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求職,首先就是要通過向用人單位呈送求職簡歷來介紹和推銷自己。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有關情況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求職簡歷寫得是否「抓人」,對畢業生求職的成功與否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將求職簡歷寫得更加「抓人」呢?
要善於寫出那些能表現自己人格、品質魅力的經歷
是否具有特殊的經歷、優秀的人格品質以及良好的性格,已經成為當今許多用人單位在錄用人員時要考慮的一項重要條件和內容。畢業生如能在這方面進行挖掘,做些文章,無疑是會給自己的「雙選」或應聘增添一些優勢的。
有位畢業生曾這樣介紹自己的經歷,頗得用人單位欣賞並最終錄用了他:「我來自貧困山區的貧困家庭,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自己吃苦耐勞、頑強不屈的品質,只要能讀書,再大的苦本人都能吃。考上大專以後,我格外地珍惜這難得的讀書機會,學習一直都很用功,所以基礎比較紮實,成績優秀。現在我即將畢業走向社會,只要能給我一份工作,我一定會加倍珍惜,再苦再累的活兒我都能幹,難道還有比貧困山區更苦更累的活兒嗎?」
要寫出自己對一些相關問題的看法和態度
現在的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時,已不是單單看他會不會幹活,而且還要看他有沒有思想,有沒有頭腦,有沒有眼光,能不能為本單位的繼續發展出點子、想辦法。因此,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如果能夠自然地寫出自己對一些與自己相關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可以讓用人單位對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水平有所了解。
有一位畢業生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的:「在學習中,有不少同學都認為《電工基礎》這門課難學,所以不想學。而我則認為,正因為它難學,學通學透它的人少,社會就比較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反過來,擁有這門知識和技術的人就業的空間就更大。所以我是認認真真努力學好這門課,這門課的成績也就特別優秀……」
用人單位在看完這樣的求職簡歷後,自然會覺得這是一位有思想、有眼光、有主見、不隨波逐流的人。這樣的人,在錄用時,就會被優先考慮。
要學會進行橫向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因此,那些成績特別優異和出眾的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就要善於突出和反映出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成績放在年級或專業的排位上來進行比較,這樣才更能顯示和表現出你不同尋常的優勢和出類拔萃的成績。如只寫「成績優異」就不如寫「自己的成績排在年級或專業的前幾名」這樣更具體更有分量。
要善於用事實說話
現在有不少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大多存在著一種毛病,就是寫得比較空泛籠統。如「要求上進、嚴守紀律、成績優秀」等等,如此這般,而無具體事例,誰都可以這樣寫,由你怎麼吹,都很難令用人單位信服。因此,在寫求職簡歷時,要善於讓事實說話,用充分的事實來征服用人單位,來取信於用人單位。
如「嚴守紀律」不如寫成「連續四年從未被扣過操行分,每學期都榮獲守紀獎」;「成績優異」不如寫成「大學四年中專業所有科目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或「每學期都獲得『三好生』」、「某次被評為區級優秀學生」等;「寫作能力強」不如寫先後在哪些報刊上發表了多少篇文章;「有演講特長」不如寫成「在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演講比賽中,每次都獲得二等以上的獎勵」或「某次代表學校參加市區演講賽分別獲得某等獎」;「組織管理能力強」不如寫擔任了哪些職務,取得了哪些成績來得更具體、更令人信服。
要寫出自己的特長用人單位都希望被錄用者一專多能,或具有某種顯著的特長,所以,畢業生在寫求職簡歷時,一定要把自己最顯著的特長寫進去,這樣可以使自己在應聘時多一些優勢,也增加被錄用的機會。
當然,要想使自己的求職簡歷寫得「抓人」,首先還是要學得好,做得好,否則,吹得再好聽,但沒有實際能力,倒霉的還是自己。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新人:如何從敬業到職業
每天都會打了簡歷和材料穿梭於各種性質的人才交流會,與不同的公司打交道進行面試。一番努力之後成功的幸運兒踏入了職場的門檻,自然還會有一些人需要重新努力,進行下一輪的拼搏。筆者所在的公司也在前不久招聘了一批應屆畢業生充實到公司的隊伍當中,他們的表現自然褒貶不一,這裡暫不做評價。只是從他們身上折射出的一些問題,我覺得有必要用一個過來人的眼光告誡初入職場的新人:從「敬業」到「職業」,要學習的很多,切莫掉以輕心、一葉障目不見!
「敬業」:成為一個好員工的標準,職場生存的根本!
