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發展與文憑、證書的關聯性有多大?作為求職的敲門磚,文憑、證書的功效有幾何?本版案例及職場分析就是想闡述這些問題。
陳先生除了本科之外,工作之後,還考了幾張文憑、證書,經濟師是需要憑年資去考的,這沒有問題,他還有ACCA國際財會證書、工商碩士學位,還考了註冊會計師,註冊律師有點煩,但他打算還是要把它考出來。周圍的熟人對他敬佩之餘,覺得有點奇怪,那些學位、證書一則都不是那麼容易考的,二則好像對他現在的工作也沒有什麼直接的幫助,卻竟然花費這麼多時間、精力,幹嗎?
敲門的磚頭
陳先生90年代中前期大學畢業,就到國營單位工作。雖說工作是很牢靠的,但陳先生覺得做這行當,其實競爭還是蠻激烈的,後來進去的新人都要名牌大學畢業,而自己文憑的含金量不夠。恰好1997年的時候,復旦招在職的MBA,而MBA在當時也蠻紅火的,分量不低,一考就被錄取了,兩年半時間讀了出來,「與現在比,當時學費也不貴,兩萬多。」
他實話實說,說當時讀MBA也是希望對工作上有所幫助,在國營單位里發展,一是人際關係,二是能力,三是文憑。但領導給你一個職位,或是到外面去應聘吧,表達能力、學歷差不多,履歷可以糊弄,那麼額外有個MBA什麼的,就是個提升、錄取的理由參照。
這些學歷、證書就是敲門的磚頭,「這扇門敲敲,那扇門敲敲,口袋裡多放幾塊磚頭,終有一扇門是能夠敲響的。」
那張ACCA國際財會證書,是在讀MBA之前就拿到的。那時陳先生剛畢業不久,見有這樣一個班,在社會上也算熱門,加上有中文教學,就去讀了。他說現在很想讀個ACCA英文班的。
註冊會計師是在讀MBA期間通過的,獲得註冊會計師證書,要考五門功課,並且允許在五年通過這五門功課的考試。
至於註冊律師,陳先生看了看身邊的兩袋子東西,「六一」快到了,那是他給小孩買的禮物,他深有體會地說,讀書還是要年輕的時候讀,結婚了,有小孩了,時間、精力有限了。考法律,要記要背,也煩。不過,他還是想將它考出來。他說,比如現在要做個經理什麼的,報表總會要看吧,合同要懂吧,這其實是一種職業的基本技能。
磚頭取捨法則
談話的時候,陳先生始終不避對方的目光,顯得相當自信。問起他讀這些證書,是否是出於喜歡,或是有所選擇針對性的?他覺得其實是有功利性的。他有一些同學也考證書,對於考什麼樣的證書,也討論過。他認為有這樣四條準則:
一,知名度。證書被公認的程度一定要高,不然花了時間精力考出來,沒有什麼用。
二,通用性。就是證書適應的行業面要廣,可以運用的範圍要廣。比如他原先學的是管理,工作又跟管理有關,他所考的證書,其實都是跟管理有關的,就算到其他企業去,也都是有用的。
三,通過率。就是對讀什麼書,考什麼證書,事先要有把握,看是否能考上,是否能拿到證書,不然就得不嘗失。當時有個同學跟他一起考MBA,花了時間精力準備,結果沒有考上。
四,經濟性。考證書讀班,要學費;另外要花時間。往往讀書考證書,會跟現在的工作時間是有衝突的。所以他讀的一些書,時間上比較有彈性,休息日有一天,工作日有半天之類的,單位里因為看你只占用半天時間,比較容易接受。他說到自己的一個同學,在一家不大的外資企業工作,因為想讀個文憑,不得不捨棄工作。所以,他認為,在現有工作與讀書之間,要權衡哪頭的價值大。
${FDPageBreak}
敲門磚與風險
陳先生在講到自己一些讀書經歷與對證書的認知問題時,還多次提到風險兩個字。
他在國營單位工作,他在單位里的人際關係也不錯。但他講到一些同學的處境,老闆看到手下在讀會計之類的書,跟工作關係不大麼,沒有炒魷魚的動作,也起了炒魷魚的心了。看來在某些單位、某些老闆手下,考證書的事情,需要以前老電影裡鬼子的一句台詞:「悄悄的幹活,打槍的不要。」
陳先生工作了十來年,也有不少機會。但他的妻子在外資企業上班,「那是高風險的工作」,一個在國營單位,一個在外資,那是一個家庭比較好的搭配。
雖然現在在國營單位上班,但將來如何卻不知道,所以陳先生認為還是要讀書,因為職業生涯還很漫長,「書是一直要讀下去的。」
職場分析
主持:前程無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高級副總裁簡思懷
職業發展與文憑、證書的關聯性有多大?搜索國內職位最多的工作網站www.51job.com發現,17萬個空缺職位中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的達93%;要求有四、六級和口譯等英語證書的68%;MBA學位的職位關聯度17%;註冊會計師等的職位關聯度23%,律師資格的職位關聯度為63%,同時職位越高,對其擁有的學歷和資證的要求也越高。如對跨國公司招募財務總監的條件:「CPA或ACCA證書,英語說寫流利,多年的同行業經驗,MBA優先錄用。「財富500強」中的不少總裁就擁有名校的MBA學位和職業資格證書。
但是招聘中,對文憑、職業證書的要求不是第一位,對工作經驗的要求才是首要的。仍以跨國公司財務總監的職位為例,如果「他」沒有8年以上的財務工作經驗,特別是沒有3年以上的管理者經驗,即使「他」有ACCA證書,還是難以擔當這一要職。換言之,如果不能把文憑、職業證書轉化成工作技能、經驗和人際關係,那麼它們與職業的關聯度就很低。
