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寥穴:在臀部尾椎附近的次寥穴,也是防治和診斷婦科病的重要穴位。只要有婦科問題,也不管這問題是出自子宮、卵巢、還是附件。點按此穴都會極為敏感。如果經常按摩此穴,使此處的痛點逐漸減輕,而相應的病症也會緩解。可以說它是調節婦科疾病的一個有效按鈕。
2、三陰交:三陰交這個穴位是婦科的首選要穴,我們應該重視它的作用。它可以說是婦科病的萬靈丹,且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也就說它能通利又能收攝、能活血又可止血,能滋陰又可利濕。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而產生對機體有利的作用。此穴又非常好找,在腳內踝尖上7厘米左右小腿脛骨後緣的地方,用手按時較其它部位敏感。
基本按摩手法:
1、揉法: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輕按住一定的穴位或皮膚部位,做輕柔的小幅度環形按摩。要求揉動幅度的大小視其按摩部位範圍而定,揉動時手指(掌)應始終接觸皮膚,使被按摩部位皮膚隨著揉動而滑移,以感覺平和、舒適、深透為宜。
2、摩法: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選定的穴位或體表的某部位上做與皮膚平行的輕緩的迴旋移動。要求輕柔、緩和,不要時輕時重。
3、按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有節奏地、一起一落地進行按摩。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帶動操作部位,力度應由輕到重,逐漸增加。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脾氣大 按摩七大穴位能撒氣
每個人都有脾氣大的時候,然而脾氣大易傷肝,不利於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鬱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症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了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來舒壓。
頭上的3個「撒氣穴」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下肢的2個「撒氣穴」
太沖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按摩保護眼睛的5個方法
熨目法:
黎明起床,先將雙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熱後一手掌熨貼雙眼,反覆三次以後,再以食、中指輕輕按壓眼球,或按壓眼球四周。
運目法:
兩腳分開與肩寬,挺胸站立,頭梢仰。瞪大雙眼,儘量使眼球不停轉動(頭不動),先從右向左轉10次,從左向右轉10次。然後停,放鬆肌肉,再重複上述運動,如此3遍。此法於早晨在花園內進行最好,能起到醒腦明目之功效。
低頭法:
身體取下蹲姿式,用雙手分別攀住兩腳五趾,並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時儘量朝下低頭,這樣便有助於使五臟六腑的精氣精氣上升至頭部,從而起到營養耳目之作用。
吐氣法:
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塗吸氣,侍氣吸到最大限度時,用右手捏住鼻孔,緊閉雙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氣。
折指法:
每天堅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後搬的屈伸運動。每遍進行30~50次並在小指外側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臥皆可做,堅持經常做,不僅能養腦明目,對有白內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療效。
中醫按摩腳底的七個好處
血液循環是否正常和體內的體內有著重要的關係,而按摩腳底能夠很好的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狀況,提高腳部的體溫,最終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正常的作用。
按摩耳朵有哪些好處?
按摩耳朵,不僅僅能夠保護我們的耳朵,其實也是間接的刺激了身體的各大器官,對於身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說每天給耳朵進行按摩,其實就是相當於對全身的穴位器官進行了徹底的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