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術是大手術,是不是得恢復很長時間,高齡患者能否抗得住呢?」與很多癌症患者家屬一樣,這是來自湖南的李伯家人最大的顧慮。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為70歲高齡的李伯成功進行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得益於普外二科團隊的快速康復技術(ERAS),術後5小時李伯即可下地行走,恢復良好。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副主任鄭權提醒,直腸癌治療關鍵在早發現早治療,記住4個徵兆,則可早期揪出直腸癌。
70歲老伯便血8月 「痔瘡」成了直腸癌
今年70歲的李伯,可謂命途多舛,十餘年前得了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經過積極及時的治療,身體恢復非常好,疾病基本「治癒」,處於長期穩定期。十餘年的穩定,也讓李伯和家人對身體的日常變化放鬆了警惕。
最近兩周,李伯開始出現了便秘症狀,每次大便不僅量少,而且都帶有血。李伯說:「每天都想要去大便好多次,但我每次就是便不出來,每次上廁所的時間也長,費了半天的勁只有1個3cm左右長條牙膏一樣的小條,還有出血。」
起初李伯沒有在意,一直以為只是因為最近吃的有點不對上火導致的,直到他覺得自己好像突然廋了很多,連皮帶都鬆了,他才告訴家人這個情況。家屬帶著李伯趕緊去到當地醫院住院檢查,還沒怎麼做檢查和治療,李伯左下腹開始出現疼痛,便血也明顯增多,讓李伯的家人異常擔心。經人介紹,李伯連夜轉來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普外二科副主任鄭權接診了李伯,經過詢問病史初步懷疑可能是大腸癌,而且在詳細詢問李伯病史時發現,原來在一年前他就偶爾有便血的情況,但李伯總覺得是「痔瘡」,過幾天又好了,就一直沒有當回事。經過腸鏡、CT、抽血等檢驗檢查綜合判斷,確認李伯是患上「直乙交界的結腸癌」。
多模式鎮痛 患者術後5小時即可下地行走
因為李伯曾經患有白血病,在確認他患有結腸癌後,家屬開始疑惑難道是白血病轉移了?鄭權解釋,結直腸癌主要還是與飲食習慣、遺傳因素有關,目前沒有見到白血病與直腸癌轉移的相關證據,但不能排除是治療白血病過程中,化療藥物讓李伯的身體抵抗力下降,讓自身的防癌細胞失去作用,從而使李伯較一般人更易患癌症。
對於是否白血病會影響李伯的直腸癌治療,鄭權表示,經過對李伯詳細的檢查,確認白血病處於穩定期,不影響直腸癌的手術治療,當務之急是儘快解除嚴重影響李伯生活質量的直腸癌警報。
為了保證李伯儘可能的快速康復,不影響後續的治療,鄭權為李伯制定了3D腹腔鏡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方式,並在圍手術期實施一系列快速康復治療。
鄭權介紹說,「我們採用了多模式的圍手術期鎮痛,在術前就為李伯進行了預防性鎮痛,還專門採用了橫切口的3D腹腔鏡術式,術中控制性補液、控制出血、術中保溫,術後早期進食、早期下床、康復理療等實現快速康復。」
經過2個半小時的手術,李伯的腫瘤成功切除,出血只有10ml,補液不到1000ml,術後5個小時即可下地行走。「正是得益於手術後的ERAS快速康復理念,讓手術後的患者可以儘早的下地行走,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手術併發症和幫助術後患者儘早恢復,這對於李伯的後續治療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鄭權如是說。
專家提示:直腸癌治療關鍵在早發現早治療
據鄭權介紹,直腸癌的得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遺傳易感性:與直腸癌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家族性腺瘤病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現如今公認二者為癌前期病變。其次就是直腸慢性炎症: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都可因黏膜的反覆破壞和修復發展為癌。
鄭權表示,無論什麼原因,都會有早期症狀,早期結直腸癌經過治療後,其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但關鍵「要早發現、早治療,不可忽視前期徵兆」。
鄭權提醒,記住4個徵兆,可以早期揪出直腸癌:1、常出現糞便變形,2、出現持續性反覆便血,3、短時間內排便次數增加,4、頻繁出現肛痛、腹痛等。
本文指導醫生:-
鄭權副教授 主任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擅長疾病:從事普通外科臨床、教學工作27年,擅長胃...[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喉嚨感覺有異物 但吃飯喝水沒問題是怎麼回事?
