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經》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之說。冬至養生並不僅僅局限於日常的食材調養,其實天灸療法也是寒冬里溫陽驅寒、防病保健的不錯選擇。專家提醒,接受天灸療法,有助於溫陽驅寒,提高抗病能力,減輕患病症狀,減少疾病的發作。
「三九」天灸的適應症包括呼吸消化運動三大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慢性咳嗽、體虛易反覆感冒者;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腹瀉、胃痛、消化不良;運動系統疾病包括頸肩腰腿痛、關節痹痛等。同時,本療法能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具有保健強身的作用。
根據病種虛實敷貼
這種傳統的灸法一向是選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以辛溫藥物敷貼特定穴位,從而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抗寒能力增強。「三九」天灸是夏季「三伏天灸」治療與保健的延續和補充,一般從冬至日開始,每9天一次,原則上是一個療程3次,為了加強和鞏固療效可適當增加1次。
因此,非一朝一夕之功,若能連續3年堅持接受一年冬、夏兩次的天灸治療,更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過敏狀態,提高抗病能力,減輕呼吸道疾病以及關節痛等病痛的症狀。慢性病患者一般在上午11時至下午1時進行貼藥比較好,因此時人體陽氣較盛,藥物易儘快滲透進入體內,可以產生較好的療效。
「三九」天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禁忌人群::發熱者、兩歲以下小兒、治療區皮膚有破損或皮膚過度敏感者,有皮膚病或傳染病者,糖尿病患者,素體實熱者或陰虛火旺者也慎用。
貼藥當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治療後皮膚均有熱感,因個體皮膚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貼藥時間以1-2小時為宜,而皮膚耐受性強者可延長至3-4小時,小孩時間酌減,以30-60分鐘為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按摩聽會穴可緩解耳鳴掉下巴
中醫理論認為,腎開竅於耳,足少陽膽經入耳,手太陽小腸經過耳……耳朵,是多條經絡及臟腑之氣交匯之處。肝膽火旺,膽經氣血不通暢,受到阻塞,就會導致耳鳴。這時可以通過按摩聽會穴來調理。
怎麼找聽會穴?
聽會穴是膽經的穴位。《針灸資生經》說「耳蟬鳴,取聽會」。《醫宗金鑒》說其「主治耳聾耳鳴」。聽會就位於耳朵眼的正前方,張嘴時兩耳邊各有一個凹,這個凹陷處就是聽會。聽會穴屬足少陽膽經,布有耳神經和顏面神經分支。因主治一切耳疾所集,耳聾氣閉,重聽耳鳴、耳流水流膿及耳癢所以穴名聽會。
怎麼按聽會穴?
每天3次用雙手的拇指按揉兩側聽會,力量稍大,以感覺有些脹疼為度,每次每穴2-3分鐘。
牙痛、掉下巴可按聽會穴
聽會穴有顏面神經分支,三叉神經分支及腮腺通過,所以可治顏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腮腺炎、中風口歪一邊,甚至牙齒痛、下頜關節炎、掉下巴。當搭坐火車過山洞或飛機遇亂流所引起耳鳴耳脹,張口吞口水後,按聽會穴會很快緩解。
冬至進補功效最佳 十款膳食滋補過冬
12月21日冬至節氣,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數九天養陽必須遵循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2.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各類食物優點和缺點。
①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③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至十款進補食譜
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淨,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羊肉燉蘿蔔
做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隻(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薑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淨,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薑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薑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淨浸潤後,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淨;火腿洗淨後,切成絲;蘑菇水發後,切成絲;生薑、蔥洗淨後,切成薑片、蔥段;將發脹後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後,撒在周圍;薑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後,立即出籠,揀去薑片、蔥節,調味後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後放人蔥、生薑,加入適當清水後,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後,揀去蔥和生薑;另用水澱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於高血壓患者。
山藥魚片
原料:魚肉片400-600g,山藥20-30g,青蘿蔔200g,蔥絲、薑絲、胡椒粉、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洗淨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澱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後醃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後加入蔥絲、薑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後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蔔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淨後,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塗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後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澱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醃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薑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蓮藕豬脊髓湯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薑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淨,切成厚片;豬脊髓洗淨,入沸水中氽燙後撈出,瀝乾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薑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薑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於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的輔助食療。
牛內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薑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淨切小塊;紅棗洗淨。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薑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針灸消除頑固眼袋 輕鬆做「絕袋」美人
電腦成為上班必不可少的工具,長期面對電腦,有時工作需要還得加班熬夜,因此造成很多人出現眼袋。眼袋怎麼消除?不妨試試中醫的針灸法!
頭痛怎麼辦?中醫教你按摩治療頭痛
頭痛怎麼辦?頭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導致頭痛的發生,其病因也十分複雜,因此我們必須首先確定病因,根據輕重程度進行治療和自我保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