉、魚、蝦、蟹、韭菜等發物,這些東西容易產生過敏,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後再喝。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教你7招沒事摸摸鼻子 強身養肺效果奇佳
鼻子是呼吸器官,直接與肺聯通,常常按摩鼻子,能夠達到強身養肺的功效。
鼻腔上部與顱腦相近,在下鼻道內有鼻淚管與眼睛相通,後鼻孔的鼻咽部與咽喉相接,氣管與食道在此分道,中耳與兩邊耳咽管相連。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響相鄰器官的健康。從鼻的作用來看,鼻五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塵,髒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線。鼻腔內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內常有很多細菌、髒物,有時會成為播散細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應從多方面著手。
另外,健鼻功出自《內功圖說》,分三步進行鍛煉。兩手拇指擦熱,揩擦鼻頭36次,然後靜心意守,排除雜念。二目注視鼻端,默數呼吸次數3-5分鐘;晚上睡覺前,俯臥於床上,暫去枕頭,兩膝部彎曲使兩足心向上,用鼻深吸清氣4次,呼氣4次,最後恢復正常呼吸。本法可潤肺健鼻,預防感冒和鼻病,還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抹全鼻
鼻與外界直接相通,增強鼻對外界的適應力,才能提高其防禦功能。所謂抹全鼻即與浴鼻鍛煉有相似功用,就冷水浴鼻和冷空氣浴鼻。若一年四季堅持不懈鍛煉,可有效地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增強鼻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能很好地預防感冒和呼吸道其它疾患。
具體操作方法是:兩手食指或用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別放在鼻兩側搓擦,從目內眥(精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至鼻下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勻,上下搓擦100次。適合易罹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堅持天天抹全鼻,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減少患病機會。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經常擦鼻兩側可使鼻腔血流通暢,溫度增高,從而可是吸進的空氣變溫,使肺臟部受冷空氣的刺激,免除咳嗽,預防感冒。增強局部氣血流通,使鼻部皮膚津潤光澤、潤肺
推擦鼻梁
推擦鼻梁,又稱灌溉中嶽(中嶽指鼻)。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揉,上下來回揉動,反覆約20至30次。用手指或彎曲拇指的指節背部揩擦鼻旁兩側,自迎香至鼻根部,在按揉上迎香。
適合鼻道感到不通氣、鼻塞,過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狀還未明顯發作之前,每天持之以恆,做10至20次,可以緩減病症。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雜病源流犀燭·鼻病源流》引《養性書》:「常以手中指於鼻梁兩邊,楷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熱。所謂灌溉中嶽,以潤於肺也。」手足陽明大腸經、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等皆經過鼻,按摩促進經絡的氣血運行,陰陽調和,有防治感冒、鼻病的作用。現代醫學的觀點,認為鼻道不通暢,往往因血管收縮,鼻內分泌物太多,加速血液循環,清除鼻內異物,可以減輕症狀。
鼻腔上部與顱腦相近,在下鼻道內有鼻淚管與眼睛相通,後鼻孔的鼻咽部與咽喉相接,氣管與食道在此分道,中耳與兩邊耳咽管相連。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響相鄰器官的健康。從鼻的作用來看,鼻五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塵,髒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線。鼻腔內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內常有很多細菌、髒物,有時會成為播散細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應從多方面著手。
擦鼻根
鼻根又名下極,俗稱鼻梁、山根。操作此法時,如果有戴眼鏡的人,先將眼鏡拿下,讓鼻根放輕鬆5秒,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起鼻根,會覺得鼻根有些酸脹,是很正常的,因為鼻根長時間被眼鏡壓迫,血循不暢所造成。再用食指快速來回擦鼻根,約20次,使鼻根略紅即可停止。
此法適合戴眼鏡族群。另外,鼻根扁平的小寶寶,父母可以經常輕輕捏起寶寶鼻根,會有意想不到效果。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兩目之間,鼻柱之上凹陷,足陽明胃經之所起,透過推擦表麵皮膚,中醫認為皮部,表面經絡氣血進行陰陽調和。中醫理論認為山根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是可以反應心的狀況,心主神明,有時候白天思慮太過,晚上卻睡不著失眠時候,按擦山根處,可以幫助入眠喔!