我們時常會用「兢兢業業」來評價優秀員工,這是一種認可。要在職場生存下去,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敬業的精神。
而在現代企業人才體系中,常常會將企業員工分為四類人:
1、高能力、高素質者
2、高能力、低素質者
3、能力一般、敬業者
4、能力一般、不敬業者
從這四類人的字面意思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質。對於第一類人,屬職場中的精英,鳳毛麟角,一將難求,非常稀缺。而企業往往很明白,企業發展的根本不可能集中在幾個精英級的員工身上,更多的是那些普通員工的通力合作,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而在後面三種人中,能力高而素質低的人,是企業的毒瘤,會害了企業的,所以企業會敬而遠之,唯恐避讓不及。後兩類人,鑑於能力一般,所以是否敬業就成為了企業選擇的標準。
綜合來看,企業對於員工的要求也就變得相當簡單:敬業。是否敬業,直接決定了你能否在職場生存下去。
那麼怎樣做才算是敬業?其實很簡單。記得一家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說過一句話「職場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我們需要的是大量敬業而忠實的員工。你只要可以『不驕不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踏踏實實』,那麼恭喜你,你完全具備了成為我們企業優秀員工的資格!」這席話,對於出入職場的新人來講,一定有很多的啟發。你可以勝任你的職位,完全可以成為企業的優秀員工,只要你夠敬業,向企業展示出你的敬業精神。當然,這種表現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所為的,而是堅持不懈的一貫作風!
「職業」:綜合能力的體現,個人騰飛的關鍵!
在和一些職場新人的交流當中,讓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他們充滿就是他們的熱情、激情和抱負。這些很好的方面,正是企業希望看到的東西。俗話說的好「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同樣,沒有理想和職業規劃的職場人士,也不會有很大的前景。
在職場中,最近幾年很流行的就是冠之以「職業經理人」、「職業策劃師」等說法,其實就是在明確告訴我們一個信號:經理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特別是薪水高、身份高、能力高的職業經理人。
我們的職場新人,在完成了在校學生到職場人士的轉變後,可以敬業的工作,在企業中占據一席之地後,就要考慮的是如如何發展的問題了。要成為「職業人」,單單依靠那點敬業精神是遠遠不夠。還需要從各個方面提升自己,達到「良好的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眼界+紮實的理論修養和實際操作能力」。這就必然要求我們的職場新人要做到:
1、 全方位的學習
不僅要掌握行業內容的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相關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要通過各種有效的學習途徑(網絡、書籍、培訓等)提升自己在營銷、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因為現代的競爭,是綜合實力之間的較量,企業的綜合實力直接和企業領導者的個人修養息息相關的。職場新人永遠要記住的一句話「專業型人才只會是企業的棟梁,而不可能成為企業的靈魂。唯有一專多能的人才,才有可能帶領企業不斷前進。」
2、 全面系統的看問題
看問題要全面,切忌以偏概全。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是那麼多。能真正做到全面系統看問題的人,也往往是職場的精英型人才。作為一種職業習慣,初入職場的新人從一開始就要牢牢樹立這種工作習慣。面對任何問題,都要仔細研究問題的根本和問題相關聯的因素。
3、 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指揮行動
通過學習掌握了紮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實踐有了更多的實踐經驗,這樣具備了成為一個「職業人」的一半。而重要的另一半則是,如何有效的表達出來你的想法,如何讓人可以信服?
要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僅要會說,還要會寫。說,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溝通交際能力;而寫,則可以很好的體現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想法(當然前提是建立在我們對相關問題的全面把握和仔細分析基礎上的),就要通過自己的說和寫來想對方表達出來,從而得到對方的支持,實現自身的價值。
作為一個人長達數十年的職業生涯,有些人認識的很清楚,通過合理規劃職業目標,定位明確,全力打造本身的「職業」素養,從而成大器;而更多的人則是一輩子在盡心、敬業中度過,雖然衣食無憂,但終無輝煌。對於初入職場的信男善女們,從「敬業」到「職業」蘊含的道理,你真的懂了嗎?
