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盧蘭芳副主任中藥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唐榕中藥師
中醫認為,秋冬季天氣收斂清肅,氣候乾燥,空氣水分減少,燥邪多從口鼻而入侵犯人體,從而產生外燥病症。因此,這個時候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調理脾胃、清心安神的飲食進行生理性調整以利於調養生機,去舊更新。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盧蘭芳副主任中藥師提醒,中藥調理是此時進補的一個重要方法,調理脾胃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養生進補中藥一定要對症,不能亂補,在服用中藥前最好諮詢醫生看看適不適合食用。專家為您推薦四種養生中藥。
一、麥冬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常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但是由於麥冬性微寒,不宜用於脾虛引起的泄瀉、痰飲及氣虛明顯的人群,亦不可過量服用。麥冬不僅可治療疾病,還可用來做藥膳,美味又養生。下面推薦幾款藥膳:
1、麥冬蒸子鴨
【材料】麥冬25克,子鴨1隻,料酒10克,鹽5克,醬油10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姜5克,蔥10克。
【製法】將麥冬用清水洗淨,浸泡24小時,取出錘扁,除去內梗,子鴨宰殺後,去毛樁,內臟及爪;姜切粒,蔥切花。將麥冬放入鴨腹內,置武火大氣蒸籠內,蒸55分鐘即成。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生津。適用於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氣虛弱、口乾、便秘、喉嚨腫痛、更年期綜合徵等。
2、山藥麥冬燉燕窩
【材料】鮮山藥150克,麥冬20克,燕窩5克,雞湯750毫升。
【製法】將山藥去皮,切成丁狀,麥冬去內梗,洗淨;燕窩用45度溫水浸泡,去燕毛,洗淨。將燕窩、山藥、麥冬、雞湯同放燉杯內,用武火上燉沸,再用文火燉半小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胃,滋陰潤肺,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二、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歸肺、胃經,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胃脘隱痛,大便燥結。適合乾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脾胃虛弱、痰多清稀、胃寒腹瀉者不宜服用。玉竹多跟沙參、麥冬等藥材搭配使用。
1、玉竹銀耳湯
【材料】取鮮玉竹、冰糖、銀耳各10g。
【製法】玉竹洗淨、切片,銀耳泡發後擇淨,加清水適量同燉至銀耳熟後,加冰糖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適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口乾、口渴、胃脘隱痛,大便燥結等症狀。
2、玉竹養肺梨
【材料】玉竹10克、鴨梨一個、冰糖適量。
【製法】鴨梨洗淨,尖端削成蓋狀,中間挖去梨核後裝入玉竹和冰糖,蓋上梨蓋後放入盅內,加入適量水,將盅放入鍋內,隔水燉熟。
【功效】滋陰潤燥、養肺祛痰、美肌。適用於陰虛燥熱、肺燥咳嗽者。痰過多者、脾虛腹瀉者、風寒咳嗽者不能吃。
三、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用於陰虛燥咳,虛熱上擾、失眠、心悸及胃脘疼痛等。本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優異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多種生物鹼。不只味道鮮美,並且養分豐厚,藥用價值也很高。
1、百合安神茶
【材料】取百合、小麥(各25克),蓮子肉、首烏藤各15克,大棗2個,甘草6克。
【製法】將百合、小麥、蓮子、首烏藤、大棗、甘草洗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倒入鍋內,加水至700毫升左右,大火燒開煮沸後,小火熬半小時。濾汁,存入暖瓶內,連燉兩次,隨時皆可飲用。
【功效】具有清熱安神、益氣養陰的功效,適合神志不寧、心煩易躁、失眠多夢、心悸氣短、多汗者。痰多、食積、風寒咳嗽或胃寒拉稀者不適用。
2、木耳百合西芹炒荷蘭豆
【材料】荷蘭豆100克,西芹去葉切段,百合干和黑木耳少許。
【製法】百合干和黑木耳提前泡發,西芹和荷蘭豆飛水片刻撈出,燒油鍋至七成熱,炒荷蘭豆變色。倒入百合、黑木耳和西芹,加少量水烹飪2分鐘,調味煸炒即可。
【功效】美容養顏、潤燥安神。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有出血性疾病,消化不良、易於腹瀉者不適用。
四、石斛
石斛味甘,性微寒,能養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退翳。本品可用於熱病口渴、牙齦腫痛、腎陰虧虛之目暗不明、筋骨萎軟、陰虛火旺等證,對秋燥伴有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者尤為適宜。
1、石斛菊花湯
【材料】石斛(6-12克)、菊花適量
【製法】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應將石斛先煎30分鐘,再放入菊花同煎5-10分鐘。
【功效】有較好的明目潤燥功效。
2、石斛粥
【材料】石斛1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石斛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在取出的汁液中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煮粥服食清中有補,補中兼清,相得益彰,對肺燥乾咳及老人、病後胃脘隱痛,食欲不振,嘈雜不適者,頗為適宜。
本文指導醫生:-
盧蘭芳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擅長疾病: 在運用中藥調理、養生、保健方面頗有心得...[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蟲夏草」如何挑選鑑別?專家為你支招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以及養生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市民自行購買名貴中藥材調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怎樣才能挑選到稱心如意的藥材呢?下面向大家支招,今天介紹的是「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
來源: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功效:補肺益腎,止血化痰
「冬蟲夏草」如何鑑別?
