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 試試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

  感冒發燒嫌藥苦,您也可以考慮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刮痧就是用邊緣較圓滑的工具,如水牛角板等蘸上水或潤滑劑,在人體某一部位皮膚上進行刮摩,使之發紅,出現一片片或一塊塊的青紫瘀斑或瘀點,即「出痧」,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刮痧的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很多,過去民間有用光滑的銅錢、銅勺柄、瓷湯匙等,這些工具,使用既不衛生,也不便於消毒,現多用有由水牛角製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醫藥商店有售。

  刮痧的基本手法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淨,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 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鬆,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注意!中醫里神奇的經絡催眠術

  催眠,英文hypnotism,其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催眠是指對人或動物刺激視覺,聽覺或觸覺來引起半睡眠狀態,對人還可以用言語的暗示引起。廣義的催眠則是對特殊的刺激產生的心理狀態的改變。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關於中醫催眠的說法,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去了解一下中醫里的經絡催眠術吧。

  中醫里的經絡催眠術

  中醫經絡催眠是指以中醫經絡及五臟藏神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催眠理論,通過對經絡穴位的點、壓、推拿等手法,結合催眠指導語進行催眠治療的一種操作性催眠技術。

  中醫經絡理論是在數千年的醫療實踐中發現、總結和完善起來的學說,有著豐富的中醫古文化內涵,指導著中醫針灸、推拿、氣功、藥物歸經等醫療技術,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經絡能被廣泛應用,並被人們認識、接受,且效果明顯,其中人們對經絡治療疾病深信不疑,信念堅定等傳統的文化心裡因素有這密切的關係,所以人們對經絡催眠治療效果有著更大的預期,普遍具備了催眠暗示的前提條件。

  醫療實踐、氣功及循經感傳現象等證實經絡的存在,特別是近代國內外科學家通過聲、光、熱、核、電、磁等物理手段進一部證實經絡的科學性。經絡是客觀存在的生命體,是人體的能量信息傳導、調節系統,經穴是經絡的能量信息埠,同時具有接受和傳出能量和信息的作用。如經絡的聲音傳導、電磁傳導、熱傳導等。

  經絡是溝通人體臟腑、表里的結構、運行氣血從而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五臟藏神,心主明神,心神總統魂魄,兼和意志」人的五臟精神活動需要經絡聯繫協調,又由心神所主。「神、魄、魂、志」五神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必須通過經絡的溝通和氣血,而心神與外界的溝通聯繫也必須通過「五識」(視、聽、嗅、味、身體)由經絡反映至心神,因此經絡是人體神志、情緒等心理活動的基礎,也是經絡催眠的前提。

  經絡催眠通過對穴位的點穴按摩,特別是「指顫」手法,基於聲息傳能量傳導、生物電磁傳導對經絡能量信息的激發和傳遞起關鍵推動作用,同時對經絡的調理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生物作用,如生成多種神經肽、血清素、血管緊張等參與精神意識活動加快了臟腑的功能調節和神志的調控,使催眠變得快速便捷。

  按摩幾個穴位治失眠:

  1、天門開穴法:兩拇指指腹緊貼於印堂穴,雙手余指固定頭部二側。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經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後兩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時交替推摩。手法由緩至速、由輕至重,反覆推摩約1分鐘,此時推摩局部產生熱感,並向眉心集中。

  2、百會穴點按掌摩法: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覆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為軸心,均勻用力按壓與旋摩約30秒。

  3、玉錘叩擊法:以指尖作錘,雙手同時進行,從後向前,從左至右叩擊整個頭部,反覆依次緊叩,不可遺漏。叩擊時由腕部發力,甩力均勻,不可太重,不可太輕,以有較強的振盪感而不覺疼痛為度。約1分鐘。

  4、十指梳理法:以指代梳,指尖著力於頭皮,雙手同時進行,從前額開始呈扇狀自前向後推摩。手法以揉為主,柔中帶剛。此時會感到頭部輕鬆舒適感。約1分鐘。

刮痧療法注意事項 哪些部位不能刮

  刮痧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刮痧,也並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適合刮痧。那麼刮痧療法都有那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簡單的刮痧手法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刮痧之後,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施術。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本法適用於腹痛、煩亂、胃腸型感冒、暑熱噁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下列情況不宜刮痧:

  1、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2、眼睛、口唇、舌體、耳孔、鼻孔、乳頭、肚臍等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使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復。

  3、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為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病。

  4、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5、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不要刮痧,因為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6、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7、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8、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9、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刮痧療法治療落枕 刮痧需注意5點

落枕是指起床後突感一側頸項強直,不能俯仰轉側,患側肌肉痙攣,酸楚疼痛,並向同側肩背及上臂擴散,或兼有頭痛怕冷等症狀。可見於頸肌勞損、頸項纖維組織炎、頸肌風濕、枕後神經痛、頸椎肥大等疾病。

鼻出血怎麼辦?中醫拔罐治療鼻出血

生活中很多人偶然間就會鼻出血。鼻出血可由外傷引起,也可由鼻病引起,如鼻中隔彎曲,鼻竇炎、腫瘤等,有些全身疾病也是誘因,如高熱、高血壓等;婦女內分泌失調,在經期易鼻出血,稱為「倒經」,天氣乾燥、氣溫高也可引起鼻出血。臨床症狀鼻出血多見一側發生,少的僅在鼻涕中帶有血絲,多的則從一傾4鼻孔流出鮮血,甚至從口中和另一側鼻孔同時流出鮮血。鼻出血易引起患者緊張,但越緊張,出血越嚴重。一般分為肺熱和胃熱2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醫拔罐是如何治療鼻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