文中「陳先生」能夠考取這麼多的證書、學位,很令人佩服,但是他的觀點和做法,我以為還是值得商榷的。據說2002年全國註冊會計師考試有160萬人次報考,但單科通過率僅10%左右,不少人通過考試後也不會去從事財務工作。這反映了個人職業規劃的合理性問題。我認為,早至大學晚至工作開始,就應該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清楚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有哪些能力(包括專業知識、語言能力等),具備何種資格。報考資格證書宜早不宜晚。比如一個人30歲前擔任技術研發工作,其後報考律師資格,通過律考後還須一至兩年的職業經驗才最終獲得律師資格證書,那麼他的職業在32歲又得重頭開始。相信很少有企業會僱傭一位30多歲的法律新手,如果這個決定在他工作一兩年時作出,情形則完全不同。此外,由於求職、晉升主要取決工作經驗和業績,不同的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共通性又很少,所以想藉多個文憑、證書規避職業風險和多向選擇,實際並不可行。
如果「陳先生」從事的是財務管理之類的工作,他考取MBA、CPA和ACCA與自己的職業還很相關,但誠如文中所說那些只是敲門磚,進門後的「修行」需要付出更大的心思和努力,且無「正確答案」。至於法律知識,則可以現學現用或請教專業人士。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倡終身教育,是希望員工不斷更新知識,掌握和創造新技術,而不必事事以「文憑、證書說話」。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求職找工作的八條經驗
又到了新的招聘的高峰時節了。在這樣的時刻里,大學的畢業生們以及一些往屆生們都在焦頭爛額地填著簡歷以及忙著面試。鑑於我往年的招聘經歷,特此總結出以下經驗,以供朋友們參考:
一、簡歷要詳,又要簡
所謂要詳,就是指一定要充分地把自己的優勢批露出來,不用把一些很虛的東西一一點到,但要把很實際的東西展示出來,這個時候沒必要保留;但同時,不能冗長,??嗦,點到為止,言簡意陔,所以又要簡,再長了,除非你的簡歷有格外吸引人之處,否則簡單些,才會有更多的用人單位的目光投注在其中;
二、說話要穩,不能浮躁
在我跟其他人一起競聘時,尤其是跟一些應屆生一同應聘時,往往會感覺那些應聘者說話時好象很激動,有時也很做作,不自然,仿佛學生氣很重,這些東西也許在應聘學生會時管用,到了用人單位有時會被人認為沒有社會基礎,不予以錄用;
三、要有耐性
耐性很重要。有時,你按約定時間去了,可能往往要等一段時間,我最久的曾等過一下午。假如是好工作,不要因為等得久而放棄。絕對不要用對方不守信或是效率太差為理由否決對方,這是很不成熟的學生氣的表現。社會就是社會,你一定要學會適應社會,不要讓社會來適應你;
四、要有特點,但不宜鋒芒太露
大家都在應聘,假如條件也沒啥突出的,那麼你的談吐及說話內容就要有與眾不同之處,來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假如你沒有自身的特長,就要刻意去思考一些更好的辦法,但不要太另類,太譁眾取寵,這樣反而弄巧成絀;可是同時也不要把鋒芒顯得太突出,究竟這是應聘,鋒芒太露有些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本人的口才太佳,每次應聘都會在這方面有突出表現,但同時相信也帶來過副作用。許多次都會被人提出口才甚佳之語,但往往得不來複試通知;
五、不要太顯個性
個性是要有的,但很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的那種個性。我曾聘一單位時,提出假如領導給我充分的空間,我會把工作做好。當時感覺是一句不錯的話,但我沒去更多考慮對方的態度變化。後往返想,對方曾很不滿地重複了一句我的話,明顯是認為我輕易不服從領導,所以印象便打了折扣,果然也沒再通知我;
六、不要太注重細節
許多應聘經驗的文章里往往寫著什麼撿了張紙或是注重了什麼細節才被錄用,這只是能作為文藝典型被批露的內容,不要認為所有單位都會這樣,大部分單位還是更重視你的實際能力與表現,不是一些細節,假如你把精力放到了這上面,往往會有副作用顯出出來;
七、回答問題要大膽、自信
對方有時會提一些抽象的問題,比如給你十萬塊你怎麼辦了,或是相關的問題,這個時候你不要在不知咋答時不好意思地笑,也儘量不要吞吞吐吐,因為你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除非太另類或是太離譜),重要的是你的表情與態度,是不是有自信,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的那股銳氣,相信你用十萬塊去買雙襪子要是表達好了,比別人吞吞吐吐地去開個大公司錄用機會更要大得多;
八、表達你能吃苦,並且事實上也要做好吃苦的預備
吃苦是這個時代人比較薄弱的環節。記住,這是個很要害的問題,市場經濟的大潮里,不比那些計劃經濟里吃軟飯的人們,我們更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去拼搏屬於我們的明天。你要表達出你能吃苦的決心——包括體力上的以及精神上的(比如受氣之類),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競聘成功的以及未來事業的成功。
求職簡歷這麼寫才能更「抓人」
大學畢業生求職,首先就是要通過向用人單位呈送求職簡歷來介紹和推銷自己。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有關情況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求職簡歷寫得是否「抓人」,對畢業生求職的成功與否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將求職簡歷寫得更加「抓人」呢?
