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指的是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如水樣,或伴不化食物,或夾有黏液。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下面我們來看四則治療小兒腹瀉的驗方:
驗方一
處方 雲苓9克,焦山楂6克,車前子9克,雞內金5克。
主治 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用法 以上為2~5歲兒童用量,隨年齡變化,酌情增減。水煎取藥液100毫升,少量多次服。
驗方二
處方 鮮無花果3枚。
主治 小兒腹瀉。
用法 一歲以內的小兒2~3枚,一歲以上的3~5枚;取鮮無花果破開後水煎服,一日2~3次。
驗方三
處方 雲南白藥適量。
主治 小兒急性腹瀉,肛門發紅者。
用法 將雲南白藥用75%的酒精或高度白酒調成膏狀,用量多少以填滿肚臍為度,用膠布或傷濕止痛膏固封,6小時一換,瀉止後停用。若連用2天後腹瀉仍未止,可用五倍子貼臍(見方四),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驗方四
處方 五倍子10克。
主治 小兒久瀉不止,肛門不紅者。
用法 五倍子研成細末,每用3克左右,用溫醋調成膏狀,填貼肚臍內,用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1~2日一換,瀉止後停用,一般貼1~3次即可。
溫馨提示,小孩子因為不會說話,身體不適,就會苦惱。家人要善於發現,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增壽新方 針刺艾灸點肚臍
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針刺艾灸點肚臍可以長壽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於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一般來說,灸臍注意事項有三:
第一,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第二,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第三,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刺激人體這4個部位也可增壽
1、前胸
摩擦前胸可增強身體免疫力。科學家發現,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體整個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來的免疫活性肢物質,能監視體內變異細胞,並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同時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對延緩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堅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須部下至心窩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2、脊柱按摩
脊柱可滋養全身器官。脊柱是養生學家極為關注的區域,它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脈中督脈的行經之地。脊柱兩側的經絡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極為密切。經常按摩脊柱,則可激發經絡的疏通,使氣血運行、血脈流暢,滋養全身器官而健身。
3、腋窩
刺激腋窩可促進血液循環。腋窩是血管、淋巴、神經最多、最豐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奧秘之處,在於受刺激後會使人大笑;笑時使各器官都能得到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並使各器官充分得到養分和氧氣的交換,使大腦、心臟以及肺都受益匪淺。故專家們稱之為「腋窩運動」。
4、腳底
人的腳底有70多個穴位,6條經絡起止於腳上。科學家還認為,人的腳底有成千上萬個末梢神經,與大腦和心臟密切聯繫,與人體各部臟器密切聯繫,所以將腳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可見腳保健的重要性。經常彎彎腳趾、散步、踩鵝卵石、溫水泡腳等,都有促進腳部血液流暢。把遠端血推向心臟和全身,調節陰陽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壽。
臉上有斑 試試刮痧療法
很多MM先天條件很好,但就是臉上有斑點。面部色斑是發生於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為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其雖不是什麼大病,卻對MM的外貌造成影響。那該如何祛斑?
中醫將斑點分為肝鬱氣滯、肝腎不足2種類型。臨床表現為對稱發生於顏面,損害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片狀色素沉著,邊緣一般明顯,形狀不規則,尤以兩頰、額部、鼻、唇等處多見。多見於女性。日光照射可促發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過程,患者常無自覺症狀。一、肝鬱氣滯
(一)症狀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鬱或易怒、口苦、口乾便秘。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陽陵泉、太沖。(見圖9-1-1、圖9-1-2、圖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沖: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局部病變部位,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刮下肢外側陽陵泉,最後刮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外側陽陵泉穴和足部太沖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腎不足
(一)症狀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夜間加重。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圖9-1-1、圖9-1-4)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點揉頭面部下關、頰車,再刮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最後刮下肢三陰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三、病例
鄭某,女,32歲。面頰出現黃褐斑4年,4年前妊娠後褐斑一直未退,面頰、鼻部及口唇部均有褐色素沉著。每至月經前,色斑加深,月經後變淺,經西藥白降汞軟膏、維生素類藥物及中藥滋補肝腎藥治療後效果不顯,要求刮痧治療。視其面頰、鼻柱、眉上及口唇部呈黃褐色蝶翼狀斑,面頰與鼻柱表面被有灰垢。伴腰膝酸軟無力,身體贏瘦。舌紅苔少,脈沉細。(1)刮背部:持刮痧板與皮膚呈45°角斜向下,塗活血劑。①督脈:重點刮大椎、靈台、命門;②膀胱經:重點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從上至下拉長刮20~30次。(2)辨證循經刮:氣滯血瘀證取肝經、脾經、督脈,重點刮血海、三陰交、太沖、膈俞;肝腎陰虛證取肝經、腎經、任脈、督脈,重點刮太沖、太溪、關元、氣海、肝俞、腎俞、命門。(3)局部刮:前額從前正中線向左右兩邊外刮30下;從人中穴向左右各橫刮;從承漿穴向左右兩邊斜向上到太陽穴;從太陽穴入髮際推向耳上方。病變在眼周圍者,睛明一攢竹、魚腰一瞳子骨、太陽穴,輕微按壓刮,黃褐班處可稍加重些。隔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第1個療程後色素斑已漸淺,兩個療程後色素斑全部消退,後又刮3次以鞏固療效。
針灸減肥好嗎 針灸減肥標本兼治
雖然減肥方法層出不窮,常見的不外乎藥物減肥和運動減肥,但是這些手段大多數有副作用,且大部分人在停藥或停止運動後體重出現「反跳」。而針灸減肥運用中醫傳統療法,是純物理醫學的方法,無任何副作用,而且「針灸減肥無需節食,注重綜合調節,不僅體重下降,而且睡眠、氣色都隨之好轉」。
如何治療鼻病?治療鼻病的九款藥茶方
我們的鼻子是人體呼吸道的一個中藥門戶。而鼻病是一個極為廣泛的常見病,多發病。造成鼻病的原因有很多,有氣候因素、有周圍環境以及不好的生活習慣等。那我們該如何治療鼻病?藥茶是不錯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們來看: