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楠木、桐木適量煎成湯後加入溫水,然後泡腳,每次20分鐘就可以。此方可治雙足水腫。
二、用山楂、當歸、白蘚皮,白蒺藜各15克,加水煎成湯,然後去渣,可取一杯汁代茶飲用,剩下的加入適量的溫開水一起倒入盆中泡腳,每天泡一次,每次大概40分鐘就可。對於臉上有黃褐斑的女性特別適用。
三、桂皮、銀花、紅花煎煮後倒入浴盆之中然後泡腳半個小時,每天只需要一次,腳底皸裂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了,而且還有利於睡眠。
四、用透骨草、乳香、沒藥、尋骨風、血竭、王不留行各15克上藥煎水泡腳半個小時,就可緩解因為長時間穿高跟鞋引起的腳後跟疼痛。
五、冬瓜皮、苓茯、木瓜用水煎煮去渣用來泡腳,泡至微微出汗就可。此方最適合微胖女性減肥了。只要堅持一個月,體重就可有明顯的下降。
六、40度的溫水泡腳,個人認為直接用40度的水來泡腳,不僅簡單,而且也不用擔心藥物是否會有副作用。
七、黨參、白朮、黃芪加水煎煮出味,然後拿出來泡腳就可了。特別適用適合氣血兩虛的女性經常泡腳。
八、用醋泡腳,如果你有腳臭話,那麼直接在水中加適量的醋再泡腳的話,就可很好的去腳氣哦,而且其還具有除濕的作用呢。
九、桑葉、菊花、黃芩用開水沖開之後,等其溫度變冷後用來泡腳就具有散熱,通風之功效。
十、桂枝、艾葉、羌活、防風,花椒、生薑等一起泡腳可治療凍瘡,同時還可提高個人的禦寒能力,可以說也是一個非常適合女性在冬季泡腳的偏方了。
其實雖說泡腳對促進身體健康有很多的好處,民間也素有「晚上泡泡腳,一宿到睡到早」的說法,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腳的,更別說利用中藥泡腳了。因為是藥三分毒,如果盲目的用中藥進行泡腳的話也是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4種中藥泡腳的好處有哪些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3、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發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艾草泡腳。而且用艾草泡腳每周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因為用艾草泡腳能引火下行,有時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4、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不好,平時手腳容易發麻,或者下肢出現淤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泡腳後,不僅能夠使血液循環問題得到改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泡腳有效解決痛經 泡腳的小偏方
女性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心情煩躁,那是因為「大姨媽」來報到了,這個時候不僅會心情煩躁,有些人還會出現痛經,很多女性選擇吃止痛藥或者忍忍算了。其實痛經歸根結底是氣血不暢導致的,而泡腳可以活血化瘀,祛寒止痛。
經常痛經的妹子不妨試試泡腳法,正確的泡腳能夠徹底根治痛經。這個時候泡腳是最佳的選擇。當腳部受熱後,全身血液循環會加快,體內熱量會隨之增加。不僅可以溫暖子宮緩解痛經症狀,還能增強腸胃功能。所以,飽受痛經煩惱的妹子們,快來看看下面這三大泡腳功效吧。
泡腳治陽虛寒盛型痛經
陽虛寒盛型的主要表現為下腹冷痛、手腳發冷,進行熱敷可以達到改善。這類情況治療痛經的方法要以溫經散寒止痛為主。
泡腳的中藥材要以入足少陰腎經為主。可加入肉桂15克、烏藥15克、當歸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乾薑6克、吳茱萸6克,再加少量鹽,把水煎好後泡腳。
泡腳治氣虧血虛型痛經
氣虧血虛型痛經常表現為經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且顏色淡。這種類型治療痛經的方法需要以補氣養血調經為主。在中醫中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腳所需中醫藥材要以入足太陰脾經藥物為主,可適量添加引經藥甜水。
建議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朮15克、熟地15克、當歸15克、杜仲15克、黃芪15克,再加適量糖,煮好後用來泡腳。
泡腳治氣滯血瘀型痛經
氣滯血瘀型通常表現為經期前後小腹脹痛,經血顏色偏暗,並帶有血塊。氣滯血瘀型治療痛經的方法要以調和氣血、化瘀止痛為主。建議泡腳選擇的中藥材以入足厥陰肝經藥物為主,並可加入適量引經藥醋。
建議加入益母草30克、烏藥30克、青皮30克,以及紅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開後轉為小火再煎煮半個小時,之後把煮好的藥放涼,連帶著藥渣一起來泡腳。注意藥水量以浸泡過腳踝為宜,如果藥水不夠可多加一點溫清水。
泡腳小偏方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姜有散寒、除濕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
熱水泡腳的16個壞處與禁忌
熱水泡腳時,由於環境溫度的升高,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擴張,足部的皮膚血流量就會增加。
泡腳的誤區有哪些
些足浴城提供的泡腳水溫特別高,客人一觸水就喊燙,技師卻答:「水越燙,效果越好。」也有些人喜歡一泡就一個小時,直泡到水冷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