拿鼻翼
用拇指與食指,同時放在鼻翼兩側,輕輕拿起鼻翼然後放下,動作反覆約20至50下。適合鼻部疾病,症狀不嚴重者,偶爾感到鼻塞或是鼻翼兩側上有毛細血管擴張,還有脾胃功能較差,食用較涼食物之後,如西瓜,容易腹瀉的人。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鼻孔之上稱方上,現稱鼻翼,中醫理論認為鼻翼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是可以反應胃腸道的狀況,透過按摩此處,氣血運行通暢,以調整脾胃功能。
捏鼻孔
捏鼻孔,又可稱俯按山源(山源指鼻中隔部)。用食指放在鼻孔內,食指與拇指一起捏鼻孔,一捏一放,用力均勻,每分鐘約60次,至鼻有酸脹感為止。用食指、中指分別深入兩鼻孔,挾住鼻中隔輕輕柔捏。此法對過敏性鼻炎、鼻塞,能有不錯的效果。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正常都是用鼻呼吸空氣,空氣中的灰塵與細小的微生物被鼻毛阻隔在鼻腔中,容易造成鼻腔有異物,每天可藉由捏鼻孔前,先將鼻內異物清除,在捏鼻中隔,促進鼻內血液循環,呼吸充足的空氣,使我們身體獲得需要的氧氣,維持生理代謝。
鼻腔上部與顱腦相近,在下鼻道內有鼻淚管與眼睛相通,後鼻孔的鼻咽部與咽喉相接,氣管與食道在此分道,中耳與兩邊耳咽管相連。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響相鄰器官的健康。從鼻的作用來看,鼻五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塵,髒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線。鼻腔內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內常有很多細菌、髒物,有時會成為播散細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應從多方面著手。
揉按迎香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在鼻唇溝中取迎香。用手指尖按壓迎香,一邊按一邊振動,達到酸脹感為止。每次約5至10分鐘。對鼻塞不聞香臭,面部浮腫,有邪風引起抽動,面癢狀如蟲行的人,此穴位有不錯效果。
迎香穴是手、足陽明交會處,就解剖位置來看,在提上唇肌處,布有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支,面神經頰支,面動、靜脈的分支。按摩刺激迎香穴,對於面部與鼻子周圍經絡可以暢通及氣血流暢,使鼻部的氣行血亦行,中醫認為氣血不通,疾病隨之而來,養生就是要防範未然,之前加以保養,維持健康的體魄,正所謂正氣存於內,邪不可干也。
按揉掐人中
水溝穴又叫人中穴,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用一指尖輕掐人中穴以順時鐘方向揉轉20至30次,再逆時鐘方向揉轉20至30次,然後再用指腹點按10次。平時保健,力道宜輕,不宜過重;如果應用在突然神昏的人,手法需重,趕緊送醫,不要擔誤治療的黃金時刻。
精神委靡不振,嗜睡,面部有不自主抽動者,平時可利用按揉此處,有助於緩減症狀,提神效果不錯。兔唇患者在做修補手術過程或此處皮膚有受損,不適宜按人中。
水溝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現代解剖所在位置為口輪匝肌,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和上唇動、靜脈。功用在於鎮痙熄風、開竅醒腦。
頸椎病的針灸有效療法 讓上班族脖子沒酸痛
有調查顯示,上班族80%都患有頸椎病,由於長期面對電腦保持一個姿勢不得活動很容易對頸椎造成傷害。另外加之最近氣溫持續升高,人們常在空調房內因此對於頸椎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不過治療頸椎病中醫提出在夏季具有很好的治療機會,中醫專家表示:天氣炎熱的時候,頸部血液循環加快、頸椎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神經復甦變活躍,是治療頸椎病的最佳時機。由於血液循環加快,有利於帶走頸部「垃圾」,消除骨刺、水腫與炎症。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有利於椎間盤的復位;神經復甦變活躍,有利於疼痛、發麻的消除。
頸椎病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噁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另一些病人可出現下肢無力,行走不穩,腳麻,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睛發脹、發乾、眼睛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束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係。
針灸治療頸椎病,方便簡單、無痛苦、見效快。常見的進針方法有:進、退、捻、搗、搓、留。針灸治療以益氣養血。清心安神為原則,選擇的穴位有:心俞、神門、通里、巨闕、內關、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緩慢的針刺。若有心煩、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陰交;若有氣喘、不能平臥者,可配合肺俞、尺澤;若腹脹不適可加針中院。
可根據以下情況取穴治療:
(1)頸肩痛麻: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
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對疼痛以走竄不定為主者,用強刺激針刺,且刺入較淺。
對肌膚麻木、肢體沉重、疼痛有定處、陰天發作者,宜針刺與灸療同時進行,或兼用溫針療法。
(2)頭痛:臨床應根據頭痛的具體部位和其相應的經絡選擇穴位。
對頭後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後頂、天柱、風池、風府、崑崙及疼痛最明顯的部位。
對偏頭痛者,選擇的穴位有:風池、太陰、率谷、丘墟、頭維及疼痛部位。
對頭頂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百會、前頂、通天、行間及疼痛部位。
對前頭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上星、頭維、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注意:針刺頭面部時,不宜深刺,宜淺刺或斜刺,可增強療效。凡疼痛以脹痛、跳痛、刺痛、燒灼痛為主,且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者,針刺手法一般多用強刺激;凡疼痛以昏痛、隱隱作痛為主,且有眼花、耳鳴等虛弱之象者,針刺手法多採用弱刺激,或同時予以溫針治療。
(3)心慌:表現為心跳或快或慢。或有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或有頭昏眼花、胸前區疼痛。四肢發冷、血壓升高等。多見於交感型頸椎病,或頸椎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患者。
頸椎病的針灸治療還有其它一些穴位選擇。如出現眼花、體力下降者用肝俞、腎俞、行間、睛明、光明等,以弱刺激補養為主;耳鳴、耳聾者用聽宮、翳風、風池、曲池、耳門、合谷、聽會等;出現眩暈者取天柱、翳風、腎俞、脾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等;有落枕者取大椎、天柱、肩外俞、落枕穴等。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取穴,多方配合,才能達到治癒之目的。
三七粉的功效與作用:治療老年性黃斑
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莖製品,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三七粉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黃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人人有本養生經 五種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
金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