職場如何運用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最早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編寫的。當時,美國一批電腦程序員意外發現,一批剛從學校畢業的新人參加了工作,這些人很難適應工作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電腦程序員經過探索,便發現了「蘑菇定律」。蘑菇定律,通常指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剛參加工作者往往會處於這樣的境地: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的工作),到頭來還要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並且還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我兒子剛剛大四畢業,現在在南京電視台工作,現在他就處在典型的蘑菇狀態,天天去上班,老闆也不分配他幹什麼,就是看你自己的表現,他向我訴說了他的煩惱。我問了吉林電視台的一個小伙子,他說電視台就是這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你好好的表現,等著領導的發現。需要機會。假如第一個機會沒有成功,那就等第二個機會。就看你那天突然被領導看中了,你就有希望了。想辦法引起領導的重視吧。
蘑菇生長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是生還是滅完全看自己的造化和對工作的態度了。象華為小工人的自殺,他那選擇的就是自滅。
積極作用
其實,換一種角度來考慮,蘑菇定律也有其自身的積極作用。
1.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很多年輕人走出校園時,認為自己一開始工作就應該得到重用。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也缺乏擔當重任的能力,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消除不現實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長起來。
2.加速適應社會。要想在商場上遊刃有餘,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還要有各種社交能力。那些辦事能力強、工作積極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為標準和思考模式。而職場新人能否適應商場中的行為模式和遊戲規則,往往決定於在最初一段時間的「蘑菇進程」,因而「蘑菇經歷」能加速職場新人適應社會。
3.避免沾沾自喜。對於初出茅廬者來說,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績之後,總是希望上司和同事會注意自己,並得到承認和讚揚。事實上,並不是每一點成績都會被別人看在眼裡,因此,避免沾沾自喜的心態,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成功應用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應用蘑菇定律,把握以下要點,方可成功運用蘑菇定律。
1.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對待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並全力以赴地做好它,這是一切事業的開始,同時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適應環境。當你到了一個並不滿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在某個不理想的崗位,做著無聊的工作時,要學會適應。這是因為,要想改變環境,前提便是先適應環境。
3.貴在堅持。很多人在「蘑菇經歷」時最容易產生的念頭,就是放棄。但是,真正的成功,屬于堅持不懈的人。只有認準目標,不斷堅持,在「蘑菇經歷」中積累一些可貴的經驗和素質,才能為以後的「厚積薄發」作好鋪墊。
4.自強自立。在沒有成功時,往往會遭遇歧視、侮辱等不公平的對待,不要停留在對這些問題的糾纏上。明智的做法是,自強自立,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以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的價值。
點亮心中自信的明燈
職場人最應該向劉備學習的五件事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劉備作為正統漢室的代表,深受士大夫的追隨與百姓的愛戴。他韜光養晦,寬厚仁義,知人善待,機權幹略,戰呂布、抗曹操、結孫權、訪賢士的事跡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從落魄的王族後裔到一方霸主,由編織草鞋到轉戰南北,正是劉備對自我的強烈期盼,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 自我期盼效應 自我期盼效應(self-expectancyeffect),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提出。它指的是個人由於受到某些權威或者特殊理念的影響,而對自我產生了巨大的期盼與信念。這種期盼與信念可使人在行動中增強自我的信心,提高自我的標準,最終達到一定的自我實現。自我期盼效應可包含兩個部分:(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個人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的信念;(2)自我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的實現,即個人相信自己能夠實現理想的強烈期盼。由此,自我期盼效應可使人在行動中形成一定的定勢心理,存在某種堅定的意向,並為此不畏艱難,奮鬥不止。 用時下的術語來講,劉備也是一位NLP大師,他把個人的成功培訓做到了家,也以此感染了一批人跟隨他追逐成功的夢想。