喉嚨對身體來說講是非常重要的,在進食食物的時候都需要通過喉嚨,而有一些人會發現自己在吃飯喝水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喉嚨不適,而在過後總是會感覺嗓子中有痰液並且感覺吞咽不下的現象,這讓他們特別擔憂,其實嗓子有痰大多數是以下這幾種原因。
喉嚨感覺有異物,但吃飯喝水沒問題,嗓子好像有痰是怎麼回事?
一、疾病導致
在出現一些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時候,會讓喉嚨感覺到不適,會感覺喉嚨中存在痰液,如感冒、慢性陰道炎等這些疾病的發生,都會感覺嗓子中存在痰液。
二、食物導致
有些人在平時吃東西的時候沒有注意會讓自己暴飲暴食,或者經常攝取一些辛辣刺激食物,而這些食物對喉嚨的傷害都是比較大,會導致咽喉部的黏膜被刺激,從而出現充血紅腫的現象。
三、不當的生活習慣
在目前很多人存在著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經常熬夜、吸菸喝酒,而這些都會容易讓身體的器官受到傷害,特別是經常吸菸喝酒會讓喉嚨不得黏膜被刺激,也就容易讓咽喉黏膜出現充血並且感覺有痰液,另外經常熬夜會讓身體出現上火的現象,而在上火時也容易發生喉嚨不適現象。
四、經常傷害嗓子
如一些特殊的職業,教師、音樂家等,他們在平時會因為經常開口說話而讓嗓子處於被傷害的狀態,或者是一些人在沒事的時候喜歡去KTV高聲大唱,這些人的嗓子很容易因為刺激而受損,時間一長就容易讓嗓子長期處於受損的狀態,也就容易感覺喉嚨有不適感出現有異物的現象。
五、沒有好的衛生習慣
有一些人在睡前沒有刷牙的好習慣,他們在睡前會吃東西,就讓自己睡覺而這些措施都會讓自己咽喉受到刺激,特別容易讓口腔中存在細菌而傷害到咽喉部。
六、胃食管反流疾病
胃食管反流疾病也會導致咽喉不適,並且感覺有異物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胃部中的一些食物出現反流而導致,有一些人因為對疾病的缺乏,所以在出現胃食管反流的時候經常會判斷錯誤。
總的來說,如果經常發現自己陰咽喉部有異物,並且感覺嗓子中有痰的時候要警惕,可能是以下這些情況導致在這個時候要查明原因,不要盲目的服用藥物,只有查明原因才能夠對症治療,讓自己的咽喉快速恢復健康。
以為長胖竟是長了5kg腫瘤!專家巧手為患者「拆彈」
在檢查之前,來自深圳的鄧女士(化名)萬萬沒想到自己腹部竟然長了個大餅樣的巨型腫瘤。事實上,彩超顯示鄧女士腹盆腔出現的巨大占位連當地醫生都被震驚了,鄧女士回想起來才恍然大悟,原來近3年間自己體重增加的5kg並非單純的中年發福,而是腫瘤悄然在快速生長。然而這時,要想摘除這個龐然大物已經成了艱難而又兇險的任務,經親戚介紹,鄧女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就診。在潘運龍(專家預約)主任團隊的精心手術後,鄧女士體內5kg的腫瘤被完整摘除,術後恢復良好,預計不日可康復出院。
腫瘤生長3年懵然不知 專家:破裂隨時有生命危險
據潘運龍主任介紹,患者鄧女士現年46歲,之所以一直沒能發現自己長了個大腫瘤,除了因為忙於工作和體檢意識淡薄外,主要是因為她患的腫瘤症狀不易被發現,「鄧女士所患的是腹膜後腫瘤,根據術中冰凍病理的結果,很可能是良性的平滑肌瘤。這種腫瘤基本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症狀,鄧女士自述近3年只有易倦和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因此才會遲遲沒有引起重視。」
雖說如此,但當鄧女士CT結果出來後,即便是從醫多年的潘運龍主任還是有些被驚到了:她的腹腔幾乎已經被巨大的腫瘤占據,最大層面大小約25*13*22cm。也就是說,鄧女士目前病情已經到了比較危急的程度,不僅腫瘤有惡變的可能,而且腫瘤血供豐富,若繼續生長可對其他臟器帶來進一步的壓迫,甚至影響心肺功能。此外,由於腫瘤體積已經十分龐大,很可能因外力撞擊等原因出現破裂出血,這時候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
鄧女士CT結果(醫院供圖)
為鄧女士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已經刻不容緩,但要想安全、完整地切除腫瘤卻並非易事。為了確保手術成功,潘運龍主任和婦科帥翰林副主任醫師,胃腸外科丁暉主治醫師、潘京華醫師組成精準手術小組,術前多次進行詳細討論,最終制定出個體化手術方案。
巨大腫瘤壓迫重要血管 專家3.5小時精準「拆彈」
鄧女士腹腔內的腫瘤不僅是罕見的龐大那麼簡單,潘運龍主任表示,它的棘手之處還在於它隱藏在腹膜之後,術中不僅視野和操作空間嚴重受限,還需要注意小心翼翼地避開腎臟、子宮、輸尿管、腹主動脈、髂動脈等重要臟器、組織、血管,避免出現大出血等併發症。
「開腹後我們發現,患者腫瘤的血管走向堪比阡陌縱橫,瘤體部分已經侵入宮頸,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兩條重要血管被壓迫,右側輸尿管更是明顯和腫瘤發生了粘連。因此手術過程中我們必須仔細對腫瘤進行剝離,同時保護重要血管和組織以免誤傷,整個過程可謂是跟『拆彈』一樣謹慎。」潘運龍主任如是說。