1、氣味腥,似香菇樣。味淡,微苦。
2、子座自寄主幼蟲頭頂的冠縫和額縫間生出,單生,稀2-3個。細長圓柱形,稍扭曲,長3.0-7.0cm,粗0.2-0.4cm。表面棕褐色至深褐色,略帶縱紋。有的子座上端稍膨大,頂部具不孕端,鈍尖,長0.3-0.6cm,表面略光滑;膨大部位表面粗糙,子座下端常具細縱紋,基部略粗。質柔韌,易折斷,膨大部位橫斷面邊緣可見卵圓形或橢圓形子囊殼均勻排列成環,子囊殼半埋生於子座內;子座下端橫斷面邊緣棕褐色,中心類白色,具有纖維性。
3、蟲體似蠶,近圓柱形,長3.0-5.0cm,粗0.3-0.8cm。略彎曲,棕黃色,背側環紋明顯。頭較小,黃棕色至紅棕色,常被子座基部所包裹,表面皺縮。蟲體易折斷,折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中間有飛鳥狀或一字形的褐色殘留蟲腸。
4、蟲體共有足8對,頭部節鉤狀胸足3對,不明顯。腹側具明顯乳頭狀突起的腹足4對,尾端腹側具扁平臀足1對,略呈鉤狀回彎。其中每對腹足之間一般為三個環紋,與其他偽品相區別。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如何正確儲存?
中藥配伍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溫熱寒涼,五味的辛甘酸苦咸,當中藥抓好拿回家,正確的煲法很重要,同樣選對服用的時間重要,有的藥物因其本身特性的要求,必須在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發揮效果。
按時間分 清晨:宜服補腎藥、行水利濕藥、驅蟲藥及催吐藥。
午前:宜服發汗解表藥及益氣昇陽藥。古代醫家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不但汗藥如此,亦有醫家認為大凡走表透邪之藥,均宜午前服用。古醫對補中益氣湯、參術調中湯等益氣昇陽藥,都強調午前服藥。
午後或入夜:宜服瀉下藥。 入夜:宜服滋陰養血藥。古人用六味地黃丸養陰,有一顯著特點,強調入夜時服用;當歸六黃湯醫治陰虛盜汗,亦主張入夜時服用。
夜臥:宜服安神藥、澀精止遺藥,以用於治夢遺滑精,緩下劑宜在睡前服用,有利於次日清晨吸收。按飯前飯後分
飯前服: 由於大多數的食物會對中藥的吸收產生影響,飯前一小時胃處於空虛狀態,有利於藥物的進入胃腸道吸收,補虛藥宜飯前服。
飯後服:有些藥物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健胃消食藥及對胃有刺激的藥宜飯後服用。提醒:急病、重病不拘時服用。
月經期服藥注意
月經期該不該服用中藥困擾很多女性朋友,女性在月經期間處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生理狀態,為避免中藥產生不良影響,一般在月經期間要停止服用中藥。但是有些療效的中藥需在月經期服用,如治療女性不孕症時的活血調經中藥,治療痛經、經期延長、月經量多、月經量少、出血不規則等調經中藥,治療月經期偏頭痛的疏肝行氣化瘀的中藥。
服中藥之所以講究擇時,是為取得更佳療效,這樣可以順應人體有節律的生理變化,充分利用體內積極的抗病因素而增強藥效,還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如果服藥時間不當,擾亂人體生理節律,就可以產生或加大藥物不良反應。因此,為發揮中藥的最佳療效,不可忽視中藥擇時服藥,若把握不准服藥時間,趕快找醫師或者藥師諮詢吧。
第二節:中藥的正確儲存
據了解,大部分人習慣把用剩的或暫時未用的貴重中藥材存放在冰箱裡,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為把中藥材放入冰箱裡,時間長了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中藥材內,而且還容易受潮和變質,影響中藥材的藥性,甚至發生副作用,所以中藥材不宜貯藏在冰箱內。
正確的做法為:對一些貴重的中藥材,如人參、鹿茸、天麻、黨參等,可用適量的糯米或粘米慢火炒至焦黃,俟炒米晾涼以後,把中藥材和炒米一起放入一隻密封性好的玻璃瓶或小口瓷壇里,旋緊蓋子,置於陰涼通風處,中藥材即可較長時間保存。
如果一定要放,請參考如下做法:
放冰箱之前首先應該妥善密封,如果能接近真空封存,效果會更好。若無特殊要求,名貴藥材應該放置在5℃左右的冷藏櫃,不要冷凍,因為各種藥材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經低溫冷凍後水分結成冰,會對藥材的有效成分造成損傷。
膏藥最好放冰箱
大家熟知的膏藥並不都是切片的,還有罐裝和小包裝三種,其中兒科最常用的是小包裝,並且不是固體狀的,而是黏稠的液體狀。
原因是小包裝膏藥通常是用機器打包,如果濃度過濃,藥物容易黏到機器上,不利於分裝。孩子用的膏藥之所以是小包裝,一是添加的膠類比較少,價格相對低;二是濃度也不是太高,劑量好控制;第三就是固定的包裝,服用的劑量比較好掌握。
相反切片與罐裝的膏藥濃度都較高,阿膠等用量也比較大,價錢自然會貴,而且都是固體狀,膏藥存放的方法是要放在冰箱保鮮層,如果放在室溫有可能會變質。
牙疼起來真要命 中醫按摩能止牙痛
牙痛主要是指牙齒因為各種原因從而導致疼痛不止,牙痛是口腔中經常會發生的症狀適宜,可見於西醫學的齲齒、牙髓炎、根尖周圍炎和牙本質過敏等。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牙痛發作或加重,屬中醫的「牙宣」、「骨槽風」範疇。
4個身體特徵或易短命 每天按摩腳底助長壽
想健康長壽,可別忽視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刊文,列出了4個可能是疾病徵兆的身體特徵,幫您測測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