具體地說,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在香港,也被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這一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信念、思維方式及行動都是「習慣程序」,只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改善我們思維和行為的重複程序,讓大腦的軟體升級,便能實現自我的完善和提升。NPL是一種意念激勵的技巧,力圖使人學會用神經語言來改變人的身心狀態,達到自我的不斷突破。 劉備的自我期盼表現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為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少時喪父,與母親以編賣草蓆、草鞋為生。所以,劉備雖貴為皇宗後裔,但到他這一代,已與平民無異,並終日為溫飽忙碌。但不可置疑的是,劉備的皇宗身份不僅給了他後期爭霸民意支持,也奠定了他自視不凡的基礎。 劉備的自我期盼主要有兩點:一是確信自己出身不凡,將來必有大用,二是期盼自己能擔當起匡扶漢室的重任。如《三國志》記載,劉備兒時家中有株大桑樹,遙望見如同車蓋,劉備與同宗小兒於樹下玩耍時曾說:「我將來一定會坐有羽飾華蓋的車。」其叔父劉子敬聽到後,當下斥責他:「不許胡說,你想招來滅門之禍嗎?」由此可見,劉備自小有胸懷大志,對未來有著強烈的自我期盼。 劉備23歲時,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曾被任為安喜尉。30歲時,劉備加入了討伐董卓的戰爭,力圖除漢賊,興漢室。再後來,劉備的勢力逐漸壯大,便依附陶謙,並且答允陶謙的彌留之言「榮耀朝廷,施恩惠給百姓,並建立君王的功業」,並一度領徐州州牧。${FDPageBreak} 劉備38歲時,漢獻帝劉協因曹操濫權,詔令其岳父董承聯絡他人誅殺曹操。劉備接到密旨後假裝示弱,藉機脫離曹營,投靠袁紹,以圖連同地方勢力一起反曹。在袁紹官渡之戰敗於曹軍後,劉備又投靠劉表,並屯兵新野。但劉表對劉備不予重用,這大大相悖於他的自我期待。一次與劉表飲酒,劉備到廁所時發現大腿變粗,便與劉表感嘆說:「我曾親身征戰四處,戎馬生涯時身不離鞍,更未見贅肉。現在不再征戰,在荊州安逸數年,而逐見大腿贅肉漸生,在荊州無所為用,爭戰半生理想仍未成、國家仍未平,不禁為之嘆息、感殤落淚。」由此可見,劉備縱然身處逆境,仍對自己有很高的期盼。只是礙於現實的無奈,暫時無法實現。 劉備59歲時,他終於占據荊、益兩州,自稱漢中王。兩年後,在謠傳漢獻帝被加害的第二年,諸葛亮、許靖、黃權等人上書勸進劉備即帝位,以續東漢之大統。劉備由此於成都登基,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一年後,劉備因為關羽被殺,執意發兵東吳,但遭到陸遜的成功抵抗,退守白帝城,並病終於此。在劉備傳奇而動盪的一生中,他雖未能成就大業,但其強烈的自我期盼則浩氣長存。${FDPageBreak} 劉備的君子情結 在三國霸主中,曹操以奸詐著稱,孫權以善變聞名,而劉備則以仁愛而傳世。可以說,劉備將儒家之「仁者無敵」的理念落實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強烈的君子情結。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拘一格,禮賢下士。劉備自年少起,就以謙恭待人著稱,並喜歡結交豪傑遊俠,使許多人都對他十分傾慕。投身逐鹿中原後,劉備更以謙和寬厚使陶謙感動萬分,做出禮讓徐州之舉,也使徐庶感恩不已,演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至於劉備之善待諸葛亮,更是演繹出了中國古代君臣關係之絕唱。先是不顧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委以重任,並以「如魚得水」來寓意兩人的關係。後是在白帝城病危時,託孤於諸葛亮,更提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超越君臣常綱的驚世駭語,道出了他對賢士的高度信任。 其次,劉備對百姓的仁愛之心。早期,劉備平原外御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三國志》更以「如此深獲眾人的信望」來稱讚劉備。 曹操南下追擊劉備時,劉備的隨軍民眾就有十萬人之多,「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十餘里。」有人向劉備進言:「應該速行而保江陵,現今隨行者雖然很多,但士兵很少,若曹操軍追至,怎樣抵抗他呢?」劉備答道:「做大事都要以人為本,現今人眾歸附於我,我又怎忍心離棄他們!」所以諸葛亮稱讚劉備「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張輔也稱「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再者,劉備對同族同僚的仁德之義以及君子不趁人之危的德行。在徐州,陶謙死前說「如非劉備不可能安定這州。」由此麋竺率人迎劉備入主徐州,但劉備卻推辭,反而推薦袁術入主徐州,後經陳登和孔融的再三勸說,才應允接管徐州。劉表病卒時,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諸葛亮曾遊說劉備進取劉琮以占據荊州。但劉備於心不忍,不僅沒有進攻荊州,反而到劉表墓去哭拜,而後離去。後來入川抵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相見甚歡。當時張松、法正及龐統等人都曾提議劉備可乘機擒住劉璋,占據益州。但劉備以初來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拒絕了眾人的建言。可以說,劉備的君子情結是自我期盼的突出表現和重要組成,在亂世爭霸中,這種寬厚仁愛的君子所為更是顯得難能可貴。 總之,縱觀劉備的自我實現過程,其濃濃君主意,對其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自我理想的追求,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其翩翩君子情,也對其贏取民心,開疆闢地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任職魏國的傅干曾言:「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三國志》)。換言之,劉備的自我期盼和仁愛之道為他贏足了民心,使得文臣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武將願為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