潘運龍主任團隊進行手術(醫院供圖)
所幸經過潘運龍主任團隊的細緻手術,在三個半小時後,鄧女士腹腔內的巨大腫瘤被精準切除,術中出血量微乎其微,也沒有對其他臟器組織帶來損傷,所切除腫瘤大小28*22*10cm,重量達5Kg。
目前鄧女士術後恢復良好,已全流飲食,可自行排氣,也可下床自主活動。術中冷凍病理結果提示鄧女士的腫瘤傾向良性,復發幾率相對較低,但出院後仍需定期回院隨訪複查。
潘運龍主任提醒,腹膜後腫瘤因為症狀不明顯往往需要體檢才能發現,建議大家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若能及早發現,即便同樣需要手術切除,其損傷和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相關鏈接:腹膜後腫瘤是什麼回事?
腹膜後腫瘤多起源於軟組織,而軟組織腫瘤又極為多樣化。所以,腹膜後腫瘤是一類病理類型繁多、起病隱匿、難以早期發現的疾病。確診後又常因累及腹膜後眾多的血管、神經或臟器,致手術切除困難,加上其對化療、放射治療又不敏感,因此令人望而卻步,治療難度較高。
腹膜後腫瘤的特點:1。膨脹性生長,巨大腫瘤與腹腔臟器搶占腹腔空間造成壓迫時會表現出晚期壓迫症狀;2。腫瘤一般包膜完整、不具備浸潤性;3。不易出現侵犯或轉移,但因發現晚,手術困難,且惡性居多,總體療效不理想;4。術後復發的可能。
專家介紹
潘運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任職:現任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胃腸外科主任、微創外科研究所副所長、體部伽瑪刀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會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醫學會胃腸外科委員;廣東醫師協會胃腸外科委員;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審稿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胃腸道腫瘤的臨床與基礎治療,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以及體部惡性腫瘤的伽馬刀治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973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已發表SCI論文 35篇,中文核心期刊110篇。
特長:擅長腸道疾病如大腸、小腸腫瘤、直腸癌、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炎症、穿孔、出血;甲狀腺疾病如結節性甲狀腺腫、甲亢、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等疾病的診斷與外科手術治療。應用腹腔鏡技術進行胃、結直腸腫瘤切除、膽囊、闌尾切除手術。體部伽馬刀治療惡性腫瘤:肝癌、肺癌、胰腺癌;各種腫瘤復發與轉移,如頸部、縱膈、腹膜後、大血管旁轉移、門靜脈癌栓。
本文指導醫生:-
潘運龍教授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
擅長疾病:胃腸道疾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出血,...[詳細]
手指發麻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在平時很多人都會使用到手指,手指對於身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的各種動作、工作都離不開靈活的手指。而手指之所以這麼靈活,主要來源於手指下的一些血管以及神經,不過這些血管和神經跟身體是相連接的,當身體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也會以手指發麻的現象出現,所以在出現手指發麻的時候要警惕。
百歲老人便秘腹痛危及生命 專家:四字要訣「揪」出腸梗阻
日前,百歲老人龐某(化名)因持續半月余的腹痛和雙下肢水腫轉診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二區住院。從病情來看,龐老人可謂是個「棘手」的患者,由於年事已高,她合併有多種基礎疾病,包括嚴重心功能不全、下腔靜脈及肝靜脈淤血擴張、心房顫動、重度三尖瓣反流、雙側胸腔積液及雙肺肺炎,病情非常危重。經胃腸外科主任潘運龍診斷,龐老人病因是便秘導致糞便淤積引起的不完全性腸梗阻,經過兩周的治療,龐老人病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已經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