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熱的食物有哪些?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溫熱多發,夏秋季節氣候多變而且濕氣更重,這時多會做些「去濕湯」調理身體更健康。
什麼是濕熱體質?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
去濕熱的食物:
一、板藍根燉豬腱:
材料:板藍根8克、豬腱6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板藍根片,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燉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評點:湯色深沉,中藥味道也比較濃,怕喝中藥的人可能相當抗拒,但喝了以後喉嚨很舒服。
二、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姜1片。
做法:水蛇當刂好切段,洗乾淨,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較黑。它們外貌非常相似,但燉湯效果有很大區別,水蛇湯色清澈鮮甜。燉湯水蛇最好選幾兩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評點:湯水較滋補,蛇肉鮮甜,味道比很多燉湯要飽和。
三、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乾淨,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提點: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
評點:湯清甘甜,倒沒有一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濕湯水,據說可以清肝火、健腸胃。
四、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評點: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搭配。桑葉燉過以後,鮮嫩顏色還可以保留下來,吃起來鮮甜可口,留在湯里的清香,是春天樹木抽芽的新鮮味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刮痧拔罐幫你提高免疫力
很多人習慣用中醫的拔罐來治療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緩解疲勞等。拔罐也確實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卻很少有人留意,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
刮痧可以提高免疫力:
一、頭部 百會穴(只能刮痧,用刮痧手法的點法、按法、顫法)
註:科學實驗證實,百會穴對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艾灸『百會』能使家兔的血清總補體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液白細胞總數等指標明顯提高。
二、頸椎 大椎穴(刮痧拔罐均可,手法主要用刮法和留罐)
註:科學實驗證實,刺激大椎穴對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針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補體效價,單針大椎穴可使白細胞增加。艾灸或電針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針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臟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亦增強,吞噬能力最高可達56.8%。
三、胸部 整個胸部(刮痧拔罐均可,用刮痧板厚邊按胸部刮痧方法用刮法之補刮進行並在下面穴位進行閃罐)
刮拭胸部重點是任脈周圍,從天突經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到中庭,從上向下刮拭可刺激胸腺,胸腺為錐體形,由不對稱的左、右兩葉組成。胸腺大部位於上縱隔的腹側部分,小部向下伸入前縱隔。一部在胸腔,一部在頸部。在胸腔的部分位於胸骨與心包之間。位於頸部的部分,則在胸骨舌骨肌與胸骨甲狀肌之後,氣管的前方及兩側,其上端有時可高達甲狀腺的下緣。
註: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內分泌功能。胸腺培養各種T細胞,它在細胞免疫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產生激素樣物質,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
四、腹部 中脘(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機體免疫防衛功能,如以小白鼠進行實驗研究,隔日灸「中脘「1次,共3次,分別測定肝、脾、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結果發現,艾灸組比對照組的吞噬細胞活性均有一定增強。但以肝、腹腔的吞噬細胞活性最為顯著(P<0.05)。
五、背部 腎俞(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針刺腎俞能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如針刺『足三里』、『腎俞』一次,可見家兔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增強。
但自行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卻很少有人留意:
預防暈罐
和暈針一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噁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
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的體位選擇原則是:局部平坦、松馳,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於吸拔,而變動體位,可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選臥位,一是此體位易於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動作要正確、迅速。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已有詳細說明,這裡不再贅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機體凹凸不平處,特別是關節部位拔罐時,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發生漏氣。
暑熱症襲來 中醫治療小兒暑熱症有妙招
小兒暑熱症在夏季是一種高發疾病,而治療小兒暑熱症的方法多種多樣,就中醫而言,治療小兒暑熱症有著自己的獨特方法,如:分型治療、手穴治療等。
手穴治療小兒暑熱症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中沖穴。
操作:中指指端常規皮膚消毒後,用30號1寸針,快速刺入皮下約1~1.5分。然後輕搗1~2分鐘,用瀉法,旋即出針,不按壓針孔。
按語:中沖是心包經井穴,對暑熱致小兒心煩、口渴、躁撓不寧,針此穴有泄熱醒神之功。暑熱症多為實證,熱證。故針刺時用瀉法,不按壓針孔。
方法2:
選穴:少商、魚際。
操作:常規皮膚消毒後,用30號1寸針,快速刺入0.5寸左右,輕搗1分鐘左右,用瀉法。每日1次,3次為1療程。下午發熱時針效果較好。
(二)點刺放血療法
選穴:十宣。
操作:常規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速點刺,擠出少許血液,用於棉球擦拭乾淨。
(三)割治放血療法
選穴:魚際
操作:用溫水或熱毛巾擦拭小兒魚際部脈絡,反覆幾次後,靜脈顯露出來。常規皮膚消毒,用手術刀尖端,點割脈絡,使之出血數滴,然後用干棉球壓迫,用膠布固定。
治療小兒暑熱症要避免的那些誤區:
第一,孩子一發燒就用抗生素
很多暑熱症寶寶一直高燒不退,體溫多在38℃~39℃之間,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應用抗生素和退熱藥,體溫往往也只能暫時下降,之後又升上去。結果不僅無效,濫用抗生素還很可能對孩子的身體害。
第二,用冷水給孩子洗浴降溫
對孩子發熱,家長的第一反應大多是給寶寶降溫,尤其是用冷水降溫的方法。暑熱症的寶寶是不宜用冷水洗浴的,以免閉汗使體溫上升,甚至引發感冒與呼吸道感染等。
第三,認為暑熱是小事不用就醫
如果24小時不降溫要就醫。暑熱症即使不採取措施,在雨後或氣候涼爽時體溫也會有所下降。特別是到了秋涼之後,症狀會「不藥而愈」。但是,如果寶寶持續高熱,在24小時內無法降溫,就一定及時到醫院就診。
拔罐後皮膚顏色鑑別 拔罐自測身體疾病
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由於中醫講究體質的辨證論治,拔罐後觀察皮膚的顏色、氣味等,可以了解此時身體的狀況以及自身體質。下面看看拔罐後皮膚顏色鑑別。
上班族在家解暑用刮痧 這樣刮最有效
盛夏季節,容易發生中暑。在發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脹悶及頭部昏沉的感覺,十分難受,中醫謂之痧症。此時必須儘快進行刮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