要善於寫出那些能表現自己人格、品質魅力的經歷
是否具有特殊的經歷、優秀的人格品質以及良好的性格,已經成為當今許多用人單位在錄用人員時要考慮的一項重要條件和內容。畢業生如能在這方面進行挖掘,做些文章,無疑是會給自己的「雙選」或應聘增添一些優勢的。
有位畢業生曾這樣介紹自己的經歷,頗得用人單位欣賞並最終錄用了他:「我來自貧困山區的貧困家庭,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自己吃苦耐勞、頑強不屈的品質,只要能讀書,再大的苦本人都能吃。考上大專以後,我格外地珍惜這難得的讀書機會,學習一直都很用功,所以基礎比較紮實,成績優秀。現在我即將畢業走向社會,只要能給我一份工作,我一定會加倍珍惜,再苦再累的活兒我都能幹,難道還有比貧困山區更苦更累的活兒嗎?」
要寫出自己對一些相關問題的看法和態度
現在的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時,已不是單單看他會不會幹活,而且還要看他有沒有思想,有沒有頭腦,有沒有眼光,能不能為本單位的繼續發展出點子、想辦法。因此,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如果能夠自然地寫出自己對一些與自己相關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可以讓用人單位對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水平有所了解。
有一位畢業生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的:「在學習中,有不少同學都認為《電工基礎》這門課難學,所以不想學。而我則認為,正因為它難學,學通學透它的人少,社會就比較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反過來,擁有這門知識和技術的人就業的空間就更大。所以我是認認真真努力學好這門課,這門課的成績也就特別優秀……」
用人單位在看完這樣的求職簡歷後,自然會覺得這是一位有思想、有眼光、有主見、不隨波逐流的人。這樣的人,在錄用時,就會被優先考慮。
要學會進行橫向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因此,那些成績特別優異和出眾的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就要善於突出和反映出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成績放在年級或專業的排位上來進行比較,這樣才更能顯示和表現出你不同尋常的優勢和出類拔萃的成績。如只寫「成績優異」就不如寫「自己的成績排在年級或專業的前幾名」這樣更具體更有分量。
要善於用事實說話
現在有不少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大多存在著一種毛病,就是寫得比較空泛籠統。如「要求上進、嚴守紀律、成績優秀」等等,如此這般,而無具體事例,誰都可以這樣寫,由你怎麼吹,都很難令用人單位信服。因此,在寫求職簡歷時,要善於讓事實說話,用充分的事實來征服用人單位,來取信於用人單位。
如「嚴守紀律」不如寫成「連續四年從未被扣過操行分,每學期都榮獲守紀獎」;「成績優異」不如寫成「大學四年中專業所有科目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或「每學期都獲得『三好生』」、「某次被評為區級優秀學生」等;「寫作能力強」不如寫先後在哪些報刊上發表了多少篇文章;「有演講特長」不如寫成「在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演講比賽中,每次都獲得二等以上的獎勵」或「某次代表學校參加市區演講賽分別獲得某等獎」;「組織管理能力強」不如寫擔任了哪些職務,取得了哪些成績來得更具體、更令人信服。
要寫出自己的特長用人單位都希望被錄用者一專多能,或具有某種顯著的特長,所以,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一定要把自己最顯著的特長寫進去,這樣可以使自己在應聘時多一些優勢,也增加被錄用的機會。
當然,要想使自己的求職簡歷寫得「抓人」,首先還是要學得好,做得好,否則,吹得再好聽,但沒有實際能